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林  王晓蕾  王璐  高翠萍 《中国药师》2008,11(3):335-336
目的:在25℃、37℃条件下考察24h内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5种常用输液中24h内的含量变化,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同时观察外观,测定pH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5℃、37℃放置期间外观无明显变化。37℃放置的配伍液颜色明显加深。各样品溶液24h内pH无明显改变;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稳定性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放置4h含量下降在10%以内,放置的时间愈长含量下降愈明显、温度愈高含量下降愈多。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5种常用输液无明显配伍变化。但配伍后的药液应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2.
田俊红  郑芳  朱雪松 《中国药师》2011,14(3):444-445
目的:考察室温(25±1)℃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0~6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配伍液pH并观察外观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6h内配伍液颜色逐步加深、pH下降,氟康唑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头孢呋辛钠的含量逐步下降。结论:在室温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泰州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进行全检,利用统计手段分析检验结果。结果:2007~2008年29家企业生产的共82批样品有17批样品的颜色不合格,县级以下医院不合格率占76%。结论:目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溶液的颜色,值得注意的是流通领域贮藏条件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25±1)℃条件下,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在8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呋辛钠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8h内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H值随时间而逐渐下降,溶液颜色随时间而逐渐加深,头孢呋辛钠相对百分含量在5h后降至95%以下.结论 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4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加速、与胶塞(内包材)的相容性、填充气体试验,以含量(%)、吡啶(%)、聚合物(%)、pH、溶液的颜色和澄清度为指标,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的稳定性。结果:不同厂家原料制成的产品,稳定性有较大差别。样品A的质量较稳定;注射用头孢他啶与法国胶塞相容性较好;填充二氧化碳气体的产品较填充氮气的产品稳定。结论:原料质量是影响产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英国药典2005版中薄层色谱法鉴别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英国药典2005版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鉴别项下薄层色谱法鉴别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方法:使用GF254硅胶薄层板,展开剂为15%pH6.2醋酸铵溶液-四氢呋喃,试验了9:1,5:5,3:7三种比例,点样量1微升,于254nm紫外灯下检视。结果:以15%pH6.2醋酸铵溶液-四氢呋喃(3:7)为展开剂可以使系统适用性溶液中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主斑点完全分离,达到鉴别目的。结论:经调整展开剂比例后,该薄层色谱系统可以有效鉴别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试验温度和放置时间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有关物质检查供试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有关物质检查法。结果:试验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有关物质检查有影响。结论:检查该品种的有关物质时,供试液应控制试验温度及放置时间,要求做到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晨华 《天津药学》2007,19(6):44-46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0~4℃、25℃、37℃下8 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头孢呋辛钠的紫外光谱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呋辛钠含量。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8 h内,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37℃下配伍4 h后溶液颜色逐渐变化为淡黄色。结论:头孢呋辛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在25℃以下8 h内可以混合静脉滴注,25~37℃时配伍液最好4h内用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头孢呋辛钠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HPLC测定头孢呋辛钠与溶剂混合后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和结论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在97%以上。供肌肉注射用的混悬液在室温下放置5h内稳定,在4℃低温下放置,可保持48h ,静脉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室温放置时,5h内稳定,除色泽逐渐加深外,其含量脑和解产物没有明显变化。将注射液放置4℃条件下保存时,4内,除我观色泽逐渐加深以外,其它指标皆没有明显变化;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及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室温放置时,两者都能保持药效长达24h,除颜色稍微加深外,其他指标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2种不同规格的注射用头孢地嚎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配伍,分别测定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1.5、3、4.5、6h的外观性状、pH值、溶液颜色及澄清度、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h外观性状稳定,pH值、溶液颜色及澄清度、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h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5厂家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质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国内外注射用头孢他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对头孢他啶按性状、溶液的颜色、溶液的澄清度、不溶性微粒、吡啶含量、头孢他啶聚合物、头孢他啶的标示含量7个项目 ,分别进行质量考察。结果 :上述项目在各生产厂家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但均在合格范围内。结论 :国内产品质量不比进口差 ,质量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多索茶碱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彭向前  李军  张鉴 《中国药房》2005,16(18):1419-1420
目的:考察多索茶碱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多索茶碱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25℃放置6h内的外观及pH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与配伍后0h比较,配伍液放置6h内的外观色泽、澄明度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pH值有所升高。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25℃放置6h内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恩  彭丽娥 《中国药师》2001,4(3):193-195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穿琥宁、葛根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5氯化钠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混合液室温条件下(15-25℃)配伍后0-6h内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的变化,结果:头孢呋辛钠与葛根素配伍后含量及外观稳定,但PH值有变化;与酚磺乙胺、穿琥宁、氨甲苯配伍后含量,外观、PH值均稳定。结论:头孢呋辛钠可与酚磺乙胺、穿琥宁、氨甲苯酸在0.9%氯化钠输液中配伍应用,但与葛素配伍应用则不妥。  相似文献   

14.
