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探讨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方法:纳入下腰痛患者20例,针刺委中及大肠俞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构建全脑功能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部信息交换效率(Elocal)和全局信息交换效率(Eglobal)的拓扑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种子点功能连接方法,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静息态下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探索OS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 40例OSAS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NC)进行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采集.以左、右侧海马为种子点进行全脑的功能连接,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功能连接差异.结果 与NC组比较,OSAS患者左侧海马与双侧楔前叶、额中回、前扣带回、中央前回及右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而与双侧小脑后叶功能连接增高.OSAS患者右侧海马与双侧额中回、后扣带回、边缘叶及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低,而与左侧顶下小叶及右侧小脑后叶功能连接增高.结论 OSAS患者海马与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OS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相同的MRI扫描序列分别采集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的静息态功能数据。选择双侧后扣带回(PCC)、双侧第二感觉区(SⅡ)、双侧面部初级感觉区(SⅠF)、双侧手部初级感觉区(SⅠH)、双侧面部初级运动区(MⅠF)以及双侧手部初级运动区(MⅠH),共6个感兴趣区作为种子点。利用AFNI程序分析各感兴趣区静息态功能数据,并对各功能连接区针刺前、针刺中及针刺后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针刺中与针刺前、针刺后与针刺前)分析,对分析结果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各感兴趣区均与脑内多个脑区存在着广泛性的功能连接。针刺中与针刺前组间分析显示各感兴趣区脑功能连接无明显变化;针刺后与针刺前组间分析显示,双侧SⅠH和双侧MⅠH针刺前后功能连接无明显变化,而双侧PCC、双侧SⅠF、双侧SⅡ以及双侧MⅠF则存在明显的功能连接增强或减弱。结论:针刺合谷穴能引起脑默认网络、面部感觉和运动网络的变化,说明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着密切联系,引发这些作用的最主要原因是针刺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物状态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揭示造成患者植物状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7例植物态患者和7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静息态BOLD序列扫描,应用f MRI工具包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与正常志愿者进行统计学比较,提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功能区,分析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植物态患者双侧顶上小叶间、双侧枕叶皮质间、左侧顶上小叶与右侧颞下回、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左侧枕叶皮质与右侧梭状回、双侧扣带回间、左侧顶下小叶与右侧小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增加(P0.05)。结论静息态患者默认网络连接增加,与执行网络相互拮抗,不仅揭示了患者处于植物态的机制,并为植物态患者唤醒治疗提供了可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运动启动关键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62例PD患者(PD组)和52例健康对照(HC)者(HC组)行头颅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分析基于Matlab 2013a平台的RESTplus软件.分别选取双侧中央内侧壳核、后内侧额叶皮质(pMFC)和初级运动皮质(M...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应用三种静息态f MRI功能连接类数据处理方法,探讨桥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静息态f MRI对10例亚急性期桥脑梗死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首先采用度中心度(DC)和镜像组织功能连接(VMHC)对数据进行预分析,得到梗死患者脑功能的主要改变,然后利用预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感兴趣区(ROI),使用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ROI-FC)分析梗死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改变。结果 DC未发现梗死患者脑功能的改变;VMHC发现梗死患者左右顶下小叶和角回交界部位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以此为感兴趣区ROI-FC发现患者脑默认网络(DMN)和左额顶网络(FPN)功能紊乱。结论综合应用这三种静息态f MRI功能连接类数据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桥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改变,可以得到可靠且有临床针对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推拿治疗前、治疗后静息态下默认脑网络的功能连接变化。方法:收集20例慢性腰痛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MRI)数据。采用SPM8软件对脑功能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以后扣带回为种子点,分析默认脑网络(DMN)功能连接,比较慢性腰痛组与健康对照组、慢性腰痛组推拿治疗前后DMN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慢性腰痛人群存在DMN与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前叶、左恻枕中回、左侧背外恻额上回功能连接异常。推拿治疗后主要变化表现为DMN与左恻背外侧额上回连接恢复,DMN与左侧内侧额上回、后扣带皮质连接增强,DMN与左侧楔前叶、左侧回直肌、中脑功能连接降低。结论:静息状态下腰痛受试者DMN存在特定脑功能异常连接区域,推拿治疗主要影响了慢性腰痛人群的感觉、情绪和认知水平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4):688-690
终末期肾病(ESRD)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对患者的大脑功能产生影响,其具体表现为脑功能网络连通性的普遍降低,以及部分功能网络之间连通活动的减弱。异常的脑功能连接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rs-fMRI)可以通过监测局部血氧水平的改变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从而间接反映脑网络功能的整合情况,它是探究肾病患者异常脑功能连接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脑功能连接的理论基础及静息态磁共振成像对ESRD患者脑功能连通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度中心度(DC)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早期基底节区缺血性卒中(EISB)患者脑功能网络有效连接变化,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27例EISB患者组及27例健康对照组(HC)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组间DC值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体素GCA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认知功能差...  相似文献   

11.
