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 myelitis optica,NMO)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NMO误诊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双眼反复视力下降16年,右侧肢体阵发性麻木1个月,排尿困难2 d入院。病程中先后误诊为垂体瘤、视神经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出现心力衰竭,继之出现脊髓炎表现,经相关医技检查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方诊断为NMO。并予免疫抑制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症状好转,但视力无变化。结论临床遇及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应考虑NMO可能。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是本病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可预防或延缓该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5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8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4.81%。8例中4例以双下肢肿痛并活动受限3~15年,加重1~7 d入院;4例以滑膜炎、下肢疼痛伴皮疹反复发作1~10年,加重1~5 d入院。8例均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误诊时间5个月~8年。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常规治疗,口干、眼干症状无明显改善,后经抗SSB抗体和(或)抗SSA抗体检查、角膜染色和(或)Schirmer试验、唾液腺动态显像、腮腺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例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时和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相似,若接诊医生诊断思维片面,易引起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OVCF 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以季肋部疼痛为主诉就诊7例,以嗳气、食欲减退、腹痛和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就诊7例。7例腰背部叩击痛,8例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7例X线检查仅发现胸腰椎侧弯。首诊误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和肋间神经痛各7例。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转我院。误诊时间12~20 d。后经询问病史及胸腰椎MRI检查等确诊OVCF。给予骨质疏松相关药物治疗并行后路经皮胸腰椎后凸成形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椎体愈合,脊柱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OVCF易误诊。临床接诊无明显外伤史,以季肋部疼痛或消化系统症状就诊患者时,应仔细查体,详细询问病史及疼痛特点,尽早行X线或MRI检查,且注意勿被早期X线检查骨折阴性干扰诊断,以降低OVCF早期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23年9月曾误诊的3例SLE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1例误诊为急性胃炎、肠梗阻,1例误诊为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胃肠道痉挛,1例误诊为急性肠炎。误诊时间7~30 d。3例入院后经追问病史、详细查体,完善血液免疫学指标、肾穿刺病理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SLE,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随访症状消失。结论 SLE临床表现多样,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早期SLE不易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MR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风湿科就诊的47例误诊的PMR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入院前误诊为多发性肌炎13例(27.7%),腰肌劳损11例(23.4%),上呼吸道感染10例(21.3%),类风湿关节炎8例(17.0%),肩周炎4例(8.5%),纤维肌痛综合征1例(2.1%)。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PMR,予泼尼松、甲氨蝶呤等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PMR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一组易被漏诊、误诊的临床综合征。我院1997~2004年诊治PMR16例,14例误诊,误诊率为87.5%,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4例,女10例;发病年龄52~72岁,平均(60±3)岁;病程2周~14个月,平均(4±2)个月。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肌痛、晨僵,其中颈、肩胛带、骨盆带3处肌肉均受累者10例,有4例表现为其中2处肌肉疼痛,全部患者均无肌肉压痛,肌力正常,晨僵均在1小时以上,活动后加重。9例合并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上举不能,梳头困难,上、下楼梯和抬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硬膜外脓肿的鉴别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脊髓硬膜外脓肿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例因胸背部疼痛1周伴双下肢麻木乏力24 h就诊,外院误诊为痈,另1例因进行性胸背部疼痛10 d、双下肢无力麻木48 h就诊,外院误诊为胸背部肌肉拉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无明显好转。两例入我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经胸椎MRI检查发现胸椎病灶,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确诊为脊髓硬膜外脓肿,并立即行手术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脊髓硬膜外脓肿早期症状不典型,当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时极易误诊为急性脊髓炎;提高对脊髓硬膜外脓肿的认识,对于有脊柱局部疼痛、发热的患者及早行MRI检查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曾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CVA 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25.0%。以慢性咳嗽4个月~2年,复发3~7 d入院16例;以慢性咳嗽6个月~3年,发热和胸闷1~3 d入院10例。26例均曾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误诊时间1~13(8.75±2.63)个月。后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支气管舒张及激发试验、肺功能检查、皮肤变应原试验确诊为CVA,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CVA临床易误诊。加强对其认识、拓展诊断思维、综合全面病情分析和及时行相关检查等,或可减少或避免CVA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1年1—12月收治曾误诊的无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真菌性鼻窦炎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为单个鼻窦病变,出现流脓涕5例,头面部和磨牙疼痛2例,视力下降1例。首诊皆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或个人诊所,曾误诊为慢性鼻窦炎5例,神经痛2例,眶内感染1例,误诊时间3~11个月。8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其中1例诊断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蝶窦炎。8例术后给予相应治疗均病情好转。术后随访6~14个月,皆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提高对其认识、加强思想重视、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认真细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真菌性鼻窦炎误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1例中误诊为股骨头坏死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28.57%。6例因髋关节疼痛伴或不伴晨僵就诊,均曾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误诊时间1~4个月,给予保守治疗,病情均无明显好转。后通过CT、MRI及术后病理等检查确诊为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6例均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均预后良好。结论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其警惕性,并加强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剥脱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剥脱性食管炎中1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为主要症状,伴咽下疼痛及吞咽困难9例,恶心、呕吐6例,黑便4例。本组误诊率23.3%,误诊时间4 h~5 d。9例于外院首诊误诊,5例于我院首诊误诊,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食管肿物及反流性食管炎各3例,心绞痛及主动脉夹层各2例。