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系统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而缺乏特异性,但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临床较少见,现报道1例。患者,女性,24岁。因腋下淋巴结肿大在院外治疗无效有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并同时伴有头昏,乏力,食欲不  相似文献   

2.
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组织异常增殖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本文分析了10例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病例。 临床资料 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13—45岁。10例均有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或低热,持续1—3周8例, 2例驰张高热至死亡。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其余为颈,腋部淋巴结肿大, 6例有触痛。1例肝大肋下2cm,脾大2例,1例热退后回缩正常。5例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其中2例出疹后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全血像减低2例,Hb降低1例,白细胞增高2例,但均<20×10~9/L。骨髓检查8例,7例正常,1例涂片找到恶性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分析了114例患者肺后前位相右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征象与CT所见的关系。淋巴结正常58例,增大(直径>10mm)56例。以下6项指标的准确性分别为:右气管旁线(RPS)增宽81%,其边波浪状67%,奇静脉球增大67.7%,上腔静腔(SVC)轮廓凸起68.2%,区密度增高71.8%,SVC外缘至气管内壁的距离增宽(>2.2cm)60.7%。  相似文献   

4.
CT、MR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NS—SL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患者,男1例,女16例,年龄16~45岁。病史5~15年。17例均行常规CT扫描,14例行MR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T扫描阳性率为94.1%(16/17)。其中9例表现为弥漫性基底节区的低密度灶,出血4例,脑萎缩8例,有5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钙化,1例为左侧尾状核头部钙化,仅1例未发现异常。MR扫描阳性率为100%(14/14),10例表现为大脑、小脑、脑干及深部白质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小灶性出血,脑萎缩4例。结论 CT、MRI可对CNS-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于CNS-SLE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13岁。于 2 0 0 3年 2月发现双面颊部出现红斑 ,日晒后加重 ,伴轻度瘙痒 ,症状渐加重 ,无诱因出现右上肢抽搐 ,伴口吐白沫 ,双眼向右上方凝视 ,牙关紧闭 ,小便失禁 ,可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 10余次。体检 :嗜睡 ,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肢体肌力Ⅳ级 ,四肢腱反射  相似文献   

6.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指锁骨上三角区、颈前(后)、枕前(后)、耳前(后)等任何一处淋巴结肿大。对于肺部影像异常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进一步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1996年1月~2004年11月,我们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肺部影像异常44例进行了活检病理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CT表现特点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有激素治疗史),合并活动性肺结核31例,行肺部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发病率为5.6%.其中粟粒性肺结核9例(29.0%),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35.5%),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22.6%),空洞伴两肺气道播散3例(9.7%),两上肺索条状、结节状浸润灶5例(16.1%),两肺弥漫实变灶、磨玻璃影2例(6.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发病率高,CT上以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表现为主,反映了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低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78例患者的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了超声检查,分析其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1资料与方法本组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6岁~70岁,平均40岁,均行手术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使用仪器为百胜Caris Pl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5M H z~10M H z,采用直接检查法,先通过二维显像,常规探查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边界,并记录纵横比(L/T),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邻近组织浸润,用CDFI观察肿大淋巴结内及其周围的血流情况,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血管内(调整角度小于60°),观察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侵犯结缔组织的全身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 /或组织。SLE较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更易侵犯肺部和胸膜 ,包括急性肺泡炎、肺泡出血、肺泡壁坏死、水肿、透明膜变、间质性肺炎、间质性纤维化、纤维性肺泡炎、血管炎、胸膜炎[1] 。而CT在评价SLE肺部病变时可起到很大作用。SLE肺部CT表现多样 ,它与SLE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肺结核容易混淆。笔者搜集 3例SLE患者有肺部病变的完整资料 ,对其临床CT征象作一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原发性S…  相似文献   

10.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18~40岁的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无固定模式,起病的急缓程度不一,首发症状可因累及不同系统而有所差异。由于SLE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比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更易导致精神障碍,所以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为30%~60%,国内为20%~45%。  相似文献   

