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共对36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胜东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06,10(4):244-247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血管的闭塞是心肌损伤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特定的组织微环境中能向各种细胞类型分化,在心肌缺血损伤部位产生具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并能促使血管再生。这种细胞治疗学的干预,不仅减少了坏死心肌的面积,而且改善了心脏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有证据表明心肌有再生现象,但这种能力非常小。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及继发心室重构是冠心病患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广泛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足以恢复心脏功能,具有收缩性的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新策略。目前自体心肌细胞、胚胎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被陆续移植人心脏,发现其均可存活并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已有临床应用报道。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是骨骼肌的干细胞,被用于肌萎缩的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冠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只能解决病变心肌的再血管化,却不能为心肌梗死和心功能衰竭的心脏提供有功能的收缩物质和阻止心室重构的发展。由于心脏移植供体来源困难,手术难度大,费用昂贵,近期临床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洁 《首都医药》2009,(8):26-27
总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临床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 ,心肌坏死后的心室重构和室壁瘤形成常常是顽固性心力衰竭乃致死亡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 ,心肌梗死的年轻化和猝死率也令人吃惊。然而目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 ,虽能缓解症状 ,甚至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却不能替代坏死心肌。心脏移植能彻底改善心脏状态 ,但供体少 ,难度大 ,临床很难开展。那么 ,怎样才能替代坏死心肌 ,从根本上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是临床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 心脏细胞移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近年来 ,新兴的细胞移…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对心功能影响的超声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成年兔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2只日本大耳白兔。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息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将经过培养的MSCs经溴氮胞苷(BruD)标记后,直接注射到实验组动物左心室游离壁正常心肌组织与梗死组织交界处的心肌内。于术前1周,术后2、4周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术后4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与α-横纹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术后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改善(P〈0.05)。缺血心肌内可见部分BruD标记的移植细胞已与宿主心肌细胞相连接,并分化为具有典型的肌小节和表达α-横纹肌动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样的横纹肌细胞,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细胞排列方向平行。结论自体移植的MSCs可在急性梗死心肌内生长、发育、分化,并逐渐分化为心肌细胞取代瘢痕组织,影响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骨髓干细胞(BMSCs)直接来源于成人的骨髓,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自体BMSCs在活体肝脏内可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BMSCs经分离纯化后移植到肝脏,可以在肝脏内逐渐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逐渐改善肝脏功能,为中、晚期肝硬化治疗提供新途径。本文综述了BMSCs与肝脏的关系、BMSCs在肝脏内分化的条件和机制、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以期为从事肝病研究的临床医生提供肝硬化治疗的新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髓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细胞或器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增强移植部位组织细胞更新或替换缺损组织来治疗多系统疾病,前景乐观。现就目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何志勤 《中国药业》2008,17(11):72-7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3个月。移植后8周足部疼痛改善率80.0%,小腿疼痛缓解率100%,患肢冷感明显改善或消失。4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改善糖尿病足缺血症状有一定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试验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干细胞临床研究排名前三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中国,干细胞治疗种类以造血干细胞为主,间充质干细胞日益增长,神经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的临床试验也相对较多。目前全球已有14款干细胞药物上市,超过一半以上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中国共有87个干细胞临床项目完成备案,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备案项目最多。细胞治疗是按照医疗技术还是药品来监管,世界各国有所不同。在美国按细胞组织类产品风险高低进行归类监管,欧盟以先进技术治疗医学产品归类监管,日本按照再生医学产品管理,中国目前进行机构和项目双备案制度。在严格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无论欧盟的医院豁免制度、日本的条件限制性准入政策,还是中国从药品-第三类医疗技术-备案制管理政策的变迁,都为干细胞及其他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而快速发展的政策保障。对国内外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应用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分析各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质量控制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2.
马梦晴  林先和 《安徽医药》2015,19(9):1637-1641
细胞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生命过程中,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内蛋白质再循环机制,它通过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细胞器及异常大分子物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不同阶段均可通过多种因素诱导自噬,但其具体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仍旧存在很大争议。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中自噬发生的具体分子学机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自噬发生的分子学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To validate the enhanced therapeutic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SM ) for brain ischemic stroke through the anti‐apoptotic and survival abilit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s).

