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手术前后鼻窦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表达,探讨IL-5、GM-CSF在CRS患者手术前后术腔黏膜转归过程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采用ElivisionTM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HE染色方法检测1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同时以1 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CRS术后第1周IL-5和GM-CSF表达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4~6周IL-5和GM-CSF的表达达高峰,术后第8~10周IL-5和GM-CSF的表达下降。结论IL-5和GM-CSF在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鼻窦黏膜组织中表达呈一定的规律变化,提示IL-5和GM-CSF可能与CRS病变的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 (MUC5B)mRNA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82例CRS伴鼻息肉(CR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组、88例CRS不伴鼻息肉(CR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组以及15例正常上颌窦口黏膜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鼻窦黏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HIF-1α与MUC5AC、MUC5B的表达并分析相关性。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光镜下, CRSsNP或CRSwNP组中黏膜上皮MUC5AC的染色更多,主要位于胞浆内,呈浅黄色或棕黄色颗粒;MUC5B主要在黏膜下腺腺体的黏液细胞中表达;HIF-1α主要定位在黏膜上皮细胞核,在胞浆内也有表达,呈浅黄色或棕黄色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②qRT-PCR结果:CRSwNP组中HIF-1α、MUC5AC、MUC5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65±0.145、0.980±0.215、1.432±0.263;CRSsNP组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12±0.253、0.901±0.279、1.509±0.289;对照组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1±0.162、0.357±0.164、0.400±0.218;CRSsNP组、CRSw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SsNP组、CRSwNP组中HIF-1α与MUC5AC、MUC5B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CRSwNP组:r=0.501、0.676,CRSsNP组:r=0.527、0.601,P均<0.05)。结论 HIF-1α与MUC5AC、MUC5B mRNA在CRS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HIF-1α与MUC5AC、MUC5B mRNA表达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CD20)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及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CD20)和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在实验组[分为15例CRS不伴鼻息肉(CRSsNP)组、12例CRS伴鼻息肉(CRSwNP)组、7例复发性CRSwNP组]和对照组(13例下鼻甲黏膜对照)中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实验组组间淋巴细胞浸润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明届的13淋巴细胞(CD20)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浸润(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CRSwNP组和复发性CRSwNP组病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SsNP组(P〈0.05);CD4在复发性CRSwN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SwNP和CRSsNP组(P〈0.01)。结论:实验组鼻腔黏膜中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均参与炎症的形成,其炎症匣应与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M)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意义。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2例)和不伴息肉的单纯慢性鼻-鼻窦炎(10例),将鼻中隔偏曲的肥大下鼻甲(1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中VM的表达。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VM阳性的细胞是否同时表达上皮的连接标记上皮性钙黏蛋白,用来鉴别VM在上皮中的表达是否属于上皮来源的细胞。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各组以及对照组的上皮与间质中均出现VM的阳性表达。但VM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的间质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间充质细胞。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组VM的表达较其他组下调(P<0.05)。VM阳性的细胞为上皮来源的细胞,上皮层的VM阳性细胞尤其见于各种类型的鼻-鼻窦炎。结论:VM不仅分布于鼻黏膜的间质而且分布于黏膜上皮,这一现象尤其见于慢性鼻-鼻窦炎,且这些VM阳性的细胞不是白细胞,可能是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结果。VM与鼻-鼻窦炎的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IL-17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伴有鼻息肉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38例(CRSwNP)、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32例(柠檬酸钠抗凝)及对照组来自于门诊体检健康者28例的空腹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IL-17的浓度为 1.6100(1.2575~1.9830)pg/mL ;慢性鼻-鼻窦炎组为8.2483(4.8868~10.1075) pg/mL; CRSwNP组为8.2430(6.2778~10.3610) pg/mL ; CRSsNP组为8.2550(4.8783~10.1650) pg/mL。