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9月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疾病的诊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其他诊断方式确诊疾病,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骨科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将术后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实行D-二聚体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 D-二聚体检测结果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D-二聚体检测阳性例、彩超检测阳性例,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超检测结果相接近,其检测特异度为96.00%、敏感度为100.00%及准确度为95.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实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领域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血浆D一二聚体含量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5.9%;同时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意义,可作为临床排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常见疾病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478例患者(病例组)采用金标法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心血管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糖尿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和妊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50例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实施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对比: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的价值显著,具有极高的阳性检出率,值得实施。  相似文献   

7.
孙瑜  周荣斌 《中医正骨》2012,24(4):22-2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剐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2例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500 ng·L-1为深静脉血栓阳性,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2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24例.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P=0.000),灵敏度91.7%,特异度93.9%,准确度93.4%.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21.960,P=0.000);且术后第7天时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时(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作为研究的干预组,同期选取3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浆D-二聚体检测,并对其检测的结果展开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诊断的敏感性高达100.0%,特异性为52.9%,阴性预期值为100.0%,阳性预期值为88.2%。结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实施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安全简单的优点,能够动态化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情况予以监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2—12月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开展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1 256.89±135.83)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72.59+13.5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50.0%、100.0%、89.7%、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操作便利,具有无创性,能够动态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方芙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03-103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孕妇体内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水平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引起血浆D—D浓度升高。本文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诊断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科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同时选择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同对照组(41.2±12.4)ng/L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观察组(674.3±186.2)ng/L的水平值明显已经超出了临界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可以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检测时,可以通过对比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患病,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4月,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确诊阳性的患者为80例,而采用D-二聚体诊断的确诊为阳性的为80例,其阴性的为10例,特异性为11.11%,准确率高达100.00%。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采用D-二聚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有效的数据,但是为了尽早的确诊,可以联合其他检测方式一同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80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术后出现感染者6例,其术后3d的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升高,术后5d仍高于正常值;术后未感染者74例,其术后3d的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者4例,其术后3~5d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值;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者76例,其术后3d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下降恢复正常.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与脊柱手术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可提示有无感染,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诊断有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246.52±124.52)g/L,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8.52±12.75)g/L,实验组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检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7.50%,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100.00%,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使得指标水平明显高出正常值,因此能够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的有效方式,加之其在便捷、安全和经济方面的优势,能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发挥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为(4.30±0.26)mg/L,对照组为(0.43±0.07)mg/L;观察组D-二聚体测定阳性率94.00%,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100.00%。结论 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突出,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从肺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及中医辨证角度对近10年来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概述,并对目前肺癌临床D-二聚体异常者出现血栓情况治疗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快速检测D-二聚体含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螺旋CT、MR1或肺动脉造影等确诊的26例肺栓塞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快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 急性PE患者肺栓塞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敏感性为92%,阴性预测值为100%,D-二聚体快速定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20例DVT患者资料,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2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235.68±56.28)μg/L相比,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4012.52±1749.26)μg/L更高(P0.05)。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DV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47.83%、100%;作为DVT预测因子,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99%。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能够动态检测、无创、快速等优点,可作为DVT排除试验,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动态检测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天。治疗后10天D-二聚体下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0天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改善DVT血液高凝的有效方法。动态监测DVT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17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血栓组),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32例患者设为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D-二聚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正常组患者的术后D-二聚体浓度持续下降,血栓组患者的术后3 d、术后6 d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SOD水平均为下降-升高,但血栓组患者术后的SOD浓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将检查结果作为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