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茵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00-2007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资料,对由副溶血性弧茵所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涉及患者人数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患者人数的57.4%和56.0%。5~10月是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期,7月、8月、9月为高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58.6%)和加工人员污染(18.6%)。主要中毒食品是混合食品(71.4%,如盒饭和桶饭)、畜禽肉加工制品(16.4%)和水产品(8.6%)。宾馆饭店是首要责任单位(33.6%),其次是集体供餐中的外送盒饭(21.4%)和单位集体食堂(20.5%)。结论:副溶血性孤茵是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原,应在高温季节对餐饮和集体供餐单位加强预防生熟交叉污染的培训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铜陵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铜陵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陵市2004-2008年发生食物中毒12起,年均食物中毒发病率6.75/10万;食物中毒高峰在5-6月份和10月份: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较多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44.44%、74.06%)和溶藻弧菌(22.22%、15.57%),较多的场所是餐饮单位(41.67%、51.63%)和学校食堂(25.0%、24.8%),造成中毒的最危险因素是生熟交叉污染。结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的重点场所是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尤其应加强5-10月份大型餐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3.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2000-2006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宁波市食物中毒发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做好食物中毒的防制工作,文章对宁波市2000--2006年度各县(市)、区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食物中毒发病率各年度均控制在4.5/10万以下,2005、2006年度食物中毒起数和食物中毒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食物中毒致病因子以细菌性为主,占总起数的63.9%。食用河豚鱼、毒蕈及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西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动态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探讨防控学校食物中毒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根据2000-2010年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资料,对10 a来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三间分布特点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0- 2010年广西各类学校发生食物中毒160起,中毒人数5 198人,死亡5人,分别占全广西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15.9%,26.7%和2.1%.10 a来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报告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中毒高峰.食物中毒在各学段均有发生,以中小学为主,分别占总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的76.3%和77.2%.中毒高峰为每年的9月份.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及农村的中小学校.中毒食品以不明食品、谷及谷制品、果蔬类为主;致病因素以微生物和不明原因为主;原料污染或变质、不明原因、加工不当是主要中毒原因.农药及化学物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小学尤其是县乡(镇)、农村中小学校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根据学校食物中毒的特点对学校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开展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可有效减少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期对南宁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对2004年~2008年南宁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域(场所)、致病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8年南宁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5起,中毒人数753人,死亡0人。发生起数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5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2.86%;中毒人数235人,占中毒人数的31.21%。其次为奇异变形杆菌,8起,占中毒总起数的22.86%;中毒人数149人,占中毒人数的19.79%。再次为沙门氏菌,6起,占中毒起数的17.14%;中毒人数75人,占中毒人数的9.96%。场所分布:商业饮食12起,占34.29%,学校10起,占28.57%;中毒人数:学校381人,占中毒人数50.60%;集体食堂226人,占30.01%;商业饮食119人,占15.80%:家庭27人,占3.59%。季节分布:对夏季为最多,其次为秋冬季。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很强的规律性,应根据其内在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农村食物中毒预防对策的实践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农村食物中毒的预防对策,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对我市20年(1975~1994年)食物中毒的调查资料和预防对策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一、食物中毒的发病概况我市1975~199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08起,中毒人数10975人,因食物中毒病死12人。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6~10月的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中毒起数占全年的78.9%,中毒人数占83.3%;其中出现7月和10月两个高峰。食物中毒的地区性规律,农村比集镇多,农村发生食物中毒148起,占总数的71.2%.集镇发生食物中毒60起,占总起数的28.8%。农村食物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近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找出关键控制环节,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收集中山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市共发生食物中毒45起(各年分别为8、14、12、6、5起),中毒人数共828人(各年分,51j为151、266、219、119、73人);第3季度是中毒高峰,共发生22起,占48.88%,中毒人数400人,占48.31%;中毒原因主要是细菌性,共发生39起,占86.67%,中毒人数738人,占89.13%;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共发生24起,占53.33%,中毒人数458人,占55.31%。结论该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是预防该市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阳江市1995~2003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阳江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阳江市1995~2003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阳江市1995~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5起,中毒人数1377人,死亡7人,病死率为0.51%。中毒起数最高为1998年13起,中毒人数最多为1997年415人。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为第二季度,占中毒总起数的40.00%(26/65),中毒人数以第三季度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36.02%(496/1377)。中毒场所以家庭发生的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50.77%、52.36%和100.00%。中毒原因以化学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40.00%(26/65)。中毒食物以果蔬类食物中毒的起数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30.77%。结论 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04-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0起,中毒1 950人,病死率为0.36%.9月份发生食物中毒起数(9起)和发病人数(469)最多.季度分布主要是第三季度和第一季度.农村地区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和病死率均高于城市,场所主要是学校集体食堂(8起)、农村自办酒席(7起)和家庭(5起).食物中毒致病因子主要是微生物类,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37.50%、53.03%.化学类中毒的病死率高(4.07%).中毒原因多为食物污染、变质和误食.