IL-17在正常人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SwNP 组与CRSs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IL-17明显高于正常人,推测其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p38在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38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免疫学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ELASE法检测p38、IL-4和IFN-γ在20例慢性鼻-鼻窦炎组织(实验组1)、20例鼻息肉组织(实验组2)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对照组),比较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p38与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①p38在两实验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IL-4只在鼻息肉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IFN-γ在实验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慢性鼻窦炎组更显著(P<0.05);④在慢性鼻-鼻窦炎组,p38与IFN-γ呈正相关,而在鼻息肉组p38与IL-4呈正相关。结论①IL-4、IFN-γ在慢性鼻-鼻窦炎组与鼻息肉组表达优势不同;②p38 MAPK高表达可能会促进T细胞向Th1、Th2两方面分化;③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并扩大标本量来进一步验证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PLUNC蛋白在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4例鼻息肉、30例慢性鼻窦炎和18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Cu/ZnSOD和PLUN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u/ZnSOD和PLUNC蛋白在同一个组织标本中的定位和表达强度一致,均表达于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中;②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Cu/ZnSOD和PLUNC蛋白阳性强度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89,P<0.01)。鼻息肉组织的阳性强度以" "为主,慢性鼻窦炎组织的阳性强度以" "为主,正常鼻黏膜组织的阳性强度以" "为主。结论:Cu/ZnSOD和PLUNC蛋白是鼻黏膜局部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鼻黏膜受病原体侵袭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炎症反应时,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反应性增生明显,它们产生和分泌Cu/ZnSOD、PLUNC蛋白等抗炎物质增多来产生炎症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RS)筛窦黏膜中黏蛋白基因MUC2的表达,探讨其在CRS黏液过量分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32例CRS患者(CRS组)和8例正常筛窦黏膜患者(正常对照组)中MUC2 mRNA的表达。结果:MUC2 mRNA在CRS组中的表达[(10.55±3.31)×10^10拷贝/g]较正常对照组[(1.40±0.44)×10^10拷贝/g]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UC2 mRNA在CRS筛窦黏膜中表达上调,可能是CRS黏液过度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lara细胞10-KDa蛋白(CC10)在小鼠细菌性慢性鼻-鼻窦炎(BCRS)模型中的表达.方法:C57BL/6J小鼠用鼻腔阻塞加肺炎链球菌接种的方法建立BCRS模型.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病理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小鼠鼻窦黏膜组织CC10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CC10阳性细胞数及鼻窦黏膜形态学参数.结果:BCRS模型组小鼠鼻窦黏膜固有层内多型核中性粒细胞(PMN)数、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上皮厚度及杯状细胞数均较假手术对照组增多(均P<0.01);BCRS组小鼠鼻窦黏膜上皮CC10阳性细胞数、CC10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对照组减少(均P<0.01).CC10阳性细胞数分别与黏膜固有层PMN数、固有层胶原纤维沉积、上皮杯状细胞数及上皮厚度晕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0.776、-0.841和-0.805,均P<0.01;CC10平均灰度值分别与黏膜固有层PMN数、固有层胶原纤维沉积、上皮杯状细胞数及上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02、0.887和0.855,均P<0.01.结论:小鼠BCRS模型鼻窭黏膜中CC10表达下调.CC10作为一种内源性负调控蛋白可能参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黏膜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的表达,探讨其在C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14例激素敏感型和激素不敏感型CRS患者中鼻甲、中鼻道侧黏膜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R-α的表达,以7例正常鼻黏膜作为对照组,并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R-α在CRS和对照组中均有阳性表达,在激素敏感型CRS中表达强度高于激素不敏感型CRS和对照组(P均<0.05);激素不敏感型CRS与对照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R-α表达失调可能是CRS黏膜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天然免疫因子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在慢性鼻-鼻窦炎不同临床分型以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TLR2和TLR4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A组,21例),慢性鼻-鼻窦炎无鼻息肉组(B组,15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C组,11例)及对照组(D组,13例)中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用单因素的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LR2和TLR4有相同的表达特点,主要表达部位集中在上皮基膜全层、腺体细胞的细胞质及极少数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的细胞质,偶有不明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2A、B、C、D组鼻腔黏膜组织中TLR2的表达分别为10.18±16.80、27.00±12.07、7.55±14.69、9.40±17.83,A、C、D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A、B、C、D组鼻腔黏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分别为11.30±19.22、36.02±17.75、8.51±9.22、7.75±4.49,A、C、D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腔黏膜上皮能产生天然免疫因子TLR2和TLR4;TLR2和TLR4在慢性鼻-鼻窦炎各临床表型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在慢性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致病机理。