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治并误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例1因间断髋关节疼痛1个月、加重并发热5 d就诊,疼痛可自行缓解并反复出现,于外院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予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我院门诊按儿童类风湿病(多关节型)予抗风湿治疗,热退疼痛缓解,但仍有多关节活动受限。为系统治疗收入我院儿科,入院后诊断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行骨髓血细胞形态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例2因发热、盗汗、乏力6 d,其间伴少量鼻出血3 d就诊,予退热及抗感染治疗好转,后症状反复出现,入院后按上呼吸道感染予对症治疗无效。复查血常规发现原始细胞,经骨髓血细胞形态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对久治不愈的发热、骨痛、感染的患儿要警惕白血病,尽早行骨穿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诊治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骨嗜酸性肉芽肿23例中曾误诊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9.6%,以不同程度疼痛为首发症状11例,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2例,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1例;行X线检查偶然发现2例。外院误诊11例,我院误诊5例。误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9例,骨转移瘤4例,骨髓炎2例,结核1例。误诊时间1~3(2.1±0.8)周。16例均经骨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提示S-100及CD1α均(+)。16例中4例给予患肢支具保护,行观察、定期随访;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术,必要时辅以内固定增强稳定;3例采用椎体次全切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术;1例采用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填充术。行观察、定期随访4例出院后6~12个月局部骨破坏消失,出现骨愈合并发生骨重塑;行手术治疗12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恶变,预后良好。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与恶性肿瘤及骨髓炎类似,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要发散诊断思维,综合全面对病情进行分析,并规范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约有50%~70%的患者侵犯骨骼[1],部分患者骨骼表现极易与骨髓炎混淆而致误诊。我院1990~1998年共收治有骨骼浸润的儿童急性白血病20例,其中4例误诊为骨髓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11岁。4例均以发热、腰部及四肢骨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病史3~4个月。血WBC>10×109/L3例.RBC、Hb减低各1例,4例BPC均无减少。X线检查部位为出现症状的骨与关节及胸部,部分病例加照头颅及骨盆平片。有骨骼浸润的长骨4例5骨,扁骨4例8骨。主要X钱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以腮腺肿大为首发表现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3例被误诊的以腮腺肿大为首发表现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病例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特点。结果本组3例均为男性,以腮腺肿大入院治疗,其中2例腮腺肿大为双侧、1例为单侧;2例间断发热伴血常规检查异常,误诊为腮腺炎,且经抗感染治疗曾有好转假象;1例双侧腮腺肿大伴疼痛,误诊为淋巴结炎,抗感染治疗无效。3例均行骨髓穿刺检查后确诊,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文献复习共检索到相关病例40例,加上本次报告共43例,其中国内31例,国外12例;男∶女=1.27∶1;中位发病年龄66个月;起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5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4.4%。多数患儿腮腺肿大为双侧无痛性,质硬,就诊时血常规检查异常。提及结局的30例中,18例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12例具有不良结局。结论对于合并难以解释的贫血、肝脾淋巴结增大、血常规检查异常、治疗效果反复的腮腺肿大患儿,应考虑急性白血病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AL)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例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漏诊时间为(12.20±8.36)d,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2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伴风湿性节炎各1例;漏诊4例,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荨麻疹2例,慢性胃炎伴荨麻疹、钩虫病伴继发性贫血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2例行骨髓移植治疗,7例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病情平稳,未见复发。结论遇及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时,要考虑到AL可能,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李慧霞  刘炜  李彦格 《临床医学》2011,31(1):122-123
目的通过对2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10年收治的22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首发症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患儿中有误诊史的24例,占10.57%。误诊原因:①急性白血病首发症状多种多样,髓外侵犯多见,基层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②盲目使用激素,掩盖病情,造成误诊;③不重视血涂片及骨髓检查。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及髓外病灶多见,对本病缺乏认识、盲目使用激素是误诊的首要原因,患儿临床表现特殊也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白血病伴骨关节痛21例临床分析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063000)李云贵,刘桂春骨关节痛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波及大小关节,并可呈游走性,因此伴骨关节痛的急性白血病早期容易误诊为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化脓性骨髓炎等。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误诊为幼年型关节炎的儿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例特点。方法了解1例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论及结果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早期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以骨关节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剧 ,往往以高热、进行性贫血、显著出血倾向为早期症状 ,亦有部分病例起病缓慢 ,症状表现多样 ,本文总结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以骨关节病变为首发症状的 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2~ 5 6岁 ,平均 2 8.9岁。其中儿童 (14岁以下 ) 13例。病程短者 1月 ,长者 1年余。外院或初诊时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14例 ,骨结核1例 ,骨破坏原因待查 1例 ,关节腔积液 1例 ,痛风 1例。1.2 临床表现 表现为关节痛 ,关节附近骨痛及关节活动受限。 7例发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风湿病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多以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有时伴有骨及关节痛 ,而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者往往被误诊为风湿病。我院 1988~ 1999年共有 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误诊为风湿病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0~ 2 3岁 ,平均 14.9岁。误诊时间 1~ 6月 ,平均 3月。其中误诊为风湿热 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2例 ,少儿生长痛 1例。1.2 确诊时部分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见表 1。