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由于严重的心肌原发性损害,影响心泵功能,使心搏量及心排出量急剧降低,血液供应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并产生一系列充血现象,称为泵(或循环)衰竭,心源性休克就是这种循环衰竭的极端表现。引起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病末期亦可发生。Killip 及Ki-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梗)伴泵衰竭的最严重临床表现,与左心室心肌的广泛损害有关。85%的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左心功能衰竭(心衰)所引起[1],当40%或以上的左心室心肌受损害时常出现心源性休克,其余病人可能有机械性障碍,如室间隔缺损,乳头肌功能不全等,或有严重的右心室心肌梗塞。AMI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在70年代以前为15%,现降至5%~7%。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为左心室充盈压增高,心输出量下降,低血压和重要器官灌注低下。AMI并心源性休克多为老年人、女性病人、有心梗史或心衰史、或有前壁心梗的病人,约50%的心源性休克患…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的机械性功率降低而产生,它可有3个原因:①心脏节律障碍;②心脏活动受到机械性阻碍;③心脏收缩力减弱(如在心肌梗死时)。上述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常使心脏每分输出量减少至其原值的1/3,并使微动脉因儿茶酚胺释放而发生最强的收缩,伴有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后者又引起毛细血管的最大扩张和血流变慢,伴有血浆和血细胞成分的分离。当心脏活动因心包渗液或心包积血而受到机械性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休克系心脏泵功能衰竭的极期表现,病死率高。对于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只有尽可能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在形成不可逆的代谢性改变和器官损害或微循环障碍之前开始准确治疗才会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和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药物常用于轻度及中度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本文中,作者综述重度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药物治疗。严重心力衰竭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表现包括:四肢厥冷、紫绀、脉搏容量降低、毛细血管充盈延迟、感觉迟纯、尿少及血压极低或不能测得。心源性休克一词是用于描述此综合征。但应注意,在用直接法而不是用袖带法测量动脉压时,显著低血压实际可能并不存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基本血液动力学异常是心排出量减少。如心排出量正常或增加时,则应考虑脓毒性休克或神经性休克的诊断。心排出量减少导致心源性休克,可以是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或应用过量抑制药物的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泵衰竭所致,与内毒素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心泵衰竭可以由于心肌本身疾患、心脏负荷过重或供血不足、或由于心室充盈和排空突然受阻而引起。因此心源性休克包括病因不同的一些疾病,常见原因见表1。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shock)是指因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而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而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则是指心源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后短期内仍无明显逆转征象的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在整个心血管疾病发病构成比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一旦发生 ,多难以逆转 ,病死率极高。因此 ,充分认识及时处理顽固性心源性休克是世界性棘手的临床课题。1 早期处理原发疾病顽固性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取决于对引起休克发生的原发疾病足够的认识。基础病因的及时处理常可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如心脏压塞后的心源性休克经心包穿刺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各种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炎、克山病、扩张性心肌病)、严重心律紊乱(如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所引起的心肌收缩无力,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脏搏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引起人体主要脏器灌注量不足,称之为心源性休克。这种休克变化快,严重危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休克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然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及其预后却无很大的改变.不可逆的泵衰竭引起循环衰竭和重要器官灌注减少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仍然有较高的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血运重建可防止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早期血运重建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然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及其预后却无很大的改变。不可逆的泵衰竭引起循环衰竭和重要器官灌注减少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仍然有较高的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血运重建可防止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早期血运重建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CS)是因严重心脏疾患所致心室泵搏功能衰竭的休克综合症。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率高达80~100%。但及早而合理的处置可使预后改观。本文简要介绍CS病理生理和临床诊治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休克     
休克是一种以循环严重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所谓心源性休克,系指休克的原发障碍是急性泵衰竭,以别于其它原因如感染、失血、过敏等所引起的周围性休克.但其它机制如血容量下降,血管运动和微循环障碍,亦可引起进行性心功能恶化,特别是在晚期。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此外,也可见于急性心肌炎、严重心肌疾病恶性心律失常、瓣膜口阻塞、乳头肌断裂引起之急性二尖瓣反流、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瓣膜穿孔所致的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流出道梗塞、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以及心脏直视手术后。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休克 (CS)是因心功能异常致组织灌流不足的一种状态。最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该症是 AMI住院患者最多的致死原因 ,其死亡率为50 %~ 80 %。尽快评价及时处理将改善 CS患者早期及长期疗效。1 概念CS的临床概念是心脏输出功能降低及血管内容量不足出现组织低氧血症表现 ,床旁诊断包括少尿、皮肤花斑、四肢皮肤湿冷等。血液动力学标准是低血压[收缩压 <90 mm Hg(1mm Hg=0 .133 3k Pa)至少 30分钟 ]、心脏指数降低 [<2 .2 L / (min· m2 ) ]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 (>15mm Hg)。2 发病率因某些患者到达医院诊断之前就…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严重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严重降低,不能供应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心源性休克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泵衰竭所致.  相似文献   

15.
心源性休克     
引起心源性休克(CS)的原因很多,国内最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CS,占AMI的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威胁生命的急症,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iotn,AMI)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终末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按Braunwald建议[1],急性心衰的分类和常见临床特点的分类方法,根据病情发作、症状和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的表现,分6个等级,即Ⅰ、Ⅱ、Ⅲ、Ⅳa、Ⅳb、Ⅴ及Ⅵ级。其中Ⅳa级为心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休克     
王化南 《山东医药》1991,31(11):33-34
心源性休克系指泵功能衰竭致组织严重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综合征。目前临床诊断一般依据:①收缩期血压<12kPa或较原基础血压降低4kPa。②意识障碍。③外周血管收缩征象。④尿量每小时不足20ml。此外,必须有纠正导致低血压和低心排出量的心外因素(如心律失常、血管迷走性反应、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酸中毒等)后休克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的现代治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汪道文近二十年来,由于溶栓和介入治疗的广泛使用,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有了戏剧性的改善。然而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的预后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代,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到大约5%,然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仍超过50%。此外,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不断更新出现虽然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未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如何抢救治疗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介入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现主要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