方法收集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同期选取20例行鼻部手术患者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鼻组织中IL-32蛋白;采取即用型EnVisionTMSuper/HRP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鼻黏膜组织中CD3+和CD68+表达。结果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IL-3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CD3+细胞计数(55.36±23.53)个/mm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27±11.43)个/mm2(P〈0.01);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CD68+细胞计数(7.65±2.27)个/mm2高于对照组(5.98±2.10)个/mm2(t=2.741,P〈0.01)。且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IL-32与CD3+和CD68+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32可能通过招募炎症细胞,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鼻腔黏液足由黏蛋白、铁、蛋白质、脂质和水组成的复合物,正常情况下在维持鼻部生理功能和预防病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过量的黏液分泌和黏液黏滞度的改变,会影响黏膜纤毛清除率,从而使黏液滞留并维持或加重炎症,同时也可导致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胶原纤维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在鼻腔上皮黏膜组织重塑中的作用,及TGF-β1与胶原纤维沉积的关系。方法:62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CRSwNP组21例,CRSs—NP组15例,复发性鼻息肉组11例及对照组15例,其标本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Masson胶原染色。人工计数阳性细胞个数,通过Mann—WhitneyU检验方法分析CRSwNP组、CRSsNP组、复发性鼻息肉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实验各组与对照组组间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均有TGF-131表达,也都有胶原的沉积。其中,TGF-β1在CRSsNP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减低(P〈0.05),CRSwNP组较CRSsNP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Masson胶原染色中,CRSsNP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减低(P〈0.01)。复发性鼻息肉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TGF-β1和Masson胶原染色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TGF-β1和胶原纤维沉积不仅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组织重塑相关,而且TGF-β1的表达增加与胶原纤维过多沉积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α-氨基羟甲基噁唑丙酸(AMPA)受体是脊柱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一类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AMPA受体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生物学特征及和它在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8(IL-8)是CXC趋化因子的一员,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释放.它在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与哮喘、支气管扩张[1-2]等疾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IL-8有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趋化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抗菌功能和延长体外存活时间.除此之外,IL-8还具有参与血管生成、趋化嗜酸粒...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内白细胞介素-1(IL-1)、IL-8、干扰素-γ(IFN-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结果在慢性单纯性鼻窦炎Ⅰ型组中IL-1,IL-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Ⅱ型组中IL-8,IFN-γ和GM-CS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Ⅰ型组IL-1明显高于Ⅱ型组(P<0.01).ICAM-1的表达两组鼻窦炎无明显差异,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CAM-1各组表达均较少,无明显差异.结论细胞因子及ICAM-1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细胞因子类型及黏附分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在慢性单纯性鼻窦炎鼻腔黏液中的表达,初步探讨MBP与慢性单纯性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取3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鼻腔黏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嗜酸粒细胞MBP的表达.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黏液中MB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腔黏液中MBP表达增加可能是慢性单纯性鼻窦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P物质在慢性鼻窦炎嗅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慢性鼻窦炎5 5例和对照组 11例的嗅黏膜进行P物质 (SP)检测 ;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 :鼻窦炎组嗅黏膜嗜酸性粒细胞阳性者 4 9例 (89.1% ) ,对照组 1例 (18.2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SP在慢性鼻窦炎嗅黏膜的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腺体、血管上皮及部分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 ,鼻窦炎组阳性表达 4 5例 (81.8% ) ,对照组 1例 (9.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慢性鼻窦炎嗅黏膜的变态反应性改变是引起嗅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SP在嗅黏膜中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中的表达及炎性因子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滨海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CRS患者鼻筛窦黏膜上皮组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