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16,EGFR在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16, EGFR在外阴营养不良、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外阴营养不良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00例外阴营养不良和34例外阴鳞癌标本中p16, EGF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与正常皮肤及其他各型营养不良组相比,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16的阳性率降低,EGFR的阳性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鳞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恶变后, p16蛋白缺失及EGFR过表达主要发生在III级鳞癌,且p16阴性的鳞癌组织中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p16阳性组(P<0.01). 结论:EGFR的高表达可能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而癌基因蛋白EGFR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蛋白p16的缺失在外阴营养不良的恶变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外阴鳞癌组织30份,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16份,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20份;另选择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0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外阴鳞癌组织中,PIK3CA蛋白表达水平 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和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 P<0.01);但与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与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1)。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IK3CA蛋白有望成为外阴鳞癌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c-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樊昕  余春艳  赵一岭 《医学争鸣》2001,22(24):2262-2265
目的:研究c-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71例外阴白斑和21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c-myc基因蛋白检测。结果:c-myc基因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外阴白斑各型和鳞癌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外阴白斑各型与鳞癌组相比较,经X^2检验,正常组(X^2=11.072,P<0.05),增生组(X^2=5.692,P<0.05)、硬化萎缩组(X^2=16.488,P<0.05)、混合组(X^2=6.497,P<0.05)和不典型增生组(X^2=1.072,P>0.05)。21例鳞癌标本,I级,Ⅱ级,Ⅲ级中c-myc蛋白的阳性率 分别为100.0%(9/9),85.7%(6/7),60.0%(3/5)。结论:c-myc基因蛋白 表达和分布与外阴白斑分型有关,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外阴白斑各型,c-myc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c-met在良性、癌前和恶性外阴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met基因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外阴鳞癌(VSCC)、25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20例癌旁营养不良(VD)、15例尖锐湿疣(VCA)和5例外阴正常表皮,采用c-met兔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研究.c-met表达与外阴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c-met阳性表达及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VINⅢ和VCA(P<0.05),与癌旁增生型VD差别不显著.VIN Ⅰ~Ⅱ、正常外阴表皮、癌旁硬化苔藓型VD无表达.c-met表达与VSCC组织分型有关(P<0.05),更强表达于高分化型中(P<0.05).结论:c-met没有参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无论细胞有无异型性,c-met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活跃有关.c-met的表达是外阴癌变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蛋白70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外阴白斑80例,不典型增生13例,外阴鳞癌48例和正常皮肤组织20例中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外阴白斑各分型中阳性率分别为:增生型31.2%(10/32),硬化萎缩型9.1%(2/24),混合型29.2%(7/24),不典型增生型46.2%(6/13)2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率为0(0/20);在外阴鳞癌中阳性率为62.5%(30/48),在鳞癌、外阴不典型增生、外阴白斑中HSP70的表达和正常组织表达率相比有非常显差异(P<0.01).HSP70在I级,Ⅱ级,Ⅲ级外阴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11/20),55.6%(10/18),90.0%(9/10).其表达在鳞癌各组织分级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SP70在外阴白斑、外阴不典型与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存在明显差别.HSP70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bcl—2基因蛋白在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bcl-2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度有弱阳性表达;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藓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bcl-2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该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外阴营养不良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78例老年妇女外阴营养不良和 12例老年妇女外阴营养不良恶变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bax、p5 3的表达情况。另取石蜡包埋的老年妇女正常外阴皮肤 10例作为对照。结果 :老年妇女正常外阴皮肤、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营养不良恶变中均存在细胞凋亡及bcl- 2、bax和p5 3的表达 ,细胞凋亡指数 (AI)及bcl- 2和bax的表达在营养不良组明显高于营养不良恶变组 (P >0 .0 1) ,而 p5 3的表达却相反 (P >0 .0 1)。在老年妇女正常外阴皮肤及外阴营养不良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区域与表达bcl- 2和bax蛋白的细胞分布区域一致 ,bcl- 2与bax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在恶变部位凋亡细胞的分布区域与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5 3分别与bcl- 2和bax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老年妇女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和恶变与细胞凋亡有关 ,bcl- 2、bax和p5 3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HPV16-E6蛋白是否为NNEDV病因及与VS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E6在15例正常外阴组织,40例NNEDV及45例VSC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组无表达,在NNEDV及V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NEDV组中,HPV16-E6蛋白在鳞状上皮增生(SH)型及硬化性苔藓(LS)型阳性率分别为35%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外阴皮肤组升高(P<0.05),较VSCC组降低(P<0.05).HPV16-E6在VSCC的表达阳性率为66.67%,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Ⅰ期和Ⅱ期,Ⅰ期和Ⅲ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Ⅱ期和Ⅲ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l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率逐渐降低,高分化和低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高分化和中分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有淋巴结转移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NNEDV的病因之一.HPV16-E6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与VSCC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Cyclin