按误诊疾病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剥脱性食管炎,给予相应治疗7~15 d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创面愈合。结论临床遇及以突发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时,应注意其是否伴消化道症状,考虑到剥脱性食管炎可能,胸部CT检查可为其提供间接指征,电子胃镜检查是其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月月  谢美芳  孙艮 《临床荟萃》2022,37(8):728-73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合并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RA合并T-LG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男性,64岁,多关节肿痛10年,乏力2年。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脾大。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入院诊断:RA,费尔蒂综合征(Felty’s syndrome, FS)。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确诊为T-LGLL。给予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乏力症状改善,无关节肿痛。结论 RA和T-LGLL可能存在类似的发病途径。对RA患者,当发展为FS时,需警惕合并T-LGLL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非肿瘤转移性疼痛首发的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青年肺癌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女性,1例以背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颈椎病,1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肋间神经痛,1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心绞痛、肺炎。3例误诊时间分别为1年、半年、3周,分别经胸腔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腺癌。1例行靶向治疗,目前正在靶向治疗中;2例给予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目前正在化疗中。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警惕性,熟知其临床特点,拓宽诊断思维,遇到年轻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胸背痛症状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完善胸部CT及肿瘤相关检查,从而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时间10 h~6 d,平均2.5 d;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6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4例,误诊为食物中毒3例,误诊为肠梗阻、药物不良反应各2例,误诊为过敏性皮炎1例。入院后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未好转,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考虑急性阑尾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提示临床医师要细心地询问病史及查体,正视医技检查的重要性和局限性,认真做好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HIMT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年轻女性,因发热、右上腹疼痛、体重下降2个月入院。病程中在多家医院行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先后误诊为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给予长时间的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最终经全身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为HIMT,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肿块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 HIMT是较罕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易误诊为肝脏恶性肿瘤,确诊需依赖肝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等量激素与MTX联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RA)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3月~2003年4月我科收集的RA患者20例,14例愿意接受强的松治疗,采用强的松0.5mmg/kg/d晨起顿服,一个月后开始减量,每周减2.5mg,另6例不接受强的松治疗。给予非甾体治疗。两组皆联用甲氨蝶呤(MTX)15mg,每周一次口服或静脉推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转归和实验室改变。结果:14例接受强的松治疗(RA)患者经过4.8、12、24周观察后RA活动指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随访至今,无激素造成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中等量激素与MTX联用治疗RA安全,可行,且临床症状缓解快,增强了RA患者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2~2009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0例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其中腰骶部疼痛5例,胸背部疼痛3例,颈部疼痛2例。结果本组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病各3例,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各2例。入院后经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给予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骨痛症状均有好转。平均随访30个月,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和59.1%。结论对以骨痛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男性,应考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duodenal 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DVCS)的误诊和漏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6例DVCS误诊误治的临床资料,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有间歇性餐后上腹疼痛、呃逆,5例体重轻度下降,4例症状与体位有关,2例呕吐(含胆汁),1例脐周痛,病程7~38个月。6例均在消化内科就诊,行1~3次胃镜检查,3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2例误诊为慢性胃炎,1例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给予相应治疗无效,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段典型笔杆征或钟摆征,进一步经腹部血管超声和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过小,确诊DVCS。所有病例均行内科综合治疗,并随访3个月以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询问病史不详、忽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诊断意义是造成DVCS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加以重视,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丙咪嗪和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丙咪嗪12.5 mg,3次/d,疼痛症状消失的继续用药半个月,逐渐减量停用。胰激肽原酶针剂30单位加入0.9%氯化钠250~500 m l液体中静滴,1次/d,连续用药两周后改为口服胰激肽原酶片120单位,3次/d维持巩固治疗,总疗程两个月。结果治疗5~7 d疼痛症状消失者10例,症状减轻好转4例,无效1例。随访半年,1例疼痛症状复发,再次用药仍然有效。治疗过程中个别病例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症状外,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小剂量丙咪嗪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镇痛作用起效快,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痛风性关节炎4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4例中1例因关节对称肿痛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双膝关节肿痛,因关节X线检查提示退行性改变误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因炎性下腰部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查体阳性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因右足跟疼痛符合足底部筋膜炎特点误诊为足底部筋膜炎。误诊时间3个月~5年。后经追问病史,4例长期存在高尿酸血症且原治疗方案无效,遂进行双能CT检查,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皆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病情平稳。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容易误诊。临床上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关节炎患者要考虑到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对高度怀疑该病患者可采用无创双能CT检查进行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