Methods

The viability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ell apoptotic and survival‐related proteins in MSC s by treatment of SM were assessed in vitro . In addition, the infarcted brain region and the behavioural changes after treatment of MSC s with SM were confirmed in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 o) models.

Key findings

We demonstrated that SM attenuates apoptosis and improves the cell viability of MSC s. In the rat MCA o model, the recovery of the infarcted region and positive changes of behaviour a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of MSC s with SM .

Conclusions

The therapy using SM enhanc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for brain ischemic stroke by promoting the survival of MSC s. This synergetic effect thereby proposes a new experimental approa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variety of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周文  汪涛  孙玉萍  凌庆 《河北医药》2005,27(8):570-571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VEGF165基因的质粒PEGFP-C1,采用超声辅助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辅助转染后5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10h后出现表达高锋,持续3d左右,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心脏病(IHD)其病理特点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患者出现胸痛.斑块破裂提供了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场所,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常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和钙阻滞剂,这些药物是通过增加心肌供氧或减少心肌需氧发挥作用的.近年来,作为代谢调节剂的一组药物,已充分显示其优势.曲美他嗪是该类药物的代表药,已发现在缺血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增强,葡萄糖氧化受抑制,曲美他嗪通过抑制缺血心肌中脂肪酸的氧化,直接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其他的一些研究尚在进行中,以进一步阐明在与IHD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疾病中曲美他嗪的作用.本综述目的是总结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所做的各种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以评价该药在IHD中的作用及其确切机制,进一步认识其在心肌保护中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协同移植的效果。方法培养扩增供者骨髓间充质细胞,经形态学及细胞表面分子加以鉴定,并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协同移植给患者。结果输注供者的MSC总数分别为2×106/kg和7.7×106/kg,中性粒细胞>0.5×109/L以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2d和14d。例1出现了Ⅰ度aGVHD,Ⅱ度cGVHD,已存活11个月;例2未出现急、慢性GVHD,现已存活6个月余。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协同移植可加速造血功能恢复,对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还需加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骨髓干细胞为多潜能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类,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被诱导分化为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尤其是应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衰、难治性心绞痛、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就临床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报道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调节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BALB/c和C57小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在移植成功后立即经移植心脏升主动脉注射C57来源绿色荧光BMSCs悬液30 μL(含1×106细胞),B组同样时间点经移植心脏右心室腔内注射相同数量细胞,C组同样时间点移植心脏心肌内注射相同数量细胞,D组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后第7天各组处死4只小鼠,切取移植心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细胞的存活情况,HE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的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学检测移植物浸润白细胞中巨噬细胞的比例,其余8只小鼠用来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结果 术后第7天,仅A组移植心脏内可见绿色荧光细胞,病理学检测发现A组排斥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心肌间质内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局灶性的心肌细胞损害,B组和C组移植心脏间质内可见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而D组小鼠心脏见满视野大量白细胞浸润,心肌结构消失,心肌坏死。流式细胞学检测发现A组移植心脏内巨噬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A组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结论 BMSCs能减轻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动脉途径注射优于静脉和心肌局部注射途径,其机制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心脏内存活时间以及巨噬细胞比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为超声微泡促进干细胞迁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超声探头频率1 MHz,强度1 W/cm2,进行脉冲超声辐射,采用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 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低,超声联合微泡组与单纯超声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比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迁移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超声及超声联合微泡作用能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雷杨  陈鑫  徐顺霖  庄瑜 《江苏医药》2007,33(9):910-912,F000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机制.方法 以近交系F344大鼠为研究对象,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心梗缺血区,4周后缺血心肌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闰盘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 43)、肌球蛋白重链β(MHC)、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了解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并应用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增加了(27.85±4.00)%,而对照组减少了(1.98±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缺血区内可见到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相当一部分移植细胞已分化为MHC和Cx 43染色阳性的心肌样细胞.同时,治疗组功能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参与改善缺血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