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山东省14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收集14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血涂片镜检、NP-1993常规巢式PCR鉴定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P. ovale wallikeri)亚种的特异性PCR检测。PCR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14例患者RDT检测结果:泛疟原虫(非恶性疟)阳性12例,阴性2例;镜检结果,13例卵形疟原虫,1例间日疟原虫;NP-1993常规巢式PCR结果,14例样本4种疟原虫引物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 ovale wallikeri亚种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14例样本均能扩增到P. ovale wallikeri亚种特异性条带780 bp。Blast分析测序结果,检索结果为P. ovale wallikeri亚种。结论 14 例镜检阳性、NP-1993常规巢式PCR检测阴性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确诊为P. ovale wallikeri亚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鉴定四川省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并对2014-2017年全省1 079份复核血样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8年1-4月四川省10例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血涂片镜检、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和巢式PCR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回顾性检测2014-2017年全省 1 079份复核血样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结果 2018年1-4月四川省10例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镜检结果均为卵形疟原虫阳性,其中2例存在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RDT检测结果均为疟原虫阳性;常规巢式PCR检测除2例结果为恶性疟原虫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采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10例均为阳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对2014-2017年全省1 079份复核血样进行回顾性检测,发现2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病例,均为2017年报告,此前检测结果为单纯恶性疟原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首次鉴定发现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5年3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病例病原、抗原及核酸检测过程,减少卵形疟原虫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  收集流行性病学资料及血样,按照WS259-2015疟疾的诊断标准对3例血样进行血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及巢式PCR检测。 结果  3例患者均为非洲务工归国人员,并都有疟疾发病史。血涂片镜检结果,3例血样均为疟原虫阳性。RDT检测结果3例均为除恶性疟以外其他疟原虫阳性。国家参比实验室推荐的巢式PCR检测DNA,3例均为阴性。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的种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3例均为阳性。 结论  根据镜检、RDT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种特异性PCR检测确定,重庆市2015年首次发现了3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输入病例,为重庆地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新建的多重PCR体系检测4种人体疟原虫。方法应用DNAman软件比较分析4种人体疟原虫的18S r DNA基因序列,采用Oligo 6.0软件,在其第5和第6保守区间的变异区设计4条下游引物序列,并以含4种疟原虫18S r DNA部分序列的质粒DNA为模板,检测多重PCR体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将新建的多重PCR体系与NP-1993体系的第1轮属特异引物组合,形成新的巢式PCR扩增体系(M-Nest体系),并用该体系和新建的多重PCR体系对不同稀释倍数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血样DNA进行扩增,检测这两种体系的敏感性。应用M-Nest体系和NP-1993体系检测广西2013年自加纳疟疾高流行区返乡人员的307份血样,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最后,应用M-Nest和NP-2002体系对广西2014年1~5月份报告的66份镜检以卵形疟原虫感染为主的血样进行复核,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结果应用新建的多重PCR体系得到的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68、446、394和323 bp,且不同原虫的扩增条带恰好位于50 bp DNA标志物条带之间,更易于区分,但不同疟原虫的Tm值较为接近,不易区分和鉴别虫种。新建体系对4种疟原虫18S r DNA基因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恶性疟原虫5.58×102拷贝/μl,三日疟原虫1.56×103拷贝/μl,卵形疟原虫1.66×103拷贝/μl,间日疟原虫1.80×102拷贝/μl。新建体系对恶性疟原虫血样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43×102~8.84×103拷贝/μl或5.10×10~4.92×102个原虫/μl,高于间日疟原虫的17.4~69.1拷贝/μl和13.5~83.2个原虫/μl。与单独的多重PCR体系相比,应用M-Nest检测体系将对疟原虫的最低检测浓度降低了10~100倍。M-Nest体系和NP-1993体系对从加纳返乡的307份血样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并且M-Nest体系还检测到2例卵形疟原虫感染,而NP-1993体系则未能检测到该感染。此外,M-Nest体系和NP-2002体系对66份镜检以卵形疟原虫感染为主的血样的复核结果一致。结论新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4种人体疟原虫,具有良好的现场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并分析境外输入性卵形疟的2种亚型及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在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确诊的8例输入性卵形疟患者进行虫种亚型的鉴定,并分析比较不同亚型感染引起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对8例患者进行巢氏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卵形疟curtisi及卵形疟wallikeri亚型各4例;与curtisi亚型感染相比,wallikeri亚型感染后引起血小板下降程度更低,乳酸脱氢酶及TBIL的上升程度更高。结论输入性卵形疟的亚型鉴定须通过巢氏PCR鉴定完成,wallikeri亚型感染导致的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随着输入性疟疾的增加,通过镜检结合PCR方法,提高检出率。方法 福建省2013年成立基因诊断参比实验室,用PCR方法回顾性筛查过往病例时发现有3例卵形疟原虫误诊为间日疟。结果 镜检结合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FJ1、FJ2为卵形疟亚种curtisi和恶性疟混合感染,FJ3为单一卵形疟亚种curtisi感染。结论 福建省以往卵形疟报道很少,需要加强诊断培训,镜检结合PCR检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输入性三日疟与卵形疟发病趋势和病例分布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1—2013年全国三日疟及卵形疟疫情数据资料,应用SAS 9.2和ArgGIS 10.0软件就病例增长趋势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我国2011—2013年共报告三日疟病例97例,卵形疟病例174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三日疟病例各年分别报告17例、22例和58例,分布于我国的7个、8个和14个省份;卵形疟病例各报告15例、34例和125例,分布于2个、10个和18个省份。自非洲输入的三日疟和卵形疟为240例(88.56%),其中自西非与中非输入共219例(80.81%);自东南亚输入16例(5.90%)。结论我国输入性三日疟与卵形疟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应加强鉴别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汉族,2015-04-02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症状,体温39.8℃,持续3~4 h,汗出热退,就诊于黎平县疾控中心。患者曾于2013-06-27~2014-09-01在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县打工,有蚊虫叮咬史,曾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出汗后热退,在当地诊断为"疟疾",给予治疗(具体不详)。2014-09-02回国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例输入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制备疑似疟疾患者血样的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进行疟原虫的镜检观察。