术语解析     
正等位功能连接(Homotop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分析方法,是评价双侧半球之间对等/等位区域功能连接的方法,此方法可基于体素、节点或特定的兴趣区进行。其中,镜像体素等位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就是基于体素进行的全脑静息态等位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评价左右侧半球对应体素之间的相关性。虽然脑电图很早就用于显示静息状态下左右侧半球对等位置的同步电活动,但是随着静息态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处在正常老龄化和痴呆间的一个移行状态,可进展为阿尔兹海默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针刺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且已用于MCI的治疗。然而,针刺治疗MCI的机制尚未阐明。静息态f MR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患者早期的脑功能变化及治疗的中枢响应,已用于MCI的早期诊断及针刺治疗机制的研究。现就基于静息态f MRI的MCI诊断及其针刺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静息态f MRI探讨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30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行静息态f MRI扫描。数据处理方法:(1)局部一致性(Re Ho)分析寻找差异脑区;(2)功能连接分析,选择Re Ho分析所得的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进行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偏头痛组和对照组Re Ho值差异脑区为左侧小脑、左侧额叶直回、右侧上外额叶、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边缘叶。(2)与对照组相比,各ROI与全脑功能连接情况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左侧小脑与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左侧眶叶直回与右侧梭状回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右侧上外额叶与右侧小脑山坡、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额眶皮质、右侧运动前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右侧颞下回、右侧下脚后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左侧边缘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无差异。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头痛发作间期脑功能异常有助于理解风火候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在创伤后不同时期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旨在进一步了解PTSD的发病机制。方法:12例PTSD确诊患者在创伤后2天和6个月后分别行静息态脑功能MRI检查,运用DPARSF软件进行以后扣带回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0.05(AlphaSim校正)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创伤暴露后2天比较,6个月后PTSD患者双侧内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右侧前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和右侧额中回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5)。结论:创伤暴露后内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这一变化对于PTSD的发病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生物学特征可能的基线脑功能基础.方法 昏迷患者及正常人各12例,使用飞利浦3.0T磁共振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全脑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用SPM5及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行研制开发的REST及DPARSF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昏迷患者与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局部一致性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昏迷患者组小脑、颞叶、额叶、顶下小叶、后扣带回及楔前叶的自发活动局部一致性减低 (P<0.01).结论 运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可能为研究昏迷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提供新的方向;昏迷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多个脑区ReHo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提示昏迷神经生理机制并非单一脑区功能的异常改变,而是整个大脑功能网络的异常,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连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研究双相障碍(BD)病人全脑固有功能连接模式。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获得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所有受检者知情同意。37例非药物性BDⅡ型病人及37例健康对照者均行静息态功能MRI。采用一种图论方法,即功能连接强度(FCS)分析全脑功能连接。并采用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价受检者临床状态。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潜在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7例IBS-D患者,采用调神健脾针法对其连续治疗6周,3次/周,采用严重程度评分(IBS-SSS)和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价病情及针刺疗效;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方法观察针刺对患者内源性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合并视幻觉(VH)的帕金森(PD)病人(PD+VH)、无VH的PD病人(PD-VH)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进一步理解合并视幻觉的PD病人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活动的即刻调节作用.方法:收集30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30例健康者(健康组),2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患者组采用taVNS治疗30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健康组仅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脑默认网络(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 搜集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以及22名健康受试者的静息态脑功能数据,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离DMN,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DMN连接强度的差异.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后扣带回、顶下小叶、基底核、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