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保创伤患者救治的时效性,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本文对该专家共识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强调了医护人员安全与患者安全是同等重要的目标,COVID-19疫情期间需要调整严重创伤的救治策略和流程;在救治中应普遍使用兼具COVID-19筛查和创伤精准评估作用的CT扫描,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并重视其影响;提出规范穿戴三级防护用品、手术全过程没有意外暴露的医护人员免除隔离。该专家共识是首部从外科医师角度系统复习、归纳并分析COVID-19进展的文献,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和开展其他各类手术时作为防护和操作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工作组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6):531-537
【摘要】 介入手术后医院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制定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可更好地规范介入手术过程中相关临床实践标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共识基于 WHO指南制定手册和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形成了介入手术室环境管理、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物品管理、职业暴露、培训与质量控制等6个领域54项推荐意见,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专家委员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2):105-113
鉴于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仍严峻复杂,特制定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管理专家共识,内容主要包括应急预案、患者接诊与转运、术前准备、术中防控、术后处置等五个方面。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运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标准防控指导,在保证患者得到快速、高效救治的同时,杜绝院内感染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同时避免过度防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随着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好转,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增加,普通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开始连续恢复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但无症状或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将成为重要的传播源,CT检查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尤其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排查,使CT室成为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通过阅读相关政策文件、规范标准及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从规范CT检查流程、建立疫情防控小组、环境、人员和流程防控五个方面,提出非新冠肺炎患者CT检查流程及感染防控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4):337-344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疫情期间大量患者需要介入手术治疗,存在院内感染隐患,也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如何在开展介入手术的同时做好防控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介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做好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人员起草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的前提下,结合属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安全地开展各类介入手术,同时针对COVID-19疫情期间手术室、门诊和会诊的防控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给口腔科门急诊管理和院内交叉感染防护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口腔诊疗活动中加强管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对于有效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口腔科患者诊疗情况,就建立口腔门急诊临床诊疗防护制度和诊治流程,严格划分设置不同区域、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组织全员培训、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和加强监督管理等口腔门急诊医务防护管理措施,以及分级就诊与口腔临床诊疗规范、工作量预测与预约、就诊急诊处置原则等就诊患者管理措施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防控院内交叉感染,加强疫情期间口腔科门急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