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该血样进行疟疾检测及分型。将PCR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已知的卵形疟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合血样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重新对镜检结果进行复核。结果血样初次镜检为疟疾阴性。使用疟原虫巢式PCR通用引物对血样的DNA进行PCR检测,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约240bp的条带;巢式PCR分型检测表明,血样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450bp的卵形疟条带,无对应大小的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扩增条带产生。疟原虫通用型和卵形疟特异性的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典型的S形阳性曲线,卵形疟扩增片段的熔解温度为72.5℃。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长度为434bp,blast比对发现去除引物后的393个碱基与GenBank DQ845247等卵形疟的SSU rRNA对应部分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重新对血涂片进行镜检复核,结果在薄血膜中发现了卵形疟的环状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为椭圆形,边缘呈伞矢状。结论使用巢式PCR、实时荧光PCR、序列分析和镜检等方法,证实该例输入性的疑似疟疾患者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河南省输入性卵形疟进行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镜检法、2种巢式PCR和2种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河南省2011-2016年采集的输入性卵形疟患者血样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110例卵形疟中curtisi亚种感染43例,占39.1%;wallikeri亚种感染67例,占60.9%。5种检测方法对卵形疟的总检出率,M-nest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100%,镜检法为94.5%,RDT-Wondfo法为51.8%,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40.9%,RDT-CareStart法为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940,P<0.05);对于卵性疟curtisi亚种,M-nest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的检出率为100%,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97.7%,镜检法为90.7%,RDT-Wondfo法为46.5%,RDT-CareStart法为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00,P<0.05);对于卵性疟wallikeri亚种,M-nest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检出率为100%,镜检法为97.0%,RDT-Wondfo法为55.2%,RDT-CareStart法为29.9%,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92,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检测卵形疟敏感性高,但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方法仅对卵形疟curtisi亚种敏感;镜检法次之;抗原检测的RDT方法敏感性低,且不同试剂盒的检出率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按照《重庆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工作手册》操作规程,采用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RDT)及巢式PCR对该市输入性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分型,并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疟疾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1例,其中间日疟2例(6.45%)、恶性疟23例(74.19%)、卵形疟5例(16.13%)、三日疟1例(3.22%),5例卵形疟中3例经实验室诊断为卵形疟wallikeri亚型。30例(96.77%)输入自非洲,1例(3.33%)输入自东南亚;30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23~61岁,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从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均为2 d,初次就诊单位多为县级单位,确诊单位多为省级单位。结论 重庆市2015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未发现本地病例,仍保持消除疟疾状态,但仍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管理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并加强相关疟疾防治机构医务人员的防治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深圳市首例境外输入性卵形疟患者的发病和诊疗过程,为科学防治卵形疟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外周血作涂片镜检疟原虫,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apid diagnostic test,RDT)检测疟原虫特异性抗原,巢式PCR扩增富色氨酸抗原基因鉴定基因型.结果 患者由非洲几内亚疟疾流行区回国,具有寒战、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受感染红细胞呈伞矢状,薛氏点明显,可见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形态特点与卵形疟原虫相符;但疟疾RDT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基因分型鉴定为卵形疟原虫wallikeri新亚种,采用青蒿琥酯片与磷酸伯氨喹联合用药治愈. 结论 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为一宗输入性卵形疟个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2—2020年江苏省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省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2—2020年江苏省卵形疟确诊病例相关信息,包括出国、回国时间,在国外患病次数,发病、初诊和确诊时间,初诊和确诊单位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0年江苏省累计报告卵形疟病例347例,其中2015年报告例数最多(71例)。347例卵形疟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的境外输入性病例,占该阶段江苏省报告疟疾病例总数的14.32%。全省卵形疟报告例数居前5位的地级市依次为连云港市(53例,占15.27%)、南通市(44例,占12.68%)、淮安市(44例,占12.68%)、泰州市(44例,占12.68%)和扬州市(36例,占10.37%)。报告病例数以10月最多,达39例(占11.24%);12月最少,为21例(占6.05%)。卵形疟病例境外感染来源地主要为赤道几内亚(97例,占37.95%)、安哥拉(60例,占17.29%)、尼日利亚(40例,占11.53%)。卵形疟病例从回国到发病中位时间为64(144) d,其中7.49%(26/347)的病例回国1年后发病。病例初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县级医疗机构(117例,占33.72%),确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医疗机构(122例,占35.16%)。2012—2020年江苏省卵形疟病例初诊正确率从2012年的0提升到2020年的78.26%,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 50.90,P<0.01)。结论 2012—2020年江苏省每年均有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报告,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初诊和确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和县级等基层医疗机构。今后应重点开展基层镜检人员疟原虫检测能力培训,以提高卵形疟诊断能力、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合肥市1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分析,为今后预防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该例输入性卵形疟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患者从非洲莫桑比克务工返乡,回国数月后因反复发热就医。快速诊断试纸条法(RDT)提示为非恶性疟原虫感染;镜检见被感染红细胞正常大小或略胀大、锯齿状不明显,大滋养体胞浆增多、形态不规则、基本无空泡。荧光定量PCR确诊该病例为卵形疟原虫感染。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有境外流行区生活及工作史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及时早期合理用药,防止疟疾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2例非洲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断、 调查、 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