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与空腹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按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的中位数分为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较高组和较低组,分析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并分析与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关联。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组患者血清FPG、Fins、HOMA-IR、Hb A1c和IMT均显著高于较高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论在血清25-羟维生素D较低组还是较高组,IMT水平与FPG、Fins、HOMA-IR、Hb A1c均存在一定相关性(r=0.467~0.687,P均0.001)。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12,95%CI=0.313~0.971,P=0.03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是2型糖尿病临床前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 D_3]水平与青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107例青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测量CIMT,并依据CIMT值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重度增厚组(n=29)、轻度增厚组(n=33)以及未增厚组(n=45),并选取107例同期体检的健康青年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所选受试者血浆Hcy和血清25-(OH) D_3水平,观察各组患者Hcy和25-(OH) D_3指标水平差异及其与CIMT的关系。结果重度增厚组、轻度增厚组和未增厚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25-(OH) D_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受试者CIMT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r=0. 463,P 0. 001),而与血清25-(OH) D_3水平呈负相关(r=-0. 339,P 0. 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水平血浆Hcy与低水平血清25-(OH) D_3均是青年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01)。结论青年糖尿病患者血浆Hcy与血清25-(OH) D_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IMT状况,均可作为评价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为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检测,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门诊就诊儿童共445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 D水平。结果大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0~1岁组34.4 ng/mL(27.9~42.9 ng/mL);1~3岁组32.5 ng/mL(25.6~38.8 ng/mL);3~6岁组24.9 ng/mL(16.3~31.2)ng/mL;>6岁组19.7 ng/mL(13.2~29.1)ng/mL;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年龄组除0~1岁组男性高于女性(P <0.05)外,其他年龄组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445例儿童中,维生素 D 严重缺乏(<5 ng/mL)占0.23%(1/445);缺乏(5.1~15 ng/mL)占8.76%(39/445);不足或以下(15.1~20 ng/mL)占6.97%(31/445);充足(20.1~100 ng/mL)占84.04%(374/445);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 D 不足(<20 ng/mL)的儿童占15.95%(71/445),其中0~1岁组为5.79%(8/138);1~3岁组为5.20%(9/173);3~6岁组为32.05%(25/78);>6岁组为51.78%(29/56),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 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连市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良好,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随着年龄波动,3岁以上儿童需重视维生素 D 的补充,特别是冬季春季节。  相似文献   

4.
对0~3岁儿童3256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25-羟维生素D检测,检测试剂均由英国IDS公司提供,采用CB 701洗板机以及CB 371酶标仪,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剂说明书进行,且室内质控结果均标为"在控"。结果 0~3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苏州市某区妊娠期妇女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市某区进行常规产检的健康孕妇200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结果 200名孕妇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6.9±2.3)ng/ml,仅有12名(6.0%)2...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15-4716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所门诊就诊的2500例佝偻病婴幼儿及同期在我所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250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50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将2500例佝偻病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比两组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在观察组佝偻病婴幼儿中,94.00%婴幼儿的25-(OH)D处于正常水平;5.76%婴幼儿的25-(OH)D低于正常水平;0.24%婴幼儿的25-(OH)D高于正常水平。对照组健康婴幼儿的25-(OH)D均处于正常水平。对照组健康婴幼儿的平均25-(OH)D水平为(9.5±36.5nmol/L,观察组佝偻病婴幼儿的平均25-(OH)D水平为55.6±39.0nmol/L,观察组婴幼儿的25-(OH)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佝偻病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婴幼儿明显降低,血清25-羟维生素D可作为婴幼儿佝偻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从赣州市人民医院选取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和健康对照者7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健康对照组(70例)、动脉粥样硬化组(14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159例),抽取空腹血液检测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γ-GT(r=-0.598,P=0.00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仍显示血清γ-GT(β=-0.345,95%CI为-0.005~-0.511,P=0.036)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γ-GT(OR=0.569,95%CI为0.237~0.867,P=0.029)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监测血清肝酶变化可能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中25-OH-VD水平。结果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平均浓度为79.4±24.3nmol/L。1022例婴幼儿中,血清25-OH-VD充足组408例,占39.9%。缺乏组与不足组共610例,占59.7%。且0~1岁组和1~2岁组血清25-OH-VD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V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缺乏率高,其中以3~4岁幼儿血清25-OH-VD水平最低,且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NHL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分布与正常组有差异,NHL患者的分期以及细胞来源对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不大,而不同分组、不同起源部位以及有无骨髓浸润之间血清25(OH)D3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可以单独或联合作为NHL的肿瘤负荷指标,并可辅助NHL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2-1873
