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6年1月—2014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经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的治疗NAION的中药复方为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治疗NAION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NAION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当归、桔梗、川芎、桃仁、枳壳、红花、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NAION常用药物可分为活血补血、健脾利湿、养血活血、活血通络、补气、疏肝解郁等6类药物。从以上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到聚六类为止,各类药物基本上达到稳定。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考虑聚六类的结果较为合理。结论:NAION的用药以益气活血通络、健脾利湿、疏肝解郁类中药为主,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是NAION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金庆江基于伏邪理论,将本病分为伏湿期、伏热期、伏瘀期、伏毒期四期,分别治以疏通气机化湿、解郁化湿清热、行气化瘀通络、扶正托毒法,旨在开拓基于伏邪理论防治NAFLD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难治性疾患,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追溯伏邪理论内涵,从伏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与发病特点,认为伏邪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反复的关键。笔者认为本病病因与内伤伏邪、外感伏邪、先天伏邪相关,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健脾固本、清化湿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并对本病进行分期论治,活动期以清化湿热、凉血行瘀为主,健脾固本为辅,缓解期以健脾固本为主,清化散瘀为辅,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霰粒肿是儿童临床常见的眼病之一,6岁及以下的婴幼儿霰粒肿患者具有易多发、易复发的特点。其病机关键为脏腑失调,伏邪作祟。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基于“伏邪理论”,运用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和中药眼膏外涂)综合治疗,标本兼治,治后平复无痕,复发者少。本文旨在拓展中医药治疗婴幼儿霰粒肿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为病情反复,复发与缓解交替,本病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可能与伏邪有关。伏邪分为阴伏邪和阳伏邪,阳伏邪伏于体内,日积月累,日久伤阴,久必及肾,真阴暗耗;阴伏邪伏于体内,经年累月,阳气受损,日久肾阳虚损。阳伏邪暗耗肾阴治以滋补肾阴;阴伏邪伤气治以补益脾气,伤阳治以温壮肾阳,阴阳两虚者滋肾阴温肾阳并举。伏邪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分为虚实两端,虚主要变现为肾精亏虚,肾虚邪留,治以调其本,去其邪;实主要表现为痰瘀,治以化痰活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伏邪学说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笔者认为痰、瘀和毒是本病的内生伏邪,肺络是伏邪流窜的主要通路,阳虚寒凝是内生伏邪的主要机制,其与肺、脾及肾脏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化伏"为原则,通补肺络为先,佐以温肾健脾,贯以活血化瘀解毒,还需结合脏腑辨证与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中风病高发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其特点和优势,历史上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辨证分型研究、基本方加减治疗、针刺疗法等方面总结了近5年来国内中医药对中风病治疗、研究的进展情况。在基本方加减治疗方面,本文进一步地从益气活血法,滋补肝肾法,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概括。从研究现状看,中医药在本病的病机探讨和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探求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并加强专方专药,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中风病高发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其特点和优势,历史上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辨证分型研究、基本方加减治疗、针刺疗法等方面总结了近5年来国内中医药对中风病治疗、研究的进展情况。在基本方加减治疗方面,本文进一步地从益气活血法,滋补肝肾法,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概括。从研究现状看,中医药在本病的病机探讨和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探求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并加强专方专药,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关节病变,中医药对于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彭江云教授认为本病多虚实夹杂,病情复杂,主张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证,治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法;间歇期责于肝脾肾,当补益肝肾、健脾渗湿;慢性期应扶正与祛邪并重,以温扶阳气、祛瘀通络为主。临证时更灵活加减化裁,配合多种治疗手段,临床中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CDPD)为一种可有效预防及治疗的肺部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多发病。近来,中医经辨证论治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发作期邪盛标实以宣散伏邪为主,稳定期正气耗损以固本扶正为主,正虚邪实需标本兼顾,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等手段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可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未发”阶段,此阶段虽已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改变,其病变发生隐匿,致病过程漫长,符合中医“伏邪”致病特征。基于伏邪理论,本病责之脾气亏虚,以痰瘀伏邪为主的伏邪藏于体内,日渐积累,损伤散膏与三焦,气机升降失调,终致脾不散精。伏邪久羁,脾运受损导致消渴发生是本病的重要转归。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有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本病的治疗应在生活调摄的基础上,以健脾固本、及早祛除伏邪为原则,为本病提供中医防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卵巢囊肿发病方式及致病特点与伏邪致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学习《吴述温病研究·伏邪》,从伏邪学说角度探讨卵巢囊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少阴虚寒”是本病内生伏邪的根本病因,寒凝、血瘀络阻是伏邪成巢的主要病机。根据伏邪致病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来认识卵巢囊肿,能做到见微知著、见病识源,有效抓住疾病的本质。治疗应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温补少阴、消癥散结,处方以吴雄志教授的验方化血煎,集托、破、攻、散四法来破溃伏邪成巢,直取其病;针对“冬伤于寒”以温少阴之阳气,“冬不藏精”以补少阴之阴精随证治之,对卵巢囊肿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居成人眼眶病发病率之首。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自身特色和显著优势。左新河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鹘眼凝睛"范畴,其发病与肝的关系最密切,痰浊、血瘀为重要致病因素。结合本病炎症-水肿-纤维化的组织学变化特征,左教授认为本病早期以肝火亢盛为主,治宜清肝泻火、明目消肿,晚期以痰瘀阻络为主,治宜化痰消肿、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14.
