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正常情况下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层状骨的现象。多半发生在大关节周围,例如髋关节,肘关节。包括继发于肌肉、骨骼损伤后的异位骨化,创伤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以及原发性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等。近年来随人工髋关节的广泛应用及人工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推广,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日益受到骨科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临床上,异位骨化主要有3种形式:①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eurogen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NHO),继发于严重神经疾患,如脑外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②创伤后异位骨化,包括骨折、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③原发性异位骨化,如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或进行性纤维不良性骨化(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  相似文献   

3.
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eurogen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NH0)是在神经损伤患者的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多余骨的形成,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对其病理生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组织内的骨形成,根据成因可分为获得性及原发性两大类型。其中获得性HO包括:创伤后骨化性肌炎,可以源于任何形式的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如较常见的骨折、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术、肌肉或软组织挫伤及较少见的肾脏、子宫、阴茎及胃肠道等手术或创伤:创伤后神经源性HO,源于脊髓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及脑血管意外等;  相似文献   

5.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源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性病变,为亚洲人群脊髓病的重要原因,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出现率高达25%。  相似文献   

6.
吲哚美辛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正常情况下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层状骨的现象。1972年Hamblen首次提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异位骨化的概念,HO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旦HO在X线片上可见,唯有手术切除是这一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措施,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综述获得性异位骨化(AHO)相关动物模型,为研究疾病防治方案提供可靠造模方法。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1月AHO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关键内容,采用文献归纳法对各型AHO动物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最终共纳入20篇动物实验研究相关文献,可归纳为创伤后和神经源性两大类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用于模拟AHO的发生发展过程。创伤后异位骨化动物模型主要有肌肉损伤、跟腱切断、肌肉损伤联合关节制动、髋关节损伤、异位植入、爆炸伤和烧伤7种。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脊髓损伤和脑外伤。目前实验室中常用跟腱切断法和成骨因子植入法造模,此类方法可靠、易行、成功率高,但无法准确解释临床中复杂条件下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基于爆炸伤、烧伤、神经损伤等条件下造模方法正在完善,为临床研究某些特殊病因所致异位骨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防治方案提供了支持。结论 目前存在的几种造模方法各有利弊,但均无法完整复制人类异位骨化的全部特征,因此,临床上在判定模型的选择方面尚无统一标准。针对疾病的不同病因,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不同类型AHO在早期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是指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状骨的现象,也称关节周围骨化或关节周围新骨形成.其主要特点是在软组织中钙化骨迅速形成,可引起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关节僵硬、神经嵌压、骨质疏松、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骨组织以外的正常软组内的异位畸形成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1918年,Dejerine和Cecillie首次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脊髓受伤病人的软组织内的异位成骨,并称之为关节周围骨关节病(raosteoanhropa-  相似文献   

