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6例患者中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全部患者均系首次肾移植,发病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6年。6例患者HIV均阴性,2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3例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3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皮肤感染;1例有鸽子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存在发热和头痛症状,且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3例癫痫;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视力下降,1例听力下降。本组患者均体型消瘦,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偏低,存在不同程度贫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低下,移植肾功能不全。6例患者均颅内高压(23.5~41cmH2O),脑脊液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但葡萄糖降低;5例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新生隐球菌,4例脑脊液培养出新生隐球菌;3例新生隐球菌菌血症,3例皮损活检组织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2例合并肺部酵母菌感染,4例诊断符合全身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4例采用氟康唑治疗,1例伊曲康唑,1例氟康唑续伏立康唑;经上述药物治疗后,3例治愈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余3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易播散至皮肤,常因非特异性皮肤改变而延误诊断,因此有必要早期行皮肤组织活检以及特殊染色。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此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1 986~2 0 0 1年隐球菌病临床资料 ,并对肺隐球菌病例的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病、免疫状况、呼吸道症状、确诊方法、影像学资料、抗真菌药物及疗程、疗效及随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隐球菌病共 30例 ,其中肺隐球菌病 7例 ,1例合并隐球菌脑膜炎 ,而隐球菌脑膜炎 1 8例 ;肺隐球菌病 :男 /女 =4/ 3 ,平均年龄41 8岁 ;均可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 ,6例免疫功能正常 ,1例有乙状结肠癌病史 ,并曾接受泼尼松治疗 ;均在起病后 1~ 2个月通过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 ;均接受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预后良好。结论  (1 )临床诊断的肺隐球菌病远少于隐球菌脑膜炎 ;(2 )痰隐球菌培养、手术标本显微镜检粘卡染色、高碘酸希夫反应、六胺银染色是确诊依据 ;(3)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预后良好 ;(4)治疗肺隐球菌病的药物及疗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肺隐球菌病共29例,免疫低下组9例,免疫正常组20例。免疫低下组仅3例(33.3%)无症状,而免疫正常组有12例(60%)无症状。免疫低下组有6例(66.7%)累及双肺,而免疫正常组仅6例(30%)累及双肺。两组病例共随诊22例,均未发生隐球菌全身播散。结论肺隐球菌病起病隐匿,临床及影像学不特异,诊断主要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免疫状态采取合理的方法,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自1992 - 0 9~2 0 0 2 - 0 7共收治6 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本文对这些病例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6 5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2 6例,均为初次确诊和治疗。全部经腰穿引流脑脊液检查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为确诊依据。分析发病的年龄特点;职业分布特点;家禽接触史;既往患病史和用药史;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特点;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2 结果2 .1 年龄分布特点 年龄16~6 8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分别为:2 0岁以下7例,2 0~2 9岁15例,30~39岁2 0例,4 0~4 9岁10例,5 0~5 9岁11例,6 0岁以上2例。从病…  相似文献   

5.
将取自新型隐球菌病65例的材料作新型隐球菌培养。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播散性而无脑膜炎的隐球菌病11例,呼吸道隐球菌病43例。此外,还做了涂片及抗原检查。用二性霉素B治疗者,开始用1毫克,然后每天增加5毫克加入5%葡萄糖1,000毫升中静滴,直至1毫克/公斤/日为止。若出现肾毒性(血清肌酐浓度超过2毫克/100毫升),则减量或停药。合用5-氟胞嘧啶者,剂量150毫克/公斤,分4次口服,其二性霉素B用量不变。结果:11例平均年龄56.9岁(28~76岁)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是头痛(8例),运动失调(6例),进行性精神障碍、发热(各5例),颅神经瘫痪、颈硬(各3例),双侧巴氏征阳性(2例),恶心、呕吐(1例)和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6.
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2001年隐球菌病临床资料,并对肺隐球菌病例的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病、免疫状况、呼吸道症状、确诊方法、影像学资料、抗真菌药物及疗程、疗效及随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隐球菌病共30例,其中肺隐球菌病7例,1例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而隐球菌脑膜炎18例;肺隐球菌病:男/女=4/3,平均年龄41.8岁;均可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6例免疫功能正常,1例有乙状结肠癌病史,并曾接受泼尼松治疗;均在起病后1-2个月通过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均接受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1)临床诊断的肺隐球菌病远少于隐球菌脑膜炎;(2)痰隐球菌培养、手术标本显微镜检粘卡染色、高碘酸希夫反应、六胺银染色是确诊依据;(3)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预后良好;(4)治疗肺隐球菌病的药物及疗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脑、脑膜、肺、皮肤或全身性的慢性、亚急性甚至急性感染。新生隐球菌呈全球分布, 多见于鸽子排泄物中。原发性播散性皮肤隐球菌感染、骨骼隐球菌感染均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SLE患者, 出现躯干、四肢皮肤结节、破溃及左足踝肿痛症状, 根据皮肤、骨骼组织病理发现有荚膜的孢子以及真菌培养的结果, 同时结合患者的发病部位、皮损类型、患者的免疫功能, 确诊为原发性播散性皮肤隐球菌感染、骨骼隐球菌感染。经伊曲康唑联合手术治疗后, 病情基愈, 随访2年, 无复发, 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22年肺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回顾国内 2 2年来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方法 检索 1980~ 2 0 0 1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CMCC)收录的有关肺隐球菌病的文献资料 ,统计分析并总结 6 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 ,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和无特异性 ,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 (31 34% ) ,临床上极易误诊 ;确诊主要依靠各种临床标本的涂片、培养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结论 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强调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作用 ,尤其是术前术后应用 ,可减少术后隐球菌的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9.
肝脏播散性隐球菌病十分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与累及神经系统、皮肤、肺等组织器官的播散性隐球菌病相比病情更加凶险,确诊难,预后差.本文通过探讨累及肝脏的小儿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由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以及对隐球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 (CNS)隐球菌病屡有发现。本文对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4月间经脑脊液病原学证实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药物与脑室引流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CNS隐球菌病患者均经病原学证实 ,男女各 6例 ;年龄 16~ 5 4岁。平均为 33 3岁。入院时病程最短者 18d ,最长者 5个月 ,平均 5 4d。其中 4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并正应…  相似文献   

