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方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减,水煎100-200 m,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思考林,20 mg 3次/d,甲钴胺,20 mg,2次/d,维生素B1 20 mg,3次/d,维生素B6,20 mg,3次/d。两组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5%)明显优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面部表情自然程度、眼裂闭合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口角歪斜程度额纹消失程度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用于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并能够减少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面瘫症状、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把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1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听宫、听会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深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两组面瘫患者各33例,均使用牵正散内服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取穴均为患侧听宫、听会、阳白、攒竹、太阳、四白、迎香、颧髎、颊车、地仓、承浆、完骨、翳风,合谷健患侧交替,其中A组(深刺组)听宫进针深度为2寸,约为2.5~3.0cm,听会进针深度为1寸,约为1.25~1.5cm。B组(浅刺组)听宫进针深度为1寸,约为1.25~1.5cm,听会进针深度为0.5寸,约为0.7~0.9cm。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面部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且两组之间相比较有明显差距。结论牵正散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听宫、听会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联合针刺疗法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我科室治疗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单纯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36例患者在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治疗期为2周,2周后评定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72.2%,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8.9%,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针刺疗法对于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可供临床工作者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6.
刘小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16-1416
笔者于1992年以来,用牵正散合玉真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4~65岁。病程1天~1年。其中10例系经中西药、针炙治疗无效。1.2临床表现:患者常起病突然,多在吹风受寒后发病。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以电针取穴,阳白与太阳,下关与颧髂,地仓与颊车为3对主穴,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龙胆泻肝汤与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周围性面瘫初期(1~3 d)的患者随机分为龙胆泻肝汤组和牵正散组,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面部肌肉恢复情况,并以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标准为观察指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龙胆泻肝汤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患者优于牵正散。结论:周围性面瘫初期病因多为湿热阻滞经络所致,治疗应以清利湿热通络的龙胆泻肝汤为主;祛风通络的牵正散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马天安 《中国药房》2014,(43):4113-41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正散合桂枝汤治疗每天1剂,分两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每天1次/d,连续针灸6天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为83.66%、91.83%,高于对照组的53.06%、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H-B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部残疾生活社会功能(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中药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其发病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常见,以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最为多见,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讨论临床利用祛风牵正汤加减配合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收治的13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A组67例患者实施单纯针灸治疗,B组68例患者实施祛风牵正汤加减配合针灸的联合治疗,并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方面比较,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9%,明显优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77.61%(P<0.05)。结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时应用祛风牵正汤加减配合针灸的联合方法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娄勃  谢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72-73
目的:评价以加昧牵正散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加减应用,两组患者均在病程1周后配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予以评分及分级。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1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痊愈率为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痊愈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加味牵正散加减为主的中西结合治疗是贝尔面瘫的优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温针灸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及面部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面部症状评分均较治...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本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不受年龄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多见于着风受寒。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以地仓透颊车接电针,另选穴人中、承桨、四白(患侧)、阳白(患侧)、鱼腰(患侧)、太阳(患侧)、下关(患侧),风池(健侧)、合谷(健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加味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面神经炎患者40例,各组20例,并使用抽签法划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加味牵正散配合治疗,并就结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使用中药加味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面瘫患者时使用加味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小,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灸组、综合组和运动疗法组,每组各30例.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综合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组患者采用面部运动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喻淑珍 《贵州医药》2021,45(7):1123-1124
目的 探究分析对不同时间窗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得出最佳针灸介入时间窗,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中医针伤科接受周围性面瘫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周围性发病过程分为三期:发展期(1~7d)、静止期(8~20d)、恢复期(21~90...  相似文献   

19.
车叶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29-203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对照组6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满意,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冶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电针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并临床随访6个月。结果:近期疗效:其中显效87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8%;远期疗效:其中显效87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近远期疗效好,疗效稳定,且方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