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尺泽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S-T段的影响。方法取两只实验用健康家兔随机分为针刺内关组和针刺尺泽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制作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分别观察、记录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尺泽穴后的家兔心电图T波、S-T段变化,并比较两组实验数据。结果针刺内关组心电图T波、S-T段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尺泽组。  相似文献   

2.
内关穴系心包络经的络穴,别走手少阳三焦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有宁心安神、镇静、镇痛、和胃的作用。临床采用它主治胸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患。在进行心脏及胃的针麻手术时,内关穴也为必选之穴。为了阐明单纯针刺内关对心脏的影响,我们从临床上单纯针刺内关,治疗心肌梗塞及风湿性心瓣膜患者,并观察了针刺内关以后患者在生化物质基础上的变化。我们发现针刺内关不仅具有镇痛的作用,还能明显影响血浆cAMP及皮质醇的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竞璧 《中医杂志》2002,43(8):587-589
目的:在以往采用针刺方法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伴发心原性休克患者已取得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服用消心痛和心痛定为对照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1.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且针刺内关穴对心电图有改善作用。为明确针刺的作用机理,以犬心肌梗塞模型观察了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结果电针后ST段抬高减轻,心肌梗塞面积缩小。结论:表明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电针可使心肌缺血性损伤程度减轻,损伤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4.
激光穴位照射对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传出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观察到,针刺或激光照射内关穴后,均可以显著地改善冠心病人的心功能;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也表明,针刺或激光照射内关穴有明显的促进家兔心肌缺血损伤恢复的作用。而激光照射内关是通过什么作用途径来调节心脏功能活动的呢?本文即拟对激光照射内关影响心脏功能活动的传出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内关穴电针的实验研究,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经穴和脏腑相关联性。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模型组、单侧针刺组和双侧针刺组5个组,采用经耳缘静脉持续长时间滴注垂体后叶注射液制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给予单侧和双侧内关穴电针,取心肌组织制成病理冰冻切片,通过染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糖原、琥珀酸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各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糖原、琥珀酸脱氢酶、ATP酶有耗竭、脱失现象(P0.05);②电针内关穴能增加心肌组织糖原、琥珀酸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增强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缺血;③双侧针刺组比单侧针刺组的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①心肌缺血时,能量代谢相关酶发生改变;针刺内关穴,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心肌相关酶的异常变化得以纠正。②针刺内关穴能增强能量代谢物质的活性。③说明经脉上的理化刺激对相应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测低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后相关经穴内关及非相关经穴足三里、阳陵泉皮肤温度的变化及规律性。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将24只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平均分配在模型组、低频电针内关穴组、低频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8只。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区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在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时相关经穴内关、非相关经穴足三里穴区温度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经穴治疗后相关经穴内关穴区温度显著升高。结论:与非相关经穴相比,相关经穴在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且低频电针"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肌缺血诱发的相关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针刺单穴内关与悬钟穴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观察内关穴治疗早搏的相对特异性,证明内关穴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入组60例,其中脱落10例,实际完成50例,内关组30例,悬钟组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法。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内关与悬钟治疗早搏的疗效。结果针刺内关穴治疗早搏疗效优于针刺悬钟穴治疗。结论内关穴相对于悬钟穴在早搏的治疗中具有特异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规范腧穴的主治作用及临床选穴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Gi Gs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制作大鼠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刺大鼠"内关"穴为施加因素,激动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含量和心电图为实验指标,说明"内关"穴调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方法:电针刺激乌头碱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双侧"内关"穴,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及大鼠心肌细胞Gs、Gi的含量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相关检测指标有明显变化。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肌中Gi、Gs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诱发心包经感传或针刺心包经“内关”穴对心血管疾患有一定疗效,对失血性休克的状态有所改善,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这早已为临床治疗所证实,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1)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对照“足三里”穴;(2)静脉推注心得安后,针刺“内关”穴;(3)模仿经络感传阻滞法在“内关”穴上方施加一定压强的机械压迫并针刺“内关”穴;(4)切断两侧臂丛神经针刺“内关”穴等对血压的影响及其传出传入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华  涂乾  王亚文  刘又香  吴绪平 《中国针灸》2005,25(10):720-72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纳络酮对照组10只;电针加脑脊液组10只;电针加纳络酮组10只.