表 1  9例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病例序号年龄性别肝、脾、淋巴结肿大 WBC(× 10 9/L) Hb(g/L) BPC(× 10 9/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的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3.69%。23例均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2例,伴呼吸困难5例,伴剑突下压痛6例;胀痛6例,刺痛10例,绞痛7例。就诊初期误诊为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胃炎6例,急性胃溃疡4例,胆结石3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1例。误诊时间5 h~1 d。23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病情皆未见明显改善。后均经进一步行心肌酶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4例、下壁16例、正后壁3例。确诊后2例抢救无效死亡;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均病情缓解出院。21例出院后随访1~3个月,随访期间1例无明显原因猝死;4例未规律服药,其中2例3个月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余16例病情稳定,均未出现复发等情况。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的警惕性和该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端粒酶活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了不同治疗阶段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 病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1例 ,其中 14例为初诊患儿 ,7例持续完全缓解 (CCR) 3~ 9年 ,年龄 2~ 12岁。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AML) 13例 ,初诊 8例 ,CCR 2~ 10年 5例 ,年龄 8~ 12岁。ALL和AML的诊断和临床分型均根据文献 [1]标准。对照组为同期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行骨髓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儿童 ,共 11例 ,包括淋巴结炎 4例、淋巴结核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败血症 2例、免疫缺陷病 1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 B型AD 10例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0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急诊入院,其中4例收入消化内科,3例收入胃肠外科,2例收入心内科,1例收入肝胆外科。10例均首诊误诊,分别误诊为胃肠炎及急腹症各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胰腺炎及胆囊炎各1例。10例经相关科室治疗后腹部疼痛减轻不明显,后怀疑AD,经主动脉CT造影(CTA)检查确诊为Stanford B型AD,误诊时间5 h~14 d。确诊后均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9例术后恢复良好出院,1例术后因肾衰竭死亡。结论 AD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特别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易被误诊。在中老年急性腹痛患者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AD可能,及早行主动脉CTA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骨髓坏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以骨髓坏死为首发表现的A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骨痛、贫血、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检查均可见典型的骨髓造血组织及基质组织坏死;起病至确诊骨髓坏死的中位时间为12d,发现骨髓坏死至确诊AL的中位时间为43d,其中2例诊断骨髓坏死至AL确诊时间2个月以上;治疗后,10例达持续完全缓解,未再出现骨髓坏死;15例随访1~14个月,1a总生存率为64.6%。结论对骨髓坏死患者应高度警惕AL,AL诊治是否及时、有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32例DKA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无糖尿病病史。误诊为肠梗阻12例,胃肠炎10例,阑尾炎8例,胰腺炎2例;误诊时间4 h~2 d;误诊科室为急诊科30例,内、外科各1例。均按误诊疾病予禁食、补液及抗感染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后行血糖、尿糖等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DKA,予补液、补钾、胰岛素静脉泵入等治疗,31例好转出院,1例死于急性肾衰竭。结论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DKA临床易误诊,提高认识、注意鉴别诊断并及时行血糖、尿糖、尿酮等检查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儿童白血病误诊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血病以髓外浸润症状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 ,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误诊 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6例。 6月龄~ 1岁 2例 ,1~ 7岁 6例 ,7~14岁 7例。误诊时间 1周~ 8个月。发热 10例 ,关节疼痛及骨痛 9例 ,局部肿物 2例 ,淋巴结肿大 2例 ,肝肿大 5例 ,脾肿大 3例 ,呼吸困难 1例。病初血常规表现为三系降低 1例 ,WBC升高2例 ,余大致正常。均未见幼稚细胞 ,晚期出现幼稚细胞 8例 ,2例局部肿物切除后病理示 :白血病侵犯 ,PPD试验阳性 1例。骨髓检查示 :L1 2例 ,L2 6例 ,L33例 ,M2 2例 ,M31例 ,M4 1例。根据文献诊断标…  相似文献   

17.
骨髓坏死是以骨痛、发热和进行性贫血为主要表现,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组织的大片坏死为特征,并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起病急,预后差,及早诊断、确定原发病可以为治疗提供时机.现报道以骨髓坏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 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患者女,60岁.因“发热、骨痛11d,加重伴皮肤淤斑1周”于2013年12月4日入我院.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常侵犯骨骼 ,临床上可以以骨痛为首发症状 ,尤其在小儿。文献报道小儿急性白血病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者占25 %[1],而对于较大年龄者 ,有关讨论不多。作者收集12例14岁以上以骨痛为主的急性白血病 ,回顾分析其临床X线特点。1临床资料收集1979年4月~20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白血病7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丹阳  吴燕云  陈纯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1057-1058
急性白血病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好发年龄波及整个小儿年龄时期 ,其发病率约 2~ 4/ 10万人口 ,而14岁以下的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急性白血病总数 35 % [1] ,常以发热、贫血、出血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为首发表现 ,但亦有少部分患者起病不典型 ,以致临床误诊而延治。本文将误诊 7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 1986~1999年在我院住院 ,经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诊的急性白血病 173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3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37例 ,诊断均符合全国统一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完全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分娩期胎心异常为首发症状,初诊均误诊,误诊为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4例,误诊为胃肠炎2例,误诊为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及胎儿窘迫各1例。术前确诊为完全子宫破裂2例,术中确诊8例。10例均行子宫修补术,术后患者均存活,且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死胎、死产、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为50%(5/10)。结论重视完全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提高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全面采集病史,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