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息。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测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3 5例正常对照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动脉PSV、ED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I、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能较准确地反映糖尿性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建  施晓江  袁俊  崔俐  江兆源 《安徽医学》2010,31(5):481-482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表现,以及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236例(419只眼,53例为单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造影图像(不同病程、治疗前后)进行分析。结果眼底荧光素造影能及时而直观的反映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发展中眼底血管的各种病理改变。结论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激光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患者102 例作为糖尿组,健康体检者102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病程长于糖尿病组(p <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 <0.05),糖尿病组FPG、HbA1c 高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PT%)高于对照组( 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FIB 高于糖尿病组( 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组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LCR、MPV、PDW 高于糖尿病组( 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存在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可能与血糖、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盲性并发症,其进展与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视网膜缺血缺氧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具有直接显示血管病变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同时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功能。因而,为探讨糖尿病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睫状动脉(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1(Ang-1)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49例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41例。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素1,促血管生成素2,Tie-2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促血管生成素1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5);促血管生成素2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组(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高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在3组中逐渐升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视网膜病变中促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Tie-2受体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1和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组成的信号传导系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病程分析常用临床指标与视网膜神经厚度的相关性,将有助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早期发现和提前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因2型糖尿病住院且眼底视网膜情况符合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或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92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依据病程<10年及病程≥10年分为两组,分析所有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GC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RGCC)厚度与常用基础临床指标[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血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相关性。结果DM病程≥10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04)、糖尿病肾病(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0.038)、高血压(P=0.018)的患病率明显高于DM病程<10年者。DM病程<10年时,糖尿病肾病对视网膜神经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RNFL、RGCC厚度增加;而在DM病程≥10年者,血压(高压)升高同时伴随RNFL、RGCL、RGCC厚度变薄(P=0.006、P=0.005、P=0.004),血压(低压)升高同时伴随RNFL、RGCL厚度变薄(P=0.011、P=0.023),三酰甘油升高亦同时伴随RNFL、RGCL、RGCC厚度变薄(P=0.036、P=0.001、P=0.002)。结论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长期存在,病程、血压、肾病、三酰甘油是导致患者视网膜神经厚度变薄的明显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比较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DR组、NDR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变化在D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液流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宋曙光  王曙红  李淑艳 《医学争鸣》2009,(20):2097-2097
0引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为四大致盲眼病之一.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DRS)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研究证实,适时的激光光凝治疗能使患者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减少50%,2004年美国眼科学会编写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定糖尿病病人的视网膜形态,并分别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 non-diabetes retinopathy , NDR)及非增殖期( non-prolif-erative diabetes retinopathy , NPDR)的视网膜形态上的变化,评价在不同分期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 DR)变化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50~71岁的老年正常人40人40只眼进行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作为OCT测定的视网膜正常形态的参考值;收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分期后,在标准状态下行OCT检查,选取71人中的71只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糖尿病这个危险因素,视网膜的功能在渐进性的下降,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 NDR)中变化不是很明显,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 NPDR)的确变厚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CT测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域的形态改变在疾病的早期观察、随访和进一步治疗的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回顾研究了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眼部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是白内障和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20眼糖尿病怀视 膜病变中,71.16%属于单纯性视网膜病变,16.67%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11.67%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力预后极为不良,31眼(15.5%)盲目,97眼(48.5%)低视力,视力超过0.3者仅有72眼(36%)。本文简要讨论了有关白内障的手术与糖尿病多膜病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唐彬  张莹  张瑞云 《河北医学》2011,17(3):290-2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C肽、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病程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40例,有视网膜病变组(B组)41例,正常对照组(N组)40例,进行血糖(BG)、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及其终末支滑车上动脉(supratrochle arartery,STC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的血流变化特征及其上述动脉间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52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和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患者行OA和STC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测量二组患者OA和STC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值。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二组患者间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OA与STCA的相关性。结果DR组OA和STCA的PSV[OA:(25.52±4.72)cm/s vs(30.83±3.26)cm/s;STCA:(26.93±3.48)cm/sVS(30.28±3.87)cm/S与EDV值[OA:(5.39±1.53)cm/SVS(8.41±1.20)cm/s;STCA:(6.19±1.31)cm/s vs(8.24±1.46)cm/SI均低于NDR组,RI值(OA:0.79±0.05vs0.73±0.04;STCA:0.77±0.04VS0.72±0.05)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组OA与STCA的血流参数均存在正相关(PSV:r=0.941,EDV:r=0.750,RI:r=0.592)。结论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OA及STCA均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且STCA可间接反映O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流变化的检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眼底检查以及眼底荧光素造影诊断视网膜病,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化验确定各种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对伴和不伴视网膜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患病率为26.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更长(OR 1.07,95%CI1.03~1.11)、接受胰岛素治疗(OR 2.14,95%CI 1.19~3.85)、非空腹血糖增高(OR 1.07,95%CI 1.00~1.15)和微量白蛋白尿(OR 1.89,95%CI 1.28~2.81)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极低水平的微量白蛋白尿与视网膜病风险即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血糖水平增高和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有关,极低水平的微量白蛋白尿可以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风险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和评价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组(1、3、5个月),进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测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个数.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出现血糖明显升高,组织学显示出现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个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糖尿病1个月组和糖尿病3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5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可以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素卿  何苗 《四川医学》2009,30(1):96-97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bstruction,RVO)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mphy,FFA)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55例(5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部眼底改变、FFA及全身情况。结果55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3例,其余为单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最多,35只(60.3%),颞上10只(17.2%),颞上鼻上4只(6.9%),颞上颞下5只(黄斑分支静脉阻塞1只,8.6%),鼻上1只,颞下2只,鼻下1只。55例中48例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肾病、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结论糖尿病并发RVO是又一特殊体征,也是严重损害视力的因素之一,要长期定时对眼底进行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NES)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变分级,以及治疗前后部分生化和血凝指标、VEGF、NES的变化,并予以比较。结果(1)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8%,且观察组Ⅲ期、Ⅳ期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血清NE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D—D、ET—1、TC、TG、LDL—C、FPG、HbA_(1c)、hs—CRP、VEGF则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除LDL-C外,上述指标亦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TC、LDL-C、HbA_(1c)、hs-CRP、VEGF、NES等指标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并推测其尚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眼内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能够调控VEGF的表达,共同促进DR的病程发展。该文就ERS和HIF-1对于VEGF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华山  王继亚 《当代医师》2014,(4):447-449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那普利治疗组(1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7例),于服药前、后3个月及6个月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服药前及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服药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发现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缓慢,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DM组)和62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NDM组),DM组按眼底变化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检查并记录所有参与者的眼底变化及血清25-OHD水平、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DR组血清25-OHD水平与ND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R的影响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25-OHD可能是DR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