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期常见的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且IM治疗不及时可转化为致死性IM,并同一些肿瘤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白血病、淋巴瘤等。1995年1月-1996年1月我们用阿昔洛韦(ACV)治疗IM30例剂量为15mg/kg.d稀释静点,连用7-10天,并与青霉素、病毒唑等一般治疗组对照,结果表明,该药可使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快速缓解,肝、脾、淋巴结较早出现缩小、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住院时间,随访半年无1例发生恶性病转变,通过观察总结,我们认为ACV治疗IM安全有效,是治疗IM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异常性传染病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 2 0 0 1年 1月~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6 9例IM患儿 ,应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 ,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IM患儿 6 9例 ,血清EBV IgM均阳性 ,周围血异常淋巴细胞计数均≥ 0 .1,均符合IM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治疗组 (IVIG组 )和对照组 (病毒唑组 )。IVIG组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2~ 12个月 12例 ,~ 3岁 11例 ,~ 7岁 9例 ,>7岁 3例。以发热、肝脾大为主 2 3例 ;发热、颈淋巴结大、咽峡…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诊断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6例怀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进行实验性检测。确诊的14例中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10%者3例,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9例,但抗VCA-IgM阳性为12例;因此测定EBV抗体才能真正提高诊断IM的水平,而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低,在非IM疾病中假阳性率高,特异性不强,作为IM的诊断指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传染病.现将我院1996年6月~1998年8月咽分泌物EBV-PCR阳性、同时血EBV-VCA-IgM阳性而确诊的96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7例,女49例;发病年龄:8mo~12a,其中<1aZ例,1~3a26例,~5a25例,~7a17例.~9a18例,~12as例。<5a53/96例(55.2%).≥5a43/96例(44.2%)。二、临床表现1.症状:发热91例(94.8%).上呼吸道感染68例(70.8%).其中鼻塞25例(26.1%).睑肿40例(41.7%),咽痛38例(39.6%),颈部包块25例(26.0%).…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34天,孕1产1,足月顺产,Ap-gar评分1分钟4分,5分钟6分。出生体重4200g。入院时日龄16天,因全身皮疹5天,发热3天入院。生后第11天起发现颜面部、 臀部散在芝麻大小暗红色皮疹,发热不规则, 最高达39.8℃。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好,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呈斑丘疹,疹间 皮肤正常,有互相融合趋势,无脱屑及溃烂, 压之褪色很快复原。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肋 下3.5cm可及,脾肋下2.5cm可及。实验室 检查:血象白细胞12.5×109/L,最高达32×109/L,其中淋巴细胞计数最高达13.9×109/L,血红蛋白139g/L,最低降至124g/L,血小板180×109/L,最低至73×109/L,肝功能受  相似文献   

7.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尚无特异性疗法,为探讨α-干扰素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近2年诊断明确的58例患儿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1)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2)外周血有一次查见异形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3)外周血有一  相似文献   

8.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方法 将92例IM患儿分成2个月~3岁,~6岁,~15岁3个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岁以下IM患儿占71%,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主.扁桃体有白色分泌物者以3岁以上儿童居多;眼睑水肿和皮疹在年幼儿多见.外周血白细胞年幼儿升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年幼儿偏低,血清ALT、AST在年长儿偏高,血清LDH在各年龄组均呈高值.年长儿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结果 阳性率高.结论 应重视IM某些临床特点,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误诊分析山东省立医院儿科(250021)彭京洪,尹洪臣,钟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简称IM)是EB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随访结果,以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儿童I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复习1999~2009年住院IM患儿病历,符合纳入条件并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共172例。根据患儿治疗方案,分为更昔洛韦组(49例)、阿昔洛韦组(72例)和对照组(51例)。更昔洛韦组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日10 mg/kg,分2次给予;7 d后改为每日5 mg/kg,每日1次;总疗程10~14 d。阿昔洛韦组予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日20 mg/kg,分3次口服;总疗程10~14 d。对照组仅使用对症治疗。观察各组热程、咽峡炎症状改善、肝脾淋巴结回缩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数回降时间及用药后粒细胞数改变等指标。远期随访包括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肝脾B超,并统计治愈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急性期3组在热程、咽峡炎的改善、肝脾淋巴结开始回缩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数降至10%以下的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至8年10个月,3组间治愈率、复发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与非抗病毒治疗对儿童IM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抗病毒治疗未能使IM患儿获益。  相似文献   

11.
1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血液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学的临床表现。结果 126例出现血液学表现(69.2%),及38例血液系统并发症(20.9%)。主要有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61.5%),贫血(15.9%),粒细胞减少症(15.4%),血小板减少症(9.9%),溶血性贫血(1.1%),Evans综合症(0.6%),类白血病反应(4.4%),全血细胞减少(0.6%),恶性组织细胞病(0.6%)。结论 传单可引起各种各样血液学并发症,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 ononucleo-sis,IM)是主要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之一,还可有多种其他病原引起,如巨细胞病毒(C M V)、鼠弓形虫(Toxoplasm a gondli)、腺病毒(A D 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支原体(M P)等。现将我科收集的102例具IM表现的患儿临床特征、病原学等资料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IM的患儿102例,其中男72例,女30例,男∶女=2.4∶1;年龄最小为37d,最大12岁,~1岁组26例(25.5%),~3岁组42例(41.2%),~6岁组19例(18.6%),~12岁组15例(…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V(Eps—tein—Barr virues,EBV)所致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除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外,还存在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增多。本病免疫功能的改变是目前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方法,检测IM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  相似文献   

14.
19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的并发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利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0年12日我院收治196例传单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83%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并发症发生率踟%,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眼睑水肿发生率19.8%,是传单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并发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系统占21%,而发生中枢系统并发症或多器官系统损坏者预后不良。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90%以上病例,其是诊断传单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无关。EBV—VCA—IgM的阳性率与病程、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尽管大多教传单呈良性临床经过,且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系统,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对EBV-VCA-IgM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该病病例可采用EBV抗原原位杂交或PCR扩增技术协助诊断。因此,提高时本病鼻废症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是EB病毒原发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目前此病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且重症病例增多,因此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及新的治疗方法、疫苗的研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玲  臧晏 《中国小儿血液》2000,5(6):268-269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但无特异性抗体或豚鼠肾吸附后抗体反应阴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我院儿科自1987~1991年共收治10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肾脏损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儿科(210006)孔晓红,顾旦平,潘淮宁,黎书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由EB病毒引起,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中肾脏损害较少,为0~13%,近期刘氏报道为45.8%,我院于1982年1月~...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损害5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常以发热、咽炎、外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等为主要表现,而有关心脏损害的报告较少。我院对1997年7月~1998年1月IM患儿59例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选符合以下3项诊断为IM的患儿,共59例:①发热、咽炎、外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