11.
孙卫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65-1466
目的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4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4~58岁。农民2例(其中1例曾经种蘑菇7年),小商贩和教师各1例。1例8年前因右肺球孢子菌病行右下叶肺切除术。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均阴性。胸部X线和CT检查:4例均为双肺多发斑片状、斑点状、结节或团块状阴影,伴有透亮区3例。诊断及病理:经纤支镜肺活检病理示隐球菌性肉芽肿3例,其中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1例;经皮肺活检病理示隐球菌性肉芽肿1例。治疗和随访:4例患者住院41~119天;经抗真菌治疗6个月,患者症状均缓解或减轻,复查胸部CT示病灶均有吸收好转。结论经纤支镜和经皮肺活检是确诊肺隐球菌病简便、易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Liu Z  Wang A  Li T  Qin S  Sheng R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8):541-543
目的 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20年(1981年10月至2001年9月)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共26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5-62岁,平均35.6岁,有基础疾病者16例,其中系统红斑狼疮(SLE)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HIV/AIDS)4例,其他疾病3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者12例;误诊结核性脑膜炎者5例,狼疮脑病者6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者23例(23/26),乳胶凝集试验抗原阳性20例(20/20)。颅内压明显增高>300mm H2O者15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引流者9例;12例给予两性霉素B(AmpB) 5氟胞嘧啶,6例又同时加氟康唑治疗,5例AmpB 氟康唑,1例单纯应用AmpB治疗。AmpB最大用量:AmpB10.05g 脂质体两性霉素B20g,平均用量2.6g;治愈17例,好转4例,死亡或自动出院5例。同时发现近5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 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明显增高,可能和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HIV/AIDS增多有关,减少病死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仍首选AmpB加5氟胞嘧啶,侧脑室引流可减少AmpB的用量,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的临床特征 ,为该病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脑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结果  9例患者是先有隐脑 ,后发现肺隐球菌病 ;另 2例先发现肺部占位性改变 ,经手术证实后 ,再发现隐脑。此外 ,11例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有肉芽肿型 72 7% (8/11)、多发小结节型 36 4 % (4 /11)、浸润型 2 7 3% (3/11)、空洞型 4 5 5 %(5 /11)、胸腔积液型 18 2 % (2 /11)。其中 3例空洞及肉芽肿同时出现 ,在非艾滋病患者中少见。结论 隐脑患者应常规行肺部影像学检查 ,以明确是否合并肺隐球菌病 ;而肺隐球菌病患者也应常规脑脊液检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 ,以明确有无隐脑发生。此外 ,肺隐球菌病术后应常规抗真菌治疗 ,以免并发隐脑。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感染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临床误诊率极高,尤其在多次脑脊液检查末找到隐球菌的情况下。本文就我科1992 - 0 2~2 0 0 2~11经脑脊液涂片找新型隐球菌或经病理证实的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原发性淋巴瘤的16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5例误诊为结脑 其中男3例,女2例。患者有头痛、低热、多汗、消瘦及纳差病史。体查:5例有脑膜刺激征,4例有视乳头水肿,2例有外展神经麻痹。辅查:脑脊液白细胞5例升…  相似文献   

15.
肺隐球菌病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隐球菌病 (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 ,由于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等均无特异性 ,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才发现 ,发病率又很低 ,所以常常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自 1980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的PC 19例做一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PC患者 19例 ,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 2 8~6 1岁 ,平均 ( 4 2 2± 7 3)岁 ,其中 2 8~ 5 0岁 16例 ( 16 /19,84 2 % )。 19例患者中既往有基础疾病者 2例 ,1例为粒细胞减少症 ,1例为肺结核术后 2 0年 ,无 1例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相似文献   

16.
肺隐球菌病的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Cryptooaccus neoformans),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引起肺部感染或产生全身播散。中枢神经系统最易受到侵犯,其他如骨骼、皮肤、粘膜和其他器官也可发生病变。肺隐球菌病国内报道尚不多见,兹将我院1982-1996年经病理和/或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7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隐球菌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分析27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5~67岁,平均(47.5±7.9)岁。其中标准剖胸手术17例,采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手术10例;肺叶切除16例,肺局部楔形切除9例,胸腔镜活检术2例。结果病灶彻底切除25例,2例胸腔镜活检。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胸腔内出血,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脓胸以及支气管胸膜瘘等。随访2~5年,25例治愈、无复发,1例复发且伴有隐球菌脑膜炎,1例失访。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表现,外科手术是诊断及治疗局限性肺隐球菌病非常有效的手段,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疗10例褥疮病人,其中肝硬变失代偿8例,重型肝炎2例。男9例,女1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病程1~3个月。褥疮发生在骶尾部6例,背部2例,外踝2例。面积6×6cm 6例,4×3cm 4例;Ⅱ°9例,Ⅲ°1例。 二、治疗方法 (一) 全身治疗 加强营养,补充人体白蛋白等物质。另外,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调整病人心理平衡。 (二) 局部治疗 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除去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周围用30℃~40℃温水  相似文献   

19.
正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近年来,局限于肺脏,而无肺外播散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误诊率高。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7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7例病例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8~64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了74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提高确诊率。抗真菌药物治疗,尤其术前术后应用,可减少隐球菌的播散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