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总结急诊手术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情绪,其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较文化程度较低者少,护理及治疗配合与接受度更好;全部患者经过术前心理护理均能配合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结论加强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以稳定积极的情绪接受治疗与配合更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患儿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本院近几年收治的耳鼻喉手术患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常规性护理方法及干预性护理方法将60例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患儿各为30例。观察干预后两组患儿不良情绪的改善、配合治疗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哭闹、恐惧等不良情绪明显小于对照组,干预组有93.33%的患儿能够主动配合临床治疗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与患儿的接触,根据所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不良情绪,使患儿有效配合治疗,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了解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通过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谈话,观察及了解家长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总结父母心理变化特点。提示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护理帮助家长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及早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利于患儿整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此总结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需要深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父母心理负担,减轻父母悲观心理,有助尽早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前后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对疗效的影响,为以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72例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出现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时观察对疗效的影响。结果72例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情绪状态良好,恐惧、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明显得到缓解,均未出现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针对不同心理特征的患者手术前后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让患者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婷  张松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38-13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分析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普遍消除,患儿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不同心理特征,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对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征和临床护理效果,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和情绪状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情绪特点制定相应的输液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对500例输液治疗护理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 本次临床研究中的500例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护理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下降,500例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 通过了解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此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保证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对于提高医院门诊的整体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影响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抚顺市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30例,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手术前后心理干预的焦虑抑郁心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心理干预护理方案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方案可明显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有利于麻醉与手术的进行,并缓解术后抑郁情绪,促进患者适当调理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建丽  李彩霞  张春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39-140,14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学龄期白血病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心理状态分为四种类型,对患儿的各个治疗阶段均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使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全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结果学龄期白血病患儿接受心理护理后,沉默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状态比例均下降,其中抑郁自卑所占比例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护理后积极配合型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取得患儿配合,减轻患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住院的脑瘫患儿感染手足口病的28位家长进行了访谈,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父母的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家长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情绪平稳,能积极配合手术,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对剖宫产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积极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手术,全面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刘英慧  张艳  于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08-108
目的:总结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本院内科病房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对其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选取的60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并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应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骨科手术患者264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4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的情绪稳定状况、患者手术配合情况、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以及患者是否能够坚持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情绪、手术配合、术后的疼痛、功能锻炼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折手术患者入院后的情绪,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程度,缓解术后疼痛,加强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并运用"治疗性触摸"进行护理干预,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个性化的对PICU住院的儿童、学龄前儿童、婴幼儿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给予"治疗性触摸"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PICU患儿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72 h后婴儿-学步儿童社会和情绪评估量表(ITSEA)、COPPT分值较24 h内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心理威胁,PICU患儿存在哭闹、对环境陌生产生的恐惧、抑郁及疼痛的刺激等各方面心理问题,在救治危重患儿的同时及时给予"治疗性触摸"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本院内科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情绪、心理、临床疗效等因素的评估,了解心理干预在护理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心理干预方法运用于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提高,主动配合治疗的意识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内科护理实践中的实施,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高质量,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接受门诊注射的儿童根据其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促进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对患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在注射前、注射过程中和注射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鼓励患儿的积极配合。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对患儿在注射过程中的心理表现、配合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于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和对照组配合程度更高,不良应激反应较小,注射过程更易展开。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疼痛忍受力和坚韧性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我院收治的大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入院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老年人、重症患者更差。经积极给予心理干预后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信心增强。结论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方法通过分析患者术前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阐述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与结论通过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心理护理,能很好地稳定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就诊正畸患者心理特点观察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对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全力配合完成正畸治疗。方法对在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30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与心理护理配合完成正畸治疗。结果充分了解患者的就诊心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对正畸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后均有一些心理问题存在,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取得正畸患者的良好信任和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2组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同时患者满意度评分也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神经衰弱患者心理特征,施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便于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门诊霰粒肿的儿童患者及其家长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健教等,使其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方法 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儿家长在就诊过程中实施科学宣教,除注意患儿的症状外,同时还需要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使家长接受现实,认识疾病,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尽量减少医院的不良环境对患儿及家长的负性影响.消除焦虑的心情,了解手术治疗.结果 使患者与家长均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方案,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结论 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