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对其中20例同时行电刺激SEP检测,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9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SEP的异常率为30%,表现为皮层波的缺失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使用CA-1000诱发电位叠加仪对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抑郁症患者SEP进行观察,并与25名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P2,N2及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主波P2平均波幅较抑郁症和正常人组分别降低40%及63%,N1-P1,P2-N2及P3波波幅亦显著降低,与抑郁症和正常人组间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抑郁症患者P2波平均波幅比正常人组降低30%,与正常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对SEP作为精神科临床诊断和家系研究中易感素质筛选方面的生物学标记,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感觉传导异常,分别对40例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VEP的P100潜伏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P100潜伏期与PD患者的病程和病情呈正相关。而SEP各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提示:PD患者存在视觉通路的损害,并对其损害原因及部分患者治疗前后P100的改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285例糖尿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对象:收集1992年5月~1999年5月间住院病例185例,均符合糖尿病Ⅱ型的诊断标准,均无神经系统病史,约2/3患者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如肢体麻木感、视物不清等,年龄为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7岁。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冲动性暴力攻击组(研究组)与无暴力攻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SEP各主要成分,并对SEP与精神症状,攻击行为亚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在各脑区的SEP-P2潜伏期均较对照线明显缩短,而波幅仅在CZ脑区有明显增高,潜伏期缩短与情感淡漠或无关,以及外向性攻击行为有显著性相关,波幅增高则有与言语攻击等程度较轻的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MG患者作了正中神经M-SEP额顶同步描记,有延髓以上CNS功能异常14例(46.7%),以一侧P22波AMP降低或消失最多见。8例治疗后复查,7例的异常恢复,1例临床好转但EP未变且对侧又异常。胸腺瘤术后3月始恢复。6例原EP正常者治疗后复查有1例一度又有异常。异常主要与症状及胸腺瘤有关。与EEG结果比较一致,但阳性率明显为高。认为此项检查有助探讨MG的CNS损害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可能性。方法:对32例MG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检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15例(46.9%),以一侧P22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多见,其次N20潜伏期延长,12例治疗后复查,8例异常得以恢复。结论:本研究表明MG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改变。SEP可作为MG早期发现CNS改变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患者的亚临床损害情况。方法:利用短潜伏期体诱发电位对30便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四肢分侧检查。结果:下肢中枢传导异常率50%,明显同于上肢7%;下膨枢传导异常单侧;同时还发现有外周传导异常。提示脊髓胸段频敏地不对称地受累。结论:视神经炎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临床亚型表现,或者说视神经炎时往往有脊髓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丘脑皮层感觉投射模式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ISEP)对评价老年糖尿病(DM)患者躯干神经功能障碍的价值,并分析引起EISEP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地52例正常人,35例老年DM病人在双侧第3、5、7、9肋间隙刺激,皮层C1、C2记录恨电位一、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耳蜗电图、视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查,并分析与血液生化检查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DM病人ISEP异常26例,异常率74%。与正常对  相似文献   

12.
神经外科手术期间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期间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变化 ,以期为麻醉和手术处理提供依据 ,评估疗效 ,判断预后。方法 对 1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SEP ,探讨全麻及手术操作对SEP的影响。结果 麻醉后SEP潜伏期延长 5 .96 %,波幅下降 2 4 .0 0 %,未出现波形消失者 ;SEP可监测手术中脑缺血及脊髓功能的变化。结论 麻醉期间脑电活动受到抑制 ,SEP出现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 ,未出现波形消失者 ;SEP可用于手术操作的监测 ,尤其是涉及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病人感觉障碍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病人感觉障碍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间的关系,方法:CVD28例感觉障碍的病人,21例只有运动障碍而地感觉障碍的病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SEP研究,结果:感觉障碍组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CT)延长,与非患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障碍组N20-P25和P15波幅比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感觉障碍组。结论:CVD的感觉障碍与SEP的异常密切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22、N30波潜伏期及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仅在颈部主动向右侧扭转时对双侧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前中央区记录的双侧P22-N3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提示传导通路结构完整,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提示患者对侧大脑皮层前中央区电活动存在异常的兴奋及抑制,即抑制性减弱,兴奋性增高,N30记录的是刺激正中神经SEP中长潜伏成分,可能来源于运动辅助区,进一步提示患者存在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在患者昏迷早期分别进行SEP和BAEP检查,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SEP联合BAEP检测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敏感性96.0%,特异性100.0%,准确性97.5%,GCS评分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0%、60.0%、67.5%;SEP联合BAEP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于单独SEP、BAEP检测(P0.05)。结论 SEP联合BAEP检测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3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BAEP 及SEP 测定并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行头颅CT 检查并记录GCS 评分.结果 BAEP 及SEP 预测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BAEP、SEP 异常程度低,则预后较好;异常程度高,则预后不良.结论 BAEP、SEP 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缺损,不同的临床亚型神经电生理学表现具有显著差异。根据脑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可以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严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的监测是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因其方便、无创并能连续实时监测昏迷患者相关神经传导通路电生理的变化,间接反映脑干上行激活系统、大脑皮层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越来越成为临床对严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正常80人采用上下唇表面电刺激记录了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记录电极安放在C_5’/C_6’(10~20系统Cz至外耳孔的中间点),参考电极安放在Fz点,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3~4倍。其结果:刺激上唇在C_5’/C_6’点可记录到P_3、N_9、P_(20)、N_(25)、P_(35)、N_(45)各波,刺激下唇时在C_5’/C_6’,可记录到N_3、P_9、N_(13)、P_(20)、N_(25)、P_(35)、N_(45)各波。其记录方法简单,准确,易使被检者接受并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4例有偏瘫体征的ACVD患者行MEP和SEP检查,同时作肌力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测定。结果:ACVD病人MEP的异常率为88.9%,主要表现为MEP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异常,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患者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EP缺失者,瘫痪重;MEP可引出者,瘫痪程度轻,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SEP的异常率为42.6%,表现为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皮质波异常或消失,功能评分为重型者,异常率高;轻型者,异常率低。结论:MEP可定量分析ACVD病人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结合SEP可提供更多的脑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