D1在外阴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中的Cyclin D1,探讨其与外阴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 外阴鳞癌的阳性表达无论是病例数还是阳性指数与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外阴皮肤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之间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之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 D1低于Ⅲ+Ⅳ期(P<0.05).Cyclin D1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结论 Cyclin D1是细胞增殖的促进因子,在外阴癌变后,Cyelin D1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外阴鳞癌,51例外阴尖锐湿疣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FHIT、p21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p21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和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67);FHIT蛋白、p21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和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外阴鳞癌中FHIT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组织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FHIT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①FHIT基因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和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关,部分外阴尖锐湿疣有可能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②FHIT基因在外阴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p21基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BcL-2和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BcL-2、p53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了156例正常胃粘膜、不曲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 BcL-2和p53在正常胃粘膜中均呈阴性表达。BcL-2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高分化腺癌中表达率较高(分别为69.6%和73.9%),与轻度不典型寺生及中低分化腺癌间差异显著(P<0.05)。p53在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且表达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胃癌淋巴细胞转移组,BcL-2蛋白低表达,p53蛋白高表达(P<0.05)。BcL-2与p53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BcL-2与p53分别作用于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MDM2与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0例宫颈鳞癌手术切除标本,50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3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MDM2蚤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且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和P53在宫颈黏膜从良性病变到癌前病变到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GFR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已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切除蜡块标本40例,并取同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0例,对入组的这80例患者的组织切片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GFR和P53蛋白测定,将检测结果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GFR及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5)。②EGFR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是否绝经无相关性(P>0.05)。③ EGFR和 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61,P=0.002)。结论 EGFR和P53可能是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其高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EGFR和P53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预测更具有意义,也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Pokemo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类型EC组织中Pokemon表达与p53突变的关系,为寻求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的子宫内膜存档石蜡标本共98例(其中EC 58例,正常内膜组织2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例切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okemon和突变型p53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okemon在正常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EC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5/20)、60.00%(12/20)、93.10%(54/58),表达程度逐渐增强(P均<0.05);Pokemon在Ⅱ型EC组织的阳性率97.14%(34/35)高于Ⅰ型的阳性率86.96%(20/23)(P=0.018);Pokemon在Ⅲ~Ⅳ期、Ⅱ型及Ki-67增殖指数≥50的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程度较高(P=0.012、0.023、0.029);Ⅱ型EC组织中,Pokemon和突变型p53的秩和相关系数rs=0.669(P=0.000)。结论 Pokemon的高表达引起突变型p53表达上调,可能是Ⅱ型EC的致癌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AR与cyclinD1、p16在喉鳞癌发病中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基因三者在喉鳞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AR、cyclinD1、p16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喉鳞癌和11例癌旁组织中的AR、cyclinD1、p16的表达。 结果: AR、cyclinD1、p16在喉鳞癌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是68.2%,56.8%,52.3%,与癌旁正常组织对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AR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同样cyclinD1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而AR与p16之间无相关性,同时发现AR、cyclinD1、p16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 >0.05)。结论:AR、cyclinD1、p16蛋白阳性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R在喉鳞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诊断喉鳞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MMP-7、TIMP-2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MMP-7、TIMP-2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MMP-7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TI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增高及肌层浸润深度增加,MMP-7/TIMP-2比值亦增加,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MMP-7与TI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7/TIMP-2比值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