10.
<正>脊柱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spinal ligaments,OSL)广义上包括所有脊柱相关韧带的骨化,包括前纵韧带(ossification of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ALL)、后纵韧带、项韧带、黄韧带及颅颈交界处的横韧带、齿尖韧带等。狭义上指是一种以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和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a flava,OLF)为代表的在东北亚常见的老年性退行性脊柱常见病。OPLL多发生于颈椎,OLF则以胸椎下段常见。弥漫型韧带骨化常包括OPLL、OLF或OALL同时骨化,项韧带在退行性颈椎病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11.
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健  劳山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281-3283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非骨化组织中有新生骨的形成,它不同于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HO形成的是成熟的板层状骨.通常分成两大类:一类为获得性HO,常见的有创伤、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烧伤等引起的HO,这一类在临床工作最为常见,亦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另一类为遗传相关性HO,如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这是一种罕见的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全身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病[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筛选神经源性异位骨化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疾病相关基因和通道。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关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的基因表达谱芯片,通过R软件的Limma包以调整后的P0.05和|Log2(fold-change)|2作为阈值筛选异位骨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使用Matascape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差异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利用Cytohubba和MCODE算法寻找关键基因。结果:共筛选出276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50个,下调基因126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BP)主要在化学突触传递、跨突触信号的调控、骨化等过程富集;分子功能(MF)主要在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肝素结合、糖胺聚糖结合富集;细胞成分(CC)主要在胶原三聚体、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富集。KEGG信号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补体和凝血级联、IL-17、Wnt、蛋白的消化吸收等通路。PPI网络共鉴别出EGF、GPR18、ADRA2C、CXCL1、C3、CXCL6、ADRB2、PENK、CXCL2、CDH1共10个hub基因和CXCL2、PTH2、EPHB1、HTR2B共4个种子基因。结论:通过对基因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可能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相关的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tions,MO)包括进行性骨化肌炎,是一种肿瘤样良性、局部、自限性病变,也称异位骨化症。神经源性骨化性纤维肌病(neurogenic ossifying fibromyopathy)指患者持续遭受严重大脑或脊髓损伤后在肌肉组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腱骨膜、血管壁、韧带、肌腱及关节附近的纤维组织内发生,通常发生于四肢肌肉及关节连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中形成新骨,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并发症,发病率10%~53%,儿童及非创伤性脊髓病HO的发生率较低,常见于20~40岁患者。HO常发生在SCI平面以下,髋关节常见,其次为膝、肘和肩关节,手和脊柱也可受累。  相似文献   

15.
骨化性肌炎最早由Guy Patin于1692年提出,1868年由Von Dusch命名.其实质是一种异位性骨化,是发病机制不明的少见的良性局限的骨化的软组织肿块,是肌肉及其邻近结构的局限性的、含有非肿瘤性的钙化和骨化的病变….脊髓损伤后骨化性肌炎据研究[2]报道其发病率为10%-53%,脊髓损伤患者的异位骨化属于神经源性,好发于髋关节前方,也可发生于膝、肩、肘关节等处.严重的骨化性肌炎可以限制关节活动,甚至造成关节强直,使关节丧失活动功能,因而加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痛苦,影响其康复治疗的进展和效果.鉴于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可以防治的并发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关节手术后合并较小范围异位骨化的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用X光片、B超检查异位骨化的范围;检测血沉、血液碱性磷酸酶和C反应蛋白,判断骨化活动情况,视情况进行适当的关节牵伸和关节松动治疗及冷疗、中药外敷等治疗,观察异位骨化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差异,平均角度进展31.16°(P<0.01),肘关节伸直角度平均进展15°,肘关节屈曲进展41.67°。同时X线片和B超检查异位骨化范围无明显变化。结论: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的患者在监测下采用关节牵伸和松动,并配合冷疗、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可以逐步改善关节功能而不引起骨化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术后关节周围大量异位骨化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分析,探讨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56例患者患者髋关节手术(其中髋臼骨折手术46例,髋关节置换术10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共发生异位骨化21例,发生率37.5%。结论: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应早预防,早期行放射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最有效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唯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俞霄华 《护理研究》2010,24(7):1846-1847
[目的]了解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预防异位骨化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干预组发生异位骨化者(20%)明显少于对照组(80%)。[结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可预防脑卒中病人异位骨化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位骨化的早期影像表现。方法分析30例康复患者异位骨化的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X线和CT检查早期异位骨化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密度增高;异位骨化的不同阶段MRI呈现不同的信号特点,早期表现为等或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边缘呈"花边样"强化。结论异位骨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为诊断早期异位骨化的有效方法,X线和CT检查可用于复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内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资料。 方法检出1980~2013年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病例报道70篇(共104例),对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先天指趾畸形、首发症状、最易受累部位、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并分析。 结果我国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比例为1.36:1。发病年龄为0~38岁,0~4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呈全身进行性发展,第一指趾畸形的有60例,首发症状多为头颈部肿块,颈部、脊柱最易受累,肿块多由颈部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各大关节,造成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甚至丧失,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但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未见文献报道。 结论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尚无特殊的有效疗法,需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探索系统诊疗方案,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