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肺移植治疗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我们为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病人行右单肺移植术。术后病人发生严重的支气管吻合口和肺内毛霉菌感染,经治疗已痊愈;移植肺支气管软化造成狭窄,反复扩张治疗,目前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胸部X线片、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X线片、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PLAM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2例),咯血(2例),反复出现的气胸(2例)和乳糜胸(1例)等。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阴影(2例)、蜂窝状透亮区(1例)、气胸(2例)和胸腔积液(1例)等;MSCT特征性表现:2例见双肺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薄壁、囊状透亮区,囊腔直径3-15mm。1例广泛性囊变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并胸膜增厚、粘连,确诊后3个月死亡。余症状缓解出院。结论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胸部X线片表现缺乏特征;MSCT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人 妇,34岁。右侧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右侧肺大胞切除术后,咳喘20余日。高分辨率CT(HRCT)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间质呈条索样改变,双肺弥漫性薄壁囊性改变(图1)。 相似文献
5.
6.
7.
患者女,6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行走困难3个月,于2008年9月16日人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运动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无明显肌肉萎缩,有不自主抽搐,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双下肢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腹股沟以下无痛觉、温觉及位置觉,鞍区感觉减退.双侧指鼻试验正常,跟、膝、胫病理征检查不合作,双侧踝关节内收,双脚不自主抽动.X线及CT片见多个胸腰椎骨质密度减低,边缘模糊,椎间隙末处狭窄. 相似文献
8.
9.
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简称LPD)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良性病变,以腹腔或盆腔内多个不同大小之结节、而病理组织学为良性平滑肌瘤为特征。现将我院所见1例介绍如下。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排便困难,月经不规则2年,以“直肠肿物”收入院。2年来,常见大便干结、排便费力,便前下腹胀痛,便后好转,近半年便形变细,排便更加费力,但无稀便、脓血便、便次增多,无恶 相似文献
10.
淋巴管平滑肌瘤为一罕见良性肿瘤,发生于盲肠者更为罕见,今将我院遇到的一例介绍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24岁(住院号65456,1978年)。右下腹阵发性疼痛3天,病期内无发烧、腹泻。既往身体健康。查体,急性痛苦面容,被动体位。除麦氏点的外下方有限局性压痛、轻度肌紧张和反跳痛及肠鸣音活跃外,未见其他异常改变。诊为急性单纯性粪石性阑尾炎。术中所见:充血肿胀的大网膜位于右髂窝,探查阑尾无肿胀及充血;盲肠外侧壁上可见表面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总结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4年6月对1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行左侧单肺移植术,术后给予他克莫司(FK506)、骁悉(MMF)和甲基强的松龙(1周后改为强的松)三联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92h,术后第4d发生排斥反应,经FK506、MMF和甲基强的松龙(1周后改为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78mmHg(不吸氧),6min步行试验130m(不吸氧);生活可完全自理,能从事轻度的体力劳动,现已生存2年3个月。结论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病人女,49岁,反复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10年余。半月前因突发右侧气胸在外院行肺大疱切除术。查体:皮肤黏膜发绀,右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00次/min。胸部X线及CT检查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广泛间质性纤维化病变。肺功能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31%,第1s肺活量0.71L,占预计值32%。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趼段改变。心脏彩色超声示肺动脉估测收缩压50mmHg。免疫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抗体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进食闲难3年余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中下段迂曲,内右侧绕行,上端食管扩张,贲门区.食管下段见枣形充盈缺损,边缘较光整(图1)。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2岁,体重49kg,身高159cm。皮肤、黏膜紫绀8年,胸闷5年,术前6个月需间断吸氧,生活不能自理,且伴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29mm,平均肺动脉压135mmHg(1kPa=7.5mmHg),心房水平呈双向分流。胸部X线片、CT示:肺动脉段呈瘤样突出,肺门高度扩张,呈“残根样”改变。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门格综合征。血清免疫学检查:血型A型,巨细胞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检查均为阴性,群体细胞反应抗体(PRA)〈10%,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未作。供者,男,32岁,体重69kg,身高170cm。生前健康,血型A型。 相似文献
18.
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三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为3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单肺移植,其中例2、例3为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移植,其手术同期进行。结果第1例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47d出院,现已恢复工作,生存1年6个月以上;例2术后15d死于急性4级重症排斥反应;例3术后因对侧肺急性过度膨胀,而行胸腔镜下对侧肺减容术纠正,术后第71d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终末期肺气肿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利用同一供者单肺移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宜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9.
肺移植治疗肺纤维化一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作者于1995年2月23日为一男性48岁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行左侧单肺移植,至今良好存活。术后半年复查肺功能基本正常,核素扫描左肺通气及灌注良好。术间未用体外循环。术后用三联免疫抑制剂,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5天。术后3个月中发生3次急性排斥,第三次肺活检病理改变已达最严重的Ⅳ级,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