12.
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观察颈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形状、大小、短长径之比(S/L)、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恶性肿大淋巴结200例,并以70例良性肿大淋巴结对照。结果:恶性肿大淋巴结即恶性原发性肿大淋巴结(PELN)及转移性肿大淋巴结(MELN)多为类圆形,S/L>0.5,回声均减低。二者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度不同,PELN多为Ⅱ-Ⅲ级,MELN多为Ⅰ-Ⅱ级(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收缩期最高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及阻力指数在二者鉴别中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大淋巴结多扁园形回声较高,内部血流信号甚少,多为0-Ⅰ级,S/L<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测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5例及38例正常人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 MT)、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及脉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 MT、Ep、β、AI、PWVβ、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脉压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C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定性及定量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及功能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性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10例,年龄15~53岁,病史1~10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或精神症状(其中9例符合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在出现症状1~5个月内行头部MRI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对MRI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RI显示为弥漫性白质或灰质异常信号6例(其中1例并发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死亡);局灶性异常信号2例,其中1例合并出血;2例显示为正常;全部病例均无脑萎缩表现。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病因复杂,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其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诊断,而且在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炎症29例、结核18例、肿瘤(包括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纵隔神经母细胞瘤)12例的CT检查资料,对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肿大淋巴结的面积(S)及最短径(D)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炎症组与结核组间肿大淋巴结面积及短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核患儿纵隔淋巴结肿大程度明显高于炎症组;在强化程度和方式上,肿瘤组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倾向于完全强化(P值),而中央低密度,增强环状强化伴钙化则是结核感染的较具特征性征象,肿瘤及炎症则少见此征象;出现3组和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倾向于结核和肿瘤的诊断(P值).结论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面积、短径、密度及分布对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鉴别有较高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5例SLE所致心脏异常,分析了本地区SLE心脏损害的特点及心衰与高原气候的关系。提出部分SLE心包炎仅B超显示心包积液征象,常规行该项检查可提高检出率;长期激素治疗时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冠心病易患因素,预防冠脉粥样硬化和心梗发生。  相似文献   

17.
CT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胫骨上端骨坏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48岁。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病史 2 1年 ,1980年曾服用强的松 10mg/次 ,一日三次。一个月后逐渐减量至 5mg/日 ,一年后病情复发 ,服用强的松 15mg/次 ,一日三次。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曾于 1989和 1992、1999年强的松量达到 60mg/日 ,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现以每天 10mg维持量继续服用激素 ,同时服用免疫调节剂。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上端疼痛 ,反复发作 ,曾诊断蜂窝组织炎 ,曾行抗炎治疗 ,后行右小腿上端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右小腿上端疼痛消失 ,半年后左小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SLE临危期心血管损害特征,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总结高原SLE病死组临危期、存活组活动期各30例资料,常规测量x线片心血管径线、分析心脏B超有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活动期心影增大以右室或右室右房内径增大和心包积液为主,受累部位较局限;②临危期损害趋向多部位以至全心性,范围广泛而严重;③早期心脏损害多数始于右室,进而以右房、左室的顺序发展;④上腔静脉持续性增宽提示预后不良。结论:高原SLE临危期心脏损害包括结构与功能多个方面,临床除控制病情活动外,应积极纠正心衰,前期氧疗能使临危期后移。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双足趾对称性、多发性骨质硬化十分少见 ,现报道 1例。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10岁。双手、双足指、趾关节肿痛 ,伴全身暴露部位多处多形红色斑疹 2年余。病程中曾出现心悸、气短、发热、咳嗽、腹胀、少尿等症状。检查 :两面颊部皮肤见大小不等红色斑疹 ,边缘欠清晰 ,眼睑水肿 ,双手小关节肿胀 ,双下肢水肿。叩诊心界扩大 ,心前区可闻及Ⅱ -Ⅲ级收缩期杂音。腹隆起 ,腹壁水肿 ,肝右肋下 6cm ,质韧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彩超示全心扩大 ,室壁收缩运动弥漫性减弱 ,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明显 ,轻度肺动脉高压 (收缩压 48mmH…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各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sICAM-2、sICAM-3及血清抗核抗体(ANA)、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对6例SLE患者。分别于临床活动期、恢复期、静止期三个不同阶段采集血标本进行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各种粘附因子、ANA进行检测全自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4;魏氏沉降法测定ESR。结果66例SLE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两者间表现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LE患者随临床病情改善,各粘附因子及ESR、A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补体C3、C4逐渐上升。经相关性统计分析,只有sICAM-1与ANA、C4的水平变化分别表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r=0.997、r=-0.993;P〈0.05)。结论粘附分子可能参与SLE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