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1 7β -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 [Ca2 + ] i)的影响 ,探讨雌激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破骨细胞 ,用Fluo 3AM钙离子荧光探针进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不同浓度 1 7β -雌二醇 ( 1 7βE2 )对破骨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变化与伸展面积。结果 :1 7βE2 可诱发破骨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伴随细胞变小 ,伪足回缩 ,破骨细胞伸展面积从 ( 1 386± 4 3) μm2 /细胞核下降至 ( 40 6± 31 ) μm2 /细胞核。结论 :1 7βE2 可诱发破骨细胞 [Ca2 + ] i的升高 ,细胞变小 ,伪足回缩。 1 7βE2 可能是通过 [Ca2 + ] i途径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调节破骨细胞活性机制。方法以Chamber方法加以改良,常规体外培养新生Wister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测定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2)有在钙与无钙溶液中对破骨细胞钙浓度(OC「Ca^2+」i)的影响。结果30min后OC贴壁生长,胞浆伸展。2h后细胞形态为多形性,有片状或丝状伪足,常规生存52h。17βE2使细胞变小,除去17βE2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先天性成骨不全(OI)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矿化过程不良,骨量丢失,骨骼畸形和骨折.但是其发病机理,尤其在其骨再建过程中成骨细胞(OB)及破骨细胞(OC)的功能改变尚不清楚.本实验以先天性成骨不全小鼠模型,oim/oim为基础,应用破骨细胞-颅骨联合培养体系研究OB和OC两种细胞在骨再建过程中的功能改变和相互作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小鼠颅骨(CAL)组织培养模型.本模型采用颅骨组织培养,利用颅骨中成骨细胞可以从颅骨片游离出到培养皿及颅骨表面,从而支持培养皿及颅骨表面前体破骨细胞分化成为成熟破骨细胞,并吸收颅骨产生吸收陷窝.本实验中,共2组颅骨-破骨细胞联合培养体系:(1) 对照组(WT)颅骨与对照破骨细胞(WTCAL-WTOC);(2) OI颅骨与OI破骨细胞(OICAL-OIOC).联合培养颅骨及骨髓组织14日后,以TRA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识别破骨细胞,AL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识别成骨细胞,计算OC/OB.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以颅骨表面骨吸收陷窝占颅骨表面百分比并除以培养系统中的破骨细胞数表达.结果 第14日,OICAL-OIOC组的破骨细胞数低于WTCAL-WTOC组(92.50+23.18/mm2 对比 379.00+ 136.53/mm2,P<0.01); OICAL-OIOC组的OC/OB明显低于WTCAL-WTOC组(0.68+0.57对比1.65+0.67,P<0.01);OICAL-OIOC组OI破骨细胞的吸收能力高于WTCAL-WTOC组(27.76+22.81对比7.32+5.09,P<0.001).结论 oim/oim小鼠破骨细胞-颅骨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成骨细胞支持破骨细胞分化能力减低;但其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明显增强,以代偿成骨细胞功能,维持骨再建过程中成骨过程及骨吸收过程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及其受体的一般特点,并且就TGF-β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及破骨细胞的趋化作用进行全面综述,同时也概述了破骨细胞合成、分泌及活化TGF-β的作用。此外,分析了TGF-β1及其Ⅱ型受体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作用,就其中破骨细胞的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于世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78-83,13
一、概述破骨细胞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直接参与骨吸收,是骨组织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破骨细胞的来源: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来源问题一直不清楚,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而对临床各种骨疾患的诊断及其防治水平,也不可能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对于破骨细胞来源的认识,在本世纪40~70年代,普遍应用的经典理论为多潜能的骨源细胞学说,认为破骨细胞是由骨源细胞融合而成。直至70年代中期还认为OC与成骨细胞(OB)为共同的祖代来源。这种观点多年来一直是疑问,不能被证实,现已被否定。自80年代初开始,提出了OC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7p-雌二醇对豚鼠胆囊平滑肌的基因组和非基因组效应,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 构建去卵巢豚鼠动物模型,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检测各组豚鼠血清雌二醇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采用张力换能器观察17p-雌二醇对胆囊离体肌条收缩的影响。观察17β-雌二醇对豚鼠胆囊平滑肌肌条的急性效应及可能机制。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豚鼠血清雌二醇和CCK-8含量降低(P<0.05),离体胆囊肌条对CCK-8以及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升高(P<0.05)。随着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时间(1、3和7 d)的延长,二者含量升高(P<0.05),离体胆囊肌条对CCK-8和乙酰胆碱的敏感性下降(P<0.05)。10-9~10-7 mol/L的17β-雌二醇对正常豚鼠离体胆囊肌条收缩无明显影响(P>0.05),10 6~10 5mol/L的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胆囊肌条收缩(P<0.05),这种抑制效应可以被尼莫地平、阿托品、地伐西匹、ICI 182,780和Y-27632等阻断剂阻断。结论 17β-雌二醇与胆囊动力相关,可以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机制影响胆囊平滑肌的收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不同月龄大鼠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颅盖骨经多次酶消化、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得到大量纯净成骨细胞并进行形态学检查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免疫组化法(SABC)进行雌激素受体染色;用10-8mol/L17-β雌二醇处理培养的成骨细胞,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结果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为90%以上。形态学检查符合成骨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鼠的成骨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β,且位于胞核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各月龄大鼠雌激素受体β表达均有上调。结论17-β雌二醇能提高各月龄组大鼠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表达水平,不同月龄间上调水平不同,以4、8月龄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绝经后骨量迅速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生殖健康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破骨细胞 (osteoclast)作为骨吸收的主要细胞 ,对于骨量的变化具重要作用。因此 ,研究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着重论述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机理 ,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的相关因素 ,以期进一步推动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研究 ,加强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治疗。一、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破骨细胞来源于希腊文“Osteon”(骨 )和“klio”(破坏 )两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体外培养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研究和抑制骨吸收药物开发研究的基础.该文综述破骨细胞体外培养常用的5种方法及近年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成熟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法仍是目前获得成熟破骨细胞的最佳途径;骨髓诱导破骨细胞培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破骨细胞培养法;脾干细胞诱导培养法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法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培养方法,能排除骨髓基质细胞及其他造血干细胞干扰,更具有应用价值;骨巨细胞瘤破骨细胞样细胞分离培养法是其他破骨细胞培养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破骨细胞在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对它的研究成为攻克这些疾病的必由之路。