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超微结构、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N纳络酮微量注射对正常家兔心肌功能无影响,对缺血心肌功能影响轻微,在结扎(缺血)60 min时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被PVN注射纳络酮所削弱(P<0.05),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1)PVN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PVN内阿片肽参与介导了"内关"穴抗心肌缺血的针刺效应;(3)除PVN及其内阿片肽外,PVN内的其他递质和中枢其他核团也可能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郄门”组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大陵”组和电针“内关”组的VEGF及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电针“郄门”组虽然也有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大陵”,“内关”穴能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细胞VEGF的表达,有助于促进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说明了针刺对心肌多靶点、多环节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心肌酶CK、CK-MB、LDH、AST活性的影响,探讨经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合谷穴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冠脉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分钟、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后60分钟,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酶学速率法测定心肌酶CK、CK-MB、LDH及AS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手厥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CK、CK-MB、LDH、ASK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抑制心肌酶的活性,,这种效应在经脉(穴)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针刺家兔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关穴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针针刺家兔左右侧内关穴20min 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ECG 监测,40min 后恢复灌流,再灌注1h,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棕褐色标记产物广泛存在;针刺内关组染色质边集均不显著,棕褐色标记产物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内关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共用家兔85只,观察激光针心包经内关和部门穴、胃经足三里穴、胆经阳陵泉穴、肺经尺泽穴、膀胱经心俞穴以及非经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针内关和部门穴能促使缺血心肌的恢复加快,而激光针足三里、阳陵泉、尺泽、心俞和非经穴的促恢复作用不明显,提示心包经穴位与心脏的联系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心电图为指标,观察在实验性心律及心率失常情况下,针刺家兔“内关”穴对心律及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内关”穴对失常的心律及心率能使其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氯离子通道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内关穴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各15只。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穴组取"内关"穴,列缺穴组取"列缺"穴、非经非穴组取"天枢"与"神阙"连线中点进行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7d。Western blot法和Real time-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KC)和氯离子通道基因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及钙激活氯通道(CLCa 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PKC、CLCa l、CFTR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PKC表达明显下降(P0.05),内关穴组和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PKC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心肌CLCa l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与内关穴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CFTR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与内关穴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PKC、CFTR、CLCa 1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内关"穴具有特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非针刺组、非穴组、内关组,后两者又按60次/分钟、120次/分钟、180次/分钟各分3组。针刺每次行针5秒钟,每天2次,共3天。观察指标为脑血流量、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和脑组织微血管数。结果:针刺内关穴比非穴能明显提高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关120次/分钟组、180次/分钟组与60次/分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能提高MCAo大鼠局部脑血流量且其提高脑血流量作用可能与扩张软脑膜微循管径,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有关。与非穴相比,针刺内关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作用具有特异性且与不同针刺频率有关,在行针时间为5秒前提下,120次/分钟、180次/分钟比60次/分钟频率针刺更能提高其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Hu L  He L  Cai RL  Long DH  Wu ZJ 《针刺研究》2010,35(5):363-367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影响,为临床选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从健康家兔中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配穴组,每组8只。"神门"组电针"神门","内关"组电针"内关",配穴组电针"神门""支正"。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结果:"内关"组、"神门"组、配穴组的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率、LDH、CK-M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电针"神门"配"支正"穴的改善作用优于"内关"及"神门"穴,而"内关"又优于"神门"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原络配穴及不同单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及心肌酶含量的影响存在相对特异性,原络配穴对心脏的调整作用优于单个穴位。  相似文献   

19.
刘宝华  蒋松鹤  樊留博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76-1376,1391
目的探讨22观察电针至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影响,为运用至阳穴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造模组(B组)、造模+电针内关穴组(C组)、造模+电针至阳穴组(D组),采用垂体后叶素(PPT,2u/kg)造成家兔心肌急性缺血,在全过程中多次测定Ⅱ导联心电图。结果电针可加快PPT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恢复正常,电针至阳、内关穴对PPT所致的实验性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和对抗作用,而电针至阳与内关穴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电针至阳穴可以提高家兔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电针至阳穴与内关穴对实验性家兔心肌缺血有着同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内关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具有延迟保护作用。方法:5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I/R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内关组和足三里组。针刺内关和IP24h后,造成I/R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对心肌I/R损伤的影响。结果:针刺内关和缺血预适应24h后均可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电图STⅡ的恢复;降低CK、LDH和MDA;升高心肌组织内ATP、ADP、AMP含量。结论:二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效果缺血预适应优于针刺内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