结论 预防秋季、农村地区、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是减少陕西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冠峰  林海  曹瞬珊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89-229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5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为防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中山市2004--2008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2004--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1532人。该市食物中毒发生以5--10月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总发生数的76.8%。中毒发生行业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最多,共有21起,占中毒起数的30.5%;变形杆菌次之,有12起,占中毒总数的17.5%。结论近年来,中山市每年均有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行业性等特点,集体饮食行业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以夏秋季发病最高。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沧州市2006-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为该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标方法和2005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规定方法,对8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16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8株,总检出率为11.25%。其中沙门菌7株,检出率为4.38%;单增李斯特菌7株,检出率为4.38%;副溶血弧菌4株,检出率2.50%;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论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的生熟肉制品和水产品污染最严重。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2009年镇江市市场销售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镇江市场销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6~9月份采取镇江市主要集贸市场、超市、食品销售店的食品,依照《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4789—2008和《200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检验。[结果]调查采集9类食品11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7.96%(9/113)。检出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3类,其中有2份生猪肉样品同时检出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次调查的食品中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镇江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有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代传焕  王正兴  吴峥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78-2479,2481
目的分析惠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该区相关部门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惠山区2007—2011年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致病因素及责任单位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肛拭样本阳性检出率在所有样本中最高(37.58%),食物中毒高发期为7—9月,以细菌性中毒为主(72.72%)、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菌(45.44%),场所主要集中在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分别占50.00%和31.82%。熟食类(31.82%)和水产品(36.36%)为主要中毒食物,交叉污染(68.2%)和加工不当(27.3%)是主要中毒原因。结论高发期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监测是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荆门市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预防或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确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结果 2006—2008年监测各类食品145份,共分离出各类致病菌18株,总检出率为12.41%。其中沙门菌检出率2.07%(3/145),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6.90%(10/14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06%(2/3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15.79%(3/19),未检出弯曲菌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结论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应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杰  蒋立新  杨梅  李玥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1-1153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暴发情况、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收集辖区为2006—2009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确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4起,中毒人数共115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2月,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人口密度与中毒起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食物中毒集中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熟肉为主,发生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引起食中毒的血清型别主要以O3:K6为主。结论该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加强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为农村农药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徽省庐江县农村2005—2007年3年间农药中毒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存报告的农药中毒病例中,生产性中毒占53.7%,非生产性中毒占46.21%。中毒死亡率为10.61%,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3:1;40岁-和50岁~年龄组中毒率最高,占31.82%;以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其中1605中毒人数占39.39%。有75%的病例和50%的死亡病例都发生在7、8、9月,中毒病例地区分布中以圩区最多,占62.88%。结论在庐江农村,加强农约中毒的防治工作重点应是40~50岁的人群,生产性中毒防治重点人群是男性,非生产性中毒人群是女性;重点季节放在第3季度,重点地区是圩区。要加强农药安全性管理,做好施药安全规程和个人防护,采取综合性社会预防措施足预防农药巾毒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姜方平  钱海洋  谢石  吴佳嫣  倪金凤  李艳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594-2595,2598
目的对镇江市自2004—2012年发生的5起职业性有机溶剂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寻找引起中毒发生的因素。方法事故开展现场调查,并按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诊断标准对收集的5起有机溶剂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事故主要分布于制鞋业与农药制造业,中毒42人,其中苯中毒16人,占38.10%,正己烷中毒17人,占40.48%,氯甲烷中毒9人,占21.42%。5起事故现场调查显示,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善等,由以上原因造成事故的比例高达40%以上;现场空气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超标率高达50%以上。结论管理不善、防护措施差与个体防护用品不到位是引发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苯与正己烷中毒已成为有机溶剂中毒发生的主要化学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造成本次职工食物中毒的直接原因。方法运用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调查,对剩余可疑食物、呕吐物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呕吐物中亚硝酸盐平均含量为9.8 mg/kg,剩余米饭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4×105mg/kg,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工业用亚硝酸钠引起的。结论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及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6-1996),认定该事件为一起因暂时停水引起车间除锈用亚硝酸钠水由水管虹吸至食堂,用含有亚硝酸钠水做成米饭,导致23人出现以头痛、恶心、呕吐、口唇发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