选择便捷高效的体外培养方法,是开展体外破骨细胞研究的前提。破骨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不能增殖传代,因此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常见的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和鉴定方法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破骨细胞是一种巨大的多核细胞,起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等许多疾病,因此破骨细胞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靶点之一。目前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研究较多,但对破骨细胞如何识别、降解骨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少。骨盐被认为是破骨细胞识别的重要成分,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骨基质不是破骨细胞激活的必需成分,玻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也能使破骨细胞出现骨吸收的特有形态,玻连蛋白对破骨细胞的激活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最近的研究证明骨基质降解产物的吞入和分泌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保持有重要意义。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为骨骼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体骨骼依赖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当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超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后 ,这一平衡的失调将导致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因妇女绝经、过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 ,Paget’s病 ,以及癌症骨转移造成的骨破坏 ,都与破骨细胞异常活跃的分化增殖和骨吸收功能有关。因此 ,破骨细胞 (osteoclast,OC)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靶细胞[1,2 ] 。1 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微环境O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核巨细胞 ,来源于CD3 4+ 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其分化主要受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所分泌的集落细胞… 相似文献
13.
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检测和应用高建军王洪复审骨吸收是破骨细胞(OC)的主要功能,受内分泌激素和骨组织微环境的调控。如何检测OC的骨吸收功能一直是骨代谢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OC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体外检测OC骨吸收功能的指标不断完善。酶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4.
于世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2):72-74,84
骨吸收可发生于骨骼系统的各个部位.可见于全身性疾患与局部病变,骨骼肿瘤与骨囊肿,还可见于正常的生理性骨吸收,维持骨的生长、代谢平衡。骨吸收与破骨细胞相伴随,对破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来源的研究探讨,对各种骨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机制S.L.Teitelbaum,X.Cao,C.Li,破骨细胞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家族的一员,是主要的骨吸收细胞。生成或分离破骨细胞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了解这些细胞是怎样降解骨组织的。吸收起始于破骨细胞前体附着于骨处,在那里它们变为多核... 相似文献
16.
体外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研究采用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兔,从其四肢长骨中分离出破骨细胞,与盖玻片、骨磨片共同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分离的多核细胞能够移动,并在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扫描电镜观察到这些吸收陷窝内的胶原原纤维。另外,这些细胞用目前公认的鉴定破骨细胞的标志-酸性磷酸酶和降钙素染色,呈阳性反应。这些结果均表明: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实验技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如何应用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技术评价人工骨。家兔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人工造成家兔同侧桡骨10mm缺损。分别植入不同材料的骨移植物,A组为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为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C组为人工多聚体,D组为自体骨。移植术后6、8、12、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出植入动物体内骨移植物并制成骨磨片,与体外分离的破骨细胞共同培养1周,扫描电镜发现,破骨细胞能够在植入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18.
转移生长因子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基中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内氢离子随TGF-β1浓度的变化情况;Leica Quantimet 500图像分析系统对骨吸收陷窝进行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变化.结果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处理组与对照组ACP和TRAP的活性分别从(1.71±0.33U)/L和(1.41±0.29)U/L降低到(1.32±0.21)U/L和(1.01±0.11)U/L(均为P<0.01),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从(16.67±1.35)个/片和(582.24±178.68)μm2减少到(13.29±1.47)个/片与(442.38±148.27)μm2,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破骨细胞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表明TGF-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分泌H+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β1虽然不能抑制氢离子释放,但能通过改变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而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如何应用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技术评价人工骨。家兔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人工造成家兔同侧桡骨10mm缺损。分别植入不同材料的骨移植物,A组为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为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C组为人工多聚体,D组为自体骨。移植术后6、8、12、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出植入动物体内骨移植物并制成骨磨片,与体外分离的破骨细胞共同培育1周,扫描电镜发现,破骨细胞能够在植入动物体内的人工骨片上产生骨吸收。实验比较表明各组植骨材料的成骨能力依次为:自体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人工多聚体(P<0.01或P<0.05),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成骨能力优于其它两种人工骨,但逊于自体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肾间质纤维化防治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生理雌激素组;③低雌激素组;④17-β雌二醇组。21d后光镜观察单侧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并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α-SMAmRNA的表达。结果单侧输尿管梗阻各组出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变,其肾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上调(P〈0.01);与生理雌激素组相比,低雌激素组纤维化病变加重,上述物质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而17-β雌二醇组则病变均减轻(P〈0.05)。结论注射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和α-SMA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生成,进而韶到延绣肾间后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