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和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2.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合生无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灌服1 g/kg·d剂量的台生元益生菌冲剂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灌服后小鼠肠道菌群与灌服前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 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 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7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降体质量、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化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谱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益生菌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下降体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益生菌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干预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85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益生菌干预组(80例)和益生菌未干预组(10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术前和术后1个月粪便,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4年生存情况及与肠道菌群数量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前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均明显降低(P<0.05),益生菌干预组和益生菌未干预组的菌群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随访,无1例失访.105例益生菌未干预组中存活90例(85.71%),15例(14.29%)死亡,其中14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为心血管病死亡.乳酸杆菌属(x2 =6.700,P=0.035)和双歧杆菌属(x2=5.777,P=0.016)数量越高,大肠杆菌(x2=3.301,P=0.069)和肠球菌属(x2=4.780,P=0.029)数量越低,结肠癌患者4年生存时间越长.80例益生菌干预组中存活76例(95.00%),4例(5.00%)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交通意外死亡.与益生菌未干预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的存活例数较多(x2=4.248,P =0.039),因结肠癌转移死亡例数较少(x2=4.997,P=0.025).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数量越高,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数量越低,结肠癌的预后较好.给予益生菌干预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及梭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TNF-α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CD3及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肠道有益菌增加,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海涛  刘倞坤  杨毅  谢翔   《四川医学》2023,44(6):655-659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以大中动脉内膜形成富含脂质及免疫细胞斑块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动脉中脂质等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进而形成粥糜样死病灶、血管壁硬化和管腔狭窄。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其阻塞动脉腔超过50%的病理现象为冠心病。据估计,  相似文献   

8.
马其波  詹峰  钟冲  顾涛 《河北医学》2023,(4):595-600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辅治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52例和益生菌组5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占比(EOS%)、整合素α4β1、αvβ6的差异,统计不良反应及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前升高,大肠杆菌较前下降,常规组肠道菌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常规组大(P<0.05)。治疗前,两组痰EOS%、整合素α4β1、αvβ6及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8+及痰EOS%、整合素α4β1、αvβ6较前下降,CD4 Anhui+、CD4+/CD8+较前升高(P<0.05);且益生菌组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就诊的98例G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C、TG、LDL-C、FPG、2hPG、HbA1c、FINS、HOMA-IR指数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瘤胃球菌、粪便拟杆菌、单形拟杆菌、...  相似文献   

