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探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超过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分析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报告,分析不同性别、服药时间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脏B超阳性率为40%,明显高于健康者的24%。同时,患者肝脏B超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服药时间具有一定联系。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损伤患者肝脏器官,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定期B超检查,可确定患者的脂肪肝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脂肪肝超声检出情况及血脂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年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3),另将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5),另选择40例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无精神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三组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查。分析各组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检出率及血脂异常检出率,对比研究组的脂肪肝异常检出率。结果 三组的脂肪肝及血脂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年龄≥50岁、病程>10年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年龄年龄<50岁、病程5~10年的患者(P <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的患者脂肪肝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均较高,故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需做好及时的预防及检测。  相似文献   

3.
吴长江 《现代保健》2011,(36):55-56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6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在636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中有29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服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药时间长短对心电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对心电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剂量对心电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用药时间的长短对心电图无影响,而性别、年龄、剂量对心电图有影响。故无论服用哪类抗精神病药物都有必要监测心电图,并针对性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4.
郑炜  孙艳芝 《智慧健康》2022,(15):19-21+47
目的 主要是分析和研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以及血脂变化的具体情况。方法 选取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份收治到的120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服用抗精神病药时间在五年以上的有75例为观察组,而服用抗精神药物在五年以下的45例患者组成了对照组。然后对两组都进行了肝脏B超以及血脂检测,对此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肝脏试验强阳性率、脂肪肝患病率、重度脂肪肝患病率、血脂升高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容易使得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变多,为此应对长期服用到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及时给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病例中符合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用药前后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评价分析的400例设为治疗组;和同期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评价分析的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与非抗精神病药物组之间以及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之间对心肌损坏的心电图表现。结果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自治疗第2、4周末,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非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5),心电图其他异常(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②利培酮(145例)组自治疗第2、4周末,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高于非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1或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心电图其他异常(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③奥氮平、阿立哌唑、奎硫平、氯氮平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非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1或P﹤0.05),心电图其他异常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氯氮平对心血管系统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连续住院,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对不同住院时间、用药种类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肝胆超声异常的发生率为71.95%,远高于一般人群,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因住院时间的长短肝胆超声异常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易发生病变,住院时间越长,肝胆病变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及时、定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受精神分裂症症状和药物的影响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对所有患者根据患者服用药物的不同和精神病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组,并分别给予CK的测定比较。结果:根据患者服用药物不同分组的三组患者中,所有患者在服药后的CK均明显升高(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根据精神病症状不同分组的四组患者中,狂躁症组和首发兴奋状态组两组下降发生率明显大于臆症组、抑郁症组(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CK明显下降,但与药物种类关系不大,而与精神病患者症状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急性感染与胎儿水肿的关系,了解妊娠中晚期EB病毒感染对母儿的危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孕期B超检查符合胎儿水肿综合征的40例孕妇作为研究组,进行孕妇血清EBEA-IgM检测,观察妊娠结局,并随机抽取同期101例胎儿正常的孕妇血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孕妇EBEA-IgM阳性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48.5%,P〈0.01),且死胎、活产、胎儿异常引产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产中早产(40%)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9%,P〈0.05)。结论孕期急性EB病毒感染与胎儿水肿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应重视孕期EB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CT、B超+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合并不同类型的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结果:CT和MRCP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4%和85.5%,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诊断率略高于CT,P〉0.05;MRCP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诊断率明显高于CT,P〈0.05;联合检查后,B超+MRCP检测诊断明显高于B超+CT,但P〉0.05。结论: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对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的12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均服用小檗碱0.5克/次,3次/天,连续治疗16W,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饮食护理、生活调护、运动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且行B超检查脂肪肝程度,BMI指数,测定肝、肾功能,包括ALT、AST、GGT、Tbil、BUN、Cr。结果经过综合性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TG、LDL—c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B超检查,观察组脂肪肝程度显著改善,P〈0.01;BMI指数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LT、AST、GGT、Tbil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BUN、Cr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配合综合性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外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心理指导,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半年、1年末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半年、1年末随访,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分别复发2、5例;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分别复发8、15例。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长远来说。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型与匀称型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实验指征。方法抽样调查两省市青少年学生11460名,选择其中年龄、性别、体重相匹配的31名匀称型重度肥胖者(对照组)及39名腹型肥胖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压(Bp)、血脂、瘦素(L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尿酸(U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标(ISI),并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及各因素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脂肪肝异常发生率(P=0.04),血甘油三脂(P〈0.001)和载脂蛋白B(P〈0.005),及FINS、LP和UA(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P〈0.005)和IsI(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JP与FINS呈明显正相关(P〈0.001),与ISI呈明显负相关(P〈0.001)。UA与FINS(P〈0.001)呈明显正相关,与ISI(P〈0.00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腹型肥胖症青少年发生内分泌及心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高于匀称型肥胖症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照组应用碳酸锂联合与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用躁狂评定量表(BRMS)与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6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BRM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末的BRMS评分及显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副作用相似,组间主要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血脂、肝功能检查与脂肪肝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病患者检查发现脂肪肝阳性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检查的脂肪肝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IDL-c、HDL-c、TG、Tc)水平和肝功能(GGT、AST和ALT)。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GGT、AST和ALT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和肝功能异常和精神病患者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连,可用来诊断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船员脂肪肝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船员人群脂肪肝发病情况,为船员健康提供指导。方法对2003~2007年到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1078例船员(18~50岁)进行调查,并选择相同年龄段的1175例非船员(男性)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B超对脂肪肝诊断的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30岁年龄段脂肪肝发生率较轻,发生率船员组是3.0%、对照组是2.6%,两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31~40岁年龄段和41~50岁年龄段脂肪肝的发生率,船员组分别是35.0%和45.6%,对照组分别是28.0%和35.8%,两个年龄组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且差异主要集中在中度脂肪肝上。结论31~50岁海员脂肪肝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且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观察辛伐他汀加甘利欣治疗高脂症并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2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8例口服辛伐他汀片40mg,每日1次,加服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治疗组108例辛伐他汀片40mg,每日1次,加服肝利欣胶囊0.15,每日3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的30d、60d、90d检测血脂,肝功能和肝脏B超。治疗3个月后,两组ALT、AST及TC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TG、LDL-C及HDL—C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降酶降脂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为16.65%,(P〈0.01),B超图像好转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11.1%。结论对高脂血痘并脂肪肝乙功能异常者,辛伐他汀和甘利欣联合服用疗效显著高于单用辛伐他汀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O脂代谢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闻收治的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率;根据B超检查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比较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和ALT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TG、TC和ALT水平随着脂肪肝严重程度加重而加重,轻、中、重度脂肪肝患者间TG、TC、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不仅仅是脂代谢紊乱的结果,还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氛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0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失眠,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给予对症处理后,大多能减轻或消失。BPR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2周后评分开始下降,较未加入氟西汀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BPRS评分有了大的下降,较未加入氟西汀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2周末起较未加入氟西汀时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ESS评分显示,治疗2周末较未加入氟西汀时开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6个月以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住院371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其中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氯丙嗪、阿立哌唑、利培酮,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归纳分析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三种药物服用6个月以上,氯丙嗪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48%、阿立哌唑组44.64%、利培酮组44.31%,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氯丙嗪、阿立哌唑、利培酮等对心电图有影响,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20.
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肝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7~18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2所中小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2286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肝胆B型超声波等检查,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肥胖组及超重组,采用Person相关分析、t检验、Х^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8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脂肪肝独立正相关(r=0.318,P〈0.01);脂肪肝组体质量指数(BMI)垃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7.2%,15.4%和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显著正相关;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是预防脂肪肝及成年期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