美洛西林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4种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常用剂量配制美洛西林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考察上述4种配伍液于0、0.5、1、2、3、4、5、6 h的pH值、颜色和澄明度外观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在上述时间点下,配伍液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变化。采用B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甲醇(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μL。结果以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美洛西林钠进行检测,专属性好,能达到基线分离,美洛西林钠的线性范围为1~12 mg/mL(r=0.9999),日内精密度RSD<2.0%,4种输液配伍液在6 h内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变异系数RSD均<2.0%。结论美洛西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室温(25℃)下头孢呋辛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头孢呋辛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5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25℃)下头孢呋辛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多索茶碱、尼可刹米、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8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液8h内的外观色泽、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pH值略有变化。配伍液中各主药含量8h内保持在90%以上,无新物质产生。结论多索茶碱、尼可刹米、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8h内质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按照国家计划抽验要求,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质量。方法 按国家标准检验与探索 性研究相结合,对全国范围内的202批次抽验样品进行检验,通过对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聚合物、残氧量等进行考察, 分析国内制剂的质量状况。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抽验,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发现企业间样品的残氧量差异明显,为 0.4%~16.7%,残氧量与头孢西丁钠溶液的颜色呈正相关性,提示企业应严格控制充氮环节。结论 目前国内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现行标准修订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增加聚合物的控制;建议企业对生产工艺中 充氮环节进行完善,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100批样品,合格率为99%,1批样品溶液的澄清度不合格,主要归因于产品的低酸度和高水分协同作用加速主药酸化成难溶的阿洛西林酸。探索性研究开展了有关物质方法优化并重新评价有关物质水平,合格率为100%;采用LC/MS建立了杂质谱,并对主要杂质的来源进行归属;阿洛西林二聚物为主要聚合物,优化后的有关物质系统可对其同步控制;稳定性试验与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高碱度与高水分对本品降解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低酸度易增加本品配伍析出的风险。结论 目前国产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的整体质量一般,各企业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差异。原料工艺控制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酸碱度及水分是影响本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相关企业应对原料进行优选并提高生产工艺控制水平。现行标准无法有效控制有关物质和聚合物,酸碱度及水分的限度水平有待提高,标准亟待修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双黄连粉针和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考察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呋辛钠粉针在室温下配伍后外观、pH值和微粒变化,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变化.结果: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产生白色沉淀,含量下降,有白色沉淀产生,微粒数增多.结论:双黄连粉针不宜与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  相似文献   

20.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6种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在6种常见溶媒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测定溶液的p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埃索美拉唑钠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标准曲线在0.05~1.60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与0.9%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24 h内pH、澄明度及含量无明显变化;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分别在12,8,6 h内pH、澄明度及含量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pH、澄明度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埃索美拉唑钠不宜与果糖配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若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分别在12,8,6 h内滴注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