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 D)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按血清25-(OH)D3水平将观察组分为Vit D正常组及Vit D缺乏组,分别记录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it D正常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Vit D缺乏组明显缩短(P均0.05)。Vit D水平低下影响临床症状缓解,延长住院时间,提示Vit D缺乏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相关,是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早期DN组(EDN组)32例、临床DN组(CDN组)35例与DN终末期组(ESDN组)34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糖尿病及DN各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DN逐渐进展二者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452,P=0.034),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90,P=0.006)。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可能有利于DN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入组老年男性T2DM患者126例,平均年龄56±12.4岁,根据颈动脉彩超测定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正常组(IMT1.0mm)47例和IMT增厚组(IMT1.0mm)7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病程、吸烟率、SBP、2h PG、Hb A1c、TC、LDL-C、CRP呈正相关,与25-OHD3呈负相关。结论低水平血清25-OHD3增加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妊娠期妇女(以下简称孕妇)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科学指导维生素D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33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孕妇25(OH)D水平缺乏与不足情况。结果绵阳地区孕妇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2.76±6.63)ng/mL;血清25(OH)D缺乏、不足与均衡人数分别为1191例(35.6%)、1710例(51.1%)、445例(13.3%)。孕早、中、晚期血清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为(23.05±6.48)、(22.46±6.62)、(22.85±7.12)ng/mL,孕早、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孕妇25(OH)D缺乏率、不足率和均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秋、冬四季血清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为(24.11±6.44)、(23.21±5.75)、(22.88±6.74)、(21.03±6.83)ng/mL;不同季节25(OH)D缺乏率与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地区孕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情况,冬季尤为显著,应重视维生素D的科学补充,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25-(OH)D浓度,并完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及尿β_2-微球蛋白检查,作为评估眼底、心脏、肾脏损伤的指标。根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Ⅰ期组(89例)和Ⅱ期组(36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将研究对象分为靶器官损害组(71例)和无靶器官损害组(54例),观察血清25-(OH)D浓度与高血压儿童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期组血清25-(OH) D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5,P=0.956)。靶器官损害组血清25-(OH) D浓度明显低于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t=3. 631,P=0. 000)。血清25-(OH) D浓度与不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肾损害具有负相关性(r=-0.273,P=0.002),其中,血清25-(OH)D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负相关性(r=-0. 221,P=0.013)。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血清25-(OH) D浓度与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其中血清25-(OH) D浓度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行检查并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共83例,其中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58例,25-羟维生素D3非缺乏组25例,记录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缺乏组的白细胞计数、人分泌型磷脂酶A2-X、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均高于非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人分泌型磷脂酶A2-X、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与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人分泌型磷脂酶A2-X、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影响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从而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12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4.62±31.34)nmol/L ,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为986例(占76.1%);不同季节检测血清25‐(O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血清25‐(O H )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7~11个月组25‐(O H )D水平最高,且与0~6个月、2岁、3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增加婴幼儿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风湿性疾病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风湿性疾病患者(105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回顾性分析血清25(OH)D水平、骨密度及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发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程、身高、体重、BM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病例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3.19,P<0.05)。(2)血清25(OH)D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0.289,P<0.01);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3,P<0.01)。(3)根据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3组间的25(OH)D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0.474,P<0.05)。(4)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3组间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25(OH)D水平不足组血清25(OH)D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r=-0.846,P<0.01)。(5)女性组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体重、ESR、BMI、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3、-0.367、-0.325、-0.249、-0.264,均P<0.05)。女性血清25(OH)D水平低于男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P<0.01)。(6)RA组中,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781、-0.681,均P<0.05);Sp A组中,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病程、身高、ES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5、-0.382、-368、-0.331,均P<0.05)。其他CTD组中,血清25(OH)D水平与病程、身高、ES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0、-0.444、-0.392,均P<0.05)。结论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在不同分组的情况下,分别与性别、年龄、病程、ESR、体重、BMI等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我们在治疗疾病时补充适当剂量的维生素D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随访6个月,于3个月时复测MoCA评分,6个月时评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3个月时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和早期卒中后认知正常(Non-PSC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_3水平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预测价值;根据血清25(OH)D_3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VD组与正常VD组,比较2组间早期PSCI发病率、MoCA评分差异。结果 270例患者中,早期PSCI发病率高达60.37%(163/270)。血清25(OH)D_3水平(OR=0.834, 95%CI为0.766~0.907,P0.001)是老年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脑梗死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关联强度大于男性患者。血清25(OH)D_3预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最佳截断值为23.17 ng/mL。低VD组早期PSCI发病率高于正常VD组,MoCA评分低于正常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水平血清25(OH)D_3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血清25(OH)D_3水平会影响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且对老年女性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要大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万州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庆万州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为万州地区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就诊的万州地区儿童血清标本272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25-(OH)D 水平。并在各年龄段及男女性别间做比较。结果2725例儿童中,25-(OH)D 水平良好者992例,占36.4%;正常者864例,占31.7%;不足者768例,占28.2%;缺乏者101例,占3.7%。儿童血清25-(OH)D 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州区儿童血清25-(OH)D 缺乏率较高,维生素 D 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