10.
黄重发 《疑难病杂志》2008,7(6):362-364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每日3次;B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840mg/次,每日3次。另设对照组(C组),为非腹泻者,未用药。A组、B组疗程均为4周。各组治疗前后均取大便作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A、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周后肠道菌群状况均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但治疗10d时及停药4周后,A、B组肠道菌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益生菌可明显改善腹泻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较大剂量服用时,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的改善快速而持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6-18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在益生菌干预前后检测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数量,并与同期3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益生菌干预前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益生菌干预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增加(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减少(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伴有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经益生菌干预能够有效纠正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2.
董洪杰 《当代医学》2021,27(4):136-137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肠炎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抑郁状态之间的 相互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使用Roche/45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2 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大便标本中的16S 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与30例正常健康成人粪便标本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健康成人对比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 便中细菌菌群中细菌物种OTU信息量明显增加(P<0.01),多样性指数(Shannon)增大(P<0.05)和物种均一度指标(Evenness)也 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菌群丰度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均较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厚壁菌门数量明显减少(P<0.05)。在科水平上Acidaminococcaceae,Rikenellaceae,Sutterellaceae,Fusobacteriaceae, Porphyromonadaceae,Enterobacteriaceae,比例明显增加(P<0.05) ,Bacteroidaceae,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ceae, Lachnospiraceae,Erysipelotrichaceae 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在属水平上Phascolarctobacterium,Clostridium XIX, Escherichia/Shigella,Roseburia,Lachnospiracea incertae sedis,Blautia,Oscillibacter,Parasutterella,Megamonas 比例明显升高(P< 0.05),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Ruminococcus,Dialister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 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IBS患者为IBS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IBS组患者益生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定量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两组以及IBS组各亚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IBS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较对照组减少,肠杆菌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组拟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其他两组减少,肠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交替组乳杆菌较便秘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生菌干预后,IBS各亚型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较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干预有助于改善IBS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5.
蚊虫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昆虫,在生物媒介传染病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肠道定植着大量的细菌群落,菌群在与蚊虫的互作共生过程中,在多方面对蚊虫的生命活动起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蚊虫肠道菌群的种群结构、影响因素以及菌群对蚊虫媒介效能的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膳食益生菌-海带复合发酵液对肠道菌群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分为肥胖对照组(高脂饲料+普通饮水)、益生菌发酵组(高脂饲料+饲水中添加体积分数10%的益生菌发酵液)、益-海复合发酵组(高脂饲料+饲水中添加体积分数10%的益生菌与海带发酵液),并设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普通饮水),每组10只。膳食干预8周后计算实验前后大鼠体重增加量、大鼠处死前1天饮水量以及日均食物摄取量;处死大鼠,取结肠内容物,选择焦磷酸测序法鉴定肠道菌群菌属,利用气相质谱分析肠道丁酸和丙酸含量。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菌属和短链脂肪酸生成的差异。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益-海复合发酵组肥胖大鼠的体重增加量、处死前1天饮水量均下降(P<0.05)。与肥胖对照组比较,益-海复合发酵组肠道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比较,益-海复合发酵组与益生菌发酵组肠道的厚壁菌/拟杆菌比值降低(P<0.05),与益生菌发酵组比较,益-海复合发酵组厚壁菌/拟杆菌比值降低(P<0.05)。与肥胖对照组比较,益-海复合发酵组大鼠肠道肥胖相关菌群相对...  相似文献   

17.
范英超  程芳  司海骄 《当代医学》2021,27(30):41-43
目的 分析肠道菌群、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益生菌对肝性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者60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护肝转氨酶、低盐饮食干预,并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周,实验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少于治疗前,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实验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周,实验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益生菌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能有效纠正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屏障,且不能有效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于结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及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结肠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化疗方案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开始化疗的同时开始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3粒,每天3次;对照组在开始化疗时不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观察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收集两组患者的粪便,检测化疗前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含量变化;检测两组化疗前后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在化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治疗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CD8~+T细胞比例下降,CD4~+/CD8~+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有利于调整结肠癌化疗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STC模型成功后,将32只STC大鼠随机分为STC组(n=16)、STC干预组(n=16),另设正常SD大鼠(n=16)为对照组。利用16S rRNA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肠道菌群,消化道排空时间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首先对STC组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再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对STC大鼠每天灌胃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各0.5 mL,观察干预后实验大鼠粪便主要功能细菌及消化道排空时间变化。结果 STC组和对照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2±0.07、5.26±0.10和6.51±0.10、7.68±0.17,STC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等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干预后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STC干预组、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0±0.07、5.21±0.10和6.47±0.09、6.47±0.05和6.50±0.08、7.79±0.06,STC组明显低于STC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TC、STC干预组及对照组粪便活性碳排出时间分别为(5.56±0.50) d、(2.55±0.67) d、(0.77±0.01) d,STC组慢于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STC大鼠粪便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明显减少,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未发生改变,经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干预后可恢复结肠STC大鼠肠道菌群状态及消化肠道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抑郁症状的改善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C57/BL6)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抑郁组(抑郁组)、单纯PD组(PD组)、帕金森病伴抑郁组(PDD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治疗组)。MPTP腹腔注射制作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小鼠模型。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建立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模型。采用强迫游泳测试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应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特点。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PD组、PDD组和治疗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均增加、糖水偏爱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D组相比,治疗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减少、糖水偏爱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PD组、PDD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升高,菌群多样性较丰富(均P<0.05);与PDD组相比,治疗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减低,菌群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