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法对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Ficat分期Ⅰ,Ⅱ期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2患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患髋进行血管灌注介入,通过介入治疗血管再通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直径,计数变化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供养血管的直径,计数有明显增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Ⅰ,Ⅱ期患者近期疗效肯定,可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鸡尾酒疗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3例(29髋),在坏死病灶清除、浓集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自体骨及人工骨打压植骨等传统“鸡尾酒疗法”基础上,同时采用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与旋股外侧血管蒂阔筋膜张肌髂骨瓣复合移植,保留重建坏死塌陷的病变股骨头。术后按 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获随访2‐8年。术后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11例,可1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82.6%。结论改良“鸡尾酒疗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71-172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本文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病因进行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病变稳定和好转13例,其余5例股骨头病变仍有缓慢进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对股骨头坏死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在DSA监视导引下插入导管注射药物。结果本组病例50例共76个股骨头,疼痛消失32例,占64%,I期Ⅱ期患者髋关节运动障碍全部消失,负重能力增强,随访观察股骨头无任何不良现象反应。Ⅲ期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不明显。IV期患者则无明确疗效。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临床症状减轻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士成  田晓滨 《贵州医药》2008,32(2):184-186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dult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的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一般认为,ANFH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常为双侧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创伤、应用激素、过度饮酒、血液系统疾病、减压病等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进而使骨质缺血、变性、坏死、骨小梁断裂及股骨头塌陷,发生髋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将近些年来ANFH治疗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很多,有因摔跤或损伤造成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挫伤,使股骨头缺血,从而造成坏死;也有因过量饮酒且长期饮用高度烈性酒,使脂代谢紊乱造成股骨头血管的栓塞;也有因其他的疾病而继发的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可靠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家兔模型,探讨股骨头坏死中血管内皮因子与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用静脉注射脂多糖加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造成股骨头坏死,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造模第4、8和12周时,处死动物模型,通过对坏死股骨头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的表达。结果随着造模时间段的推移,股骨头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基因在各个组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脂多糖所构建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股骨头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基因表达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引发股骨头坏的主要病因是,激素的大量使用、外部创伤以及酗酒、风湿等.它们共同致病的特点是,先破坏邻近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所以,治疗股骨头坏的关键是改善供血,修复受损血管,建立侧肢循环.本文通过对46例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患者治疗的细心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40例,对其25髋先按常规行X线平片、股动脉DSA及磁共振成像(MRI),后在股骨头的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供血动脉旋股内、扩血管药物,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低分子右旋糖酐80 mL、血栓通0.15mg及尿激酶25万U。术后连续5日每日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血栓通0.3mg及肝素钠4500u。治疗后对患者股骨头进行股动脉DSA、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检查,治疗后随访患者6个月至1年,观察患者恢复状况,并给予评估。结果经手术治疗后病人患髋疼痛症状均得以缓解,患者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经半年至1年的术后随访,患者CT和(或)股骨头X线平片显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明显修复。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供血动脉药物灌注。结果: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溶栓、扩张血管疗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缓解临床疼痛及改善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近、中期疗效肯定,技术成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宇 《江西医药》2008,43(9):910-911
目的 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及预后.方法 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5F-Cobm导管超选择地送至旋股内和旋股外动脉或闭孔动脉,先行股动脉DSA血管造影观察患侧股骨头血供情况,然后分别注入扩血管溶栓及改善血液循环等药物.结果 所有病人疼痛均明显缓解,髋关节运动功能明显改善.CT及X光平片跟踪观察病变区有新骨形成.血管造影股骨头供血动脉增多,血管管径增加,相互间吻合支增加,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供状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血管再通率高等优点,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方法 2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9例,女5例,ARCO分期标准Ⅱ期20髋,Ⅲ期4髋,应用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术后行患侧DSA检查。全部患者在术后6周~5年再次行患侧DSA复查。结果 2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充盈良好。术后6周DSA显示22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2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12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1例术后2年随访,DSA造影显示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行人工关节置换。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①旋股外血管升支解剖位置恒定,无较大变异,适于切取带血管骨瓣进行移植。②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重建股骨头内血运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亦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血供受阻是其基本病理。该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治疗较为棘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很少能够长期维持,仍有相当高的致残率。保存患者自身的股骨头、减少致残率,是临床极需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开展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14髋,随访1~5年,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血管介入治疗为该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本院2001年至今,通过对6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配合医护人员的观察、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禹旭  贺元茂  尹培荣 《贵州医药》2004,28(6):562-564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发病率较高,致残率也高。目前普遍认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望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及生物力学理论的发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放射介入技术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应用放射介入技术经旋股外侧动脉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28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观察造影时血管分布情况,并在注药前后相同时相上分别计数血管数目.6个月后复查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并计数血管数目,并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结果 近期疗效通过划线分区法观察血管数目增加显著,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结果比较,股骨头区血液供应明显改善.远期疗效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放射介入技术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改善股骨头缺血坏死局部血供,促进坏死骨质吸收和骨质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75髋),病因:创伤性20例(30髋),激素性15例(23髋),酒精性11例(16髋),特发性4例(6髋).按Steinberg分期标准,Ⅱ期27髋(36.0%),Ⅲ期38髋(50.0%),Ⅳ期10髋(13.3%).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78.5、65.4和57.4分.结果 游离腓骨手术时间为10~35 min,平均18 min.总手术时间为80~130min,平均95 min.50例(75髋)患者的X线片显示:60髋(80.0%)的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13髋(17.3%)无明显变化,2髋(2.7%)恶化;术后Ⅱ期平均为94.4分,Ⅲ期为86.0分,Ⅳ期为74.1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Heuter入路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经髋前Heuter入路治疗股骨头坏死8例(共9髋)。记录手术情况,术后行髋关节影像学评价和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年以上7例(7髋),X线摄片显示6髋移植腓骨存活并可见股骨头下骨痂形成,1髋无明显变化。Harris评分平均为Ⅱ期93.2分,Ⅲ期84分,分别较术前提高17.8%和22.3%。结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坏死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 《河北医药》2007,29(3):259-260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历来是骨科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随着基础医学和影像学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治疗手段以及诊断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巨大的进步.对股骨颈骨折后是否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概率, 也有了预期评价[1-3].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 死亡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骨基质缺血变性坏死,进一步发展致股骨头塌陷和囊性变,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遗留痛性骨性关节炎而致髋关节功能丧失,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生残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