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5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蛔虫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笔者运用乌梅丸方加减自拟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病5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58年11月以来,本院以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病107例。以中药为主的疗法,绝大多效用本院自拟的胆道驱蛔汤,约有十余例曾用乌梅丸或汤。在症状存在期间,对饮食加以调节(流质甚或禁食),给予必要的补液,对炎症较重和小儿病人,辅用抗菌素。镇痛用针刺法或镇痛解痉药。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4~2004年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15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55例,男64例,女91例,年龄2~65岁;2~9岁58例,10~15岁52例,16~19岁24例,20~65岁21例;属偏寒型者81例,偏热型者14例,寒热错杂型者60例;合并蛔虫性肠梗阻者6例,见于妊娠及产后者9例、发病为冬春两季最多,秋季较少,夏季最少,发病与气候寒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胆道蛔虫病     
近几年来我国医学文献中有关胆道蛔虫病的报告日见增多,并且所观察的病例数也渐增加。虽然一般教科书上很少提到胆道蛔虫病,但是,事实上目前它确是一个常见的而又严重的外科疾病。患者包括市民、工人、农民和机关干部,也包括医务工作者本身。本院所观察的胆道蛔虫病目前已达342例。现就本病诊断治疗等问题的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胆道蛔虫病     
北海地区的蛔虫感染率很高,因此胆道蛔虫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多。我院外科自1960年1月至1962年12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214例,现特分析报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6例,女性158例,男女之比为1:2.8。年龄最小3岁,最大64岁,25岁以下之青少年、儿童组占127例,发病率最高。本组中初次发病者150例,过去曾有一次或数次发作者64例。主要症状与体征:突发性上腹部较痛214例(100%),放射痛67例(31.3%),恶心呕吐140例(65.4%),吐虫及便虫146例(68.22%),发热  相似文献   

6.
胆道蛔虫病是农村常见病。我在参加巡回医疗工作中,通过中西医会诊,确诊后,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根据治疗的经验,加以总结,并曾邀请郭北全区中医同志,进行了讨论。兹将其内容简介于下。古代文献记载虫病的症状较详:如面色痿  相似文献   

7.
读本刊第4卷第3期冉瑞图《胆道蛔虫病诊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文,颇受启发。本病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深入的研究却不多.多年来常规采用解痉药物为主的治疗,可能是使蛔虫畅通无阻地进入胆道、增加胆道感染、肝脓肿等合并症和胆管结石等后遗症的严重错误。参考冉文,结合我们以3%双氧水驱散蛔虫性肠梗阻包块的经验,对胆道蛔虫病患者疼痛时不用解痉药物,而改用口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3例 ,女 6例 ,有反复发作病史的 5例 ,1例数年发作一次 ,3例新发作 ,伴发胆道感染者 6例 ,白细胞增高 ,体温 3 7.6°~ 3 9.3°。治疗方法 :一次取新鲜瓜蒌 5 0~ 10 0 g切片放入小铝锅加入半小杯水 ,炖或煮均可 ,沸腾后 2分钟即可倒出服用 ,伴发感染者配用些抗生素和解热药 ,3例病情较轻者和 3例新发病例 ,口服 1次疼痛逐渐缓解 ,5分钟后痛止 ,观察 2天未见其他不适而出院。 2例患者口服 1次后疼痛逐渐减轻 ,2小时后仅心窝部还有些闷胀不适 ,再口服 1次闷胀不适等全部消失。只有 1例发烧 3 9.3℃者给 5 %GNS5 0 0ml,加林可…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13例确诊为胆道蛔虫病采用内科治疗,效果满意。主要临床表现:(1)腹痛,异常剧烈的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的“钻”或“刀割”样疼痛。大多向右腰背部放射。(2)67.2%伴有噁心、呕吐,吐出蛔虫者(31例)占27.5%。(3)发热,自觉发热只有9例,但测体温在37.5℃以上者却有88.4%,少有达39℃以上。(4)黄疸,只4.4%有黄疸。(5)压痛,约半数病例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有压痛,腹肌大多柔软,墨菲氏征阳性者少见。脉搏频数,体温上升,白细胞总数增多,嗜中性细胞增高,但呼吸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1 适应证 1.1胆道蛔虫病频繁发作的剧烈绞痛,经各种非手术治疗难以控制,有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1.2合并胆道结石,易发生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者.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胆道蛔虫病系孕期妇女常见疾病,但文献中报告不多。现收集我院1962—1964年间妊娠期胆道蛔虫病73例加以整理报道。并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略加分析。临床资料本院在此期间共收治胆道蛔虫病1105例,共中男性389例,女性716例,男女之比为1∶1.84;妊娠  相似文献   

12.
徐成栋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41-141
胆道蛔虫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关系密切,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由此而导致的近、远期并发症如感染(胆管炎、肝脓肿、膈下脓肿、胆囊蛔虫病)、胆道狭窄、胆源性胰腺炎等,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导致胆道残废,治疗棘手。目前,该病发病率虽有下降,但并非少见,特别在基层医院仍为常见病,尽管胆道外科学专家们曾强调对该病的彻底治疗,时至今日,那种“痛止即愈”、“再痛再治”的观念仍普遍存在。因此探讨该病的规范化治疗有其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58年以来,开展了中西医結合治疗胆道蛔虫病的工作,从临床治疗的30例中,据初步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现整理报导如下,供同道們参考,不妥之处,希予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上山下乡巡迴医疗中,运用针灸、中药治疗胆道蛔虫症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治疗方法针灸主穴:上脘天枢(右) 日月(右)(平补平泻)胆道蛔虫穴(足三里上一寸)(泻法)  相似文献   

15.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分布全国,尤以农村中、小学生的感染率为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达4亿以上。据10973例蛔虫并发症分析,胆道蛔虫症占44.9%(青少年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孕妇患胆道蛔虫病时,由于子宫增大,腹部可移至脐和子宫周围,或右上腹部.如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会引起子宫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或者早产.因此孕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般以保守疗法为主,绝大多数都可以缓解,实在不能缓解的进行手术治疗.有先兆流产或早产的征兆,如少量阴道出血的,要进行保胎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19.
胆道蛔虫病系蛔虫从小肠逆行窜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而引起阵发性剧烈的右上腹痛的急腹症。中医称为“蛔厥”。其常规治疗是解痉止痛、驱虫、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等。近年来,发现一些老药对缓解胆绞痛优于常规治疗的莨菪类药物,并不良反应少,价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