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内瘘的护理体会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花太琴维持一个具有充分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质量的关键,血管通路被所有透析病人视为生命线,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如何保护好血管内瘘,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对于透析...  相似文献   

2.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透的基本保证。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尚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腹膜透析、肾移植术后及急性中毒等因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深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在多个部位可选择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在短期内可重复使用。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在一些并发症,因此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以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现将本人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艳荣  路蕾  肖东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93-2993
良好的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对于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心功能影响小,无需穿刺,血流量佳,透析充分,并发症少,使用安全方便,能长时间留置等优点,在血液透析中应用越来越普遍。现将我科32例颈内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并发症很多,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0%~30%。透析低血压常诱发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晕厥,增加病人的恐惧心理,致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影响存活率,增加护理工作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6):480-480
在刚刚结束的第43届欧洲肾病和透析移植协会(ERA—EDTA)大会上,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的毛志国博士报告的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血透患血管通路评估中的应用》,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ERA-EDTA大会是国际肾脏病界最负盛名的学术会议,毛志国的论被今年的ERA-EDTA大会接纳为透析血管通路专题唯一的口头报告,资助了最高额的青年学旅行基金,并授予了“杰出科技论奖”。据悉,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肾病学在此会议上获得的最高奖项之一。  相似文献   

6.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果,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现将笔者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年龄70岁以上曾是血液透析的相对禁忌证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现在高龄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证。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动静脉瘘管出现栓塞(透析治疗需建立的血管通路)和并发心血管疾病。要使血液透析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护理中应注意以下3点。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对透析患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护理,因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关键[1]。做好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理想状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充分性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我科近5年来的1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98-1098
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02年~2008年,对60例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通过合理的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起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保证了足够的透析血流量,达到了充分透析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规范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成立奴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护理小组,定期强化培训年轻护士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护理知识和技能,建立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护理管理档案,普及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指导自我护理方法。结果双腔透析导管留置并发症减少,透析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对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可以减少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完成急诊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之一。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急性肾功能不全、农药或药物中毒、慢性肾功能不全有紧急透析指征、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内瘘阻塞的病人进行急诊透析,对于这样的病人可以行动静脉直接穿刺来建立血管通路。1993年7月始我院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20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腹膜透析的特点,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循证支持,对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的64例出院病人,应用循证护理实施步骤加以指导,制定干预措施。结果上述64例出院病人门诊随访半年,仅1例发生腹膜炎。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制订干预措施应用于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有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地帮助病人重返家庭和回归社会,并获得疾病相关知识及腹膜透析规范,有效降低病人腹膜炎发生率,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20%-40%.也有报道为50%~70%。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透析低血压常诱发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晕厥,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而老年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可无前驱症状,需格外注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患者透析间期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各种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比例和数量逐渐上升,尿毒症患者的生存年限不断延长。但是,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解决患者社会家庭心理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透析间期是指两次透析之间的时间。健康指导的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管通路的护理指导、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出现并发症时的自我处理指导及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它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漫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本科近年来腹膜透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子成 《家庭医药》2016,(7):191-191
目的:观察并分析透析当中采用高钠透析对于低血压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9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4例,观察组患者45例,为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钠透析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患者采用高钠透析的方法进行透析,同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有效的降低透析当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工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理想、被广泛使用的血管通路,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因此,切实有效地保护好AVF,才能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疗效较为肯定且费用、创伤亦较低,不失为AVF血栓形成后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其间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及透析效果,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是保证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因透析器凝血、血流量不足、管路进气体等原因非计划性下机,没有顺利完成治疗时间,影响透析效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透析效果的关键.因此,我院对60例规律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因它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可以在家中进行,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1],被越来越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接受。我科1998年开展腹膜透析,现将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