以伏邪学说为基础,结合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规律,从发生原因、藏匿部位、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4个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机和治疗。慢性荨麻疹由伏风兼夹热、暑、湿、寒诸邪所致,本病伏邪主要藏匿于肌肤,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伏邪可藏于络脉;其发病可由正气虚衰、正不胜邪以致邪气肆虐,可由伏邪加强所致"因加而发",亦可由新感六淫外邪引动内伏之邪,内外相合而发病,治疗的总则为扶正、透邪辅以泄热、缓攻通络之法,将伏邪学说运用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宝贵教授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为肺络虚损,邪气伏匿,病性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肺络。陈教授根据肺为清虚之体,肺络易虚易滞之特性,治疗总以固本通络为原则。针对伏邪伏藏肺络,隐匿蓄积而发,治以扶正固本、辛散伏邪以通络,方选五积散等;针对邪气搏结肺络,化生浊毒而发,治以理气化痰、化瘀解毒以通络,方选柴胡疏肝散、沉香郁金散、越鞠丸合解郁合欢汤等;针对阳虚无以化阴,寒凝肺络而发,治以温阳化阴、扶阳益气以通络,方选桂枝干姜汤等。同时参以药理,酌情辅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经验药队以散结,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病变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根据其证候辨证分析,中医可以将其归纳为“麻木”“不仁”“痹病”“痿证”等疾病。临床上西医治疗该病无特异性药物,以预防为主,但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最终只能降低药物剂量,延缓甚至终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发现本病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且肾虚血瘀毒蕴贯穿本病的始终,且中医药治疗及其特色疗法对于本病发挥着独特的疗效。中医治疗方法是全方位的,包括内治、外治、预防等,治疗本病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并辅以补脾、温阳、养阴、通络等方法。大量临床资料证明,补肾、活血药物的合理使用极为重要,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临床根据患者症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迄今为止没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Multiple Myeloma Peripheral Neuropathy,MMPN)的特效疗法,而且对于中医药治疗MMPN还缺乏相应机制的研究。故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做一综述,以便更好地挖掘中医药治疗MMPN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周东花老师从伏邪论治肺部孤立小结节的临床经验。周东花老师认为,结节的产生因伏邪深入肺络导致肺络痹阻,针对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且直径≤8mm的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主张运用伏邪理论辨治,治以扶正通络,助阳透邪,搜剔入络。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只能短期控制症状且复发率较高。岳仁宋教授认为SAT发病与伏邪相关,基本病机为伏邪内藏少阳,待正气不足,外邪引动而发病,故治疗应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分期辨治。初期邪伏少阳,郁而化热,治宜清解伏毒、透发邪气;中期邪毒渐微,余热未尽,治宜和解少阳、宣透伏邪;后期气液内耗,邪退正虚,治宜透达气机、扶正固本。验之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属于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现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进行论治本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脾虚,标实主要是指湿热和血瘀等致病因素,本虚标实相互交织,导致本病症状复杂、病程缠绵、久治难愈,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健脾益气法、清化湿热法、化瘀通络法等进行治疗,或单法应用、或多法联用,随证治之。通过从本虚标实病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总结亢泽峰教授运用抓主症法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思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自愈性和复发性,临床治疗无特效药物,病程迁延,易损伤视力。亢泽峰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30余年,临证善用抓主症法治疗中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临床取得确切疗效。现总结其辨治思路,以期为中医辨治中浆提供借鉴,从而快速选方处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