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兔退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月龄成年新西兰兔6只利用异常应力负荷及椎间失稳法建立新西兰兔腰椎椎间盘退变模型,病理切片确认模型成功后,取椎间盘分离软骨终板,将髓核及纤维环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将生长良好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与含药组。对照组细胞培养用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01的DMEM培养基;损伤组给予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与浓度为5μg/L的TNF-a混合的DMEM培养基;含药组为体积分数为0.01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加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与浓度为5μg/L的TNF-a混合的DMEM培养基。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兔退变椎间盘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的表达差别。结果对照组椎间盘细胞初期正常生长,增殖良好,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外基质胶原减少,细胞形态变化快。损伤组能够明显抑制椎间盘软细胞的增殖,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胶原数量减少明显,同时间点比较,细胞凋亡数量增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药组细胞增殖缓慢,细胞数量下降缓慢,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胶原成分下降不明显,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椎间盘细胞蛋白聚糖、Ⅱ型胶原mRNA表达下调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上调明显。与损伤组比较,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组椎间盘细胞蛋白聚糖、Ⅱ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下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抑制TNF-a诱导的兔退变椎间盘细胞损伤,起到延缓椎间盘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及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IGF-Ⅰ)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有效转染和表达.方法 将hIGF-Ⅰ基因构建在pcDNA 3.1质粒上,经FuGENE 6介导转入兔关节软骨细胞;设未转hIGF-Ⅰ基因软骨细胞作对照.转染后第3天用RT-PCR技术检测hIGF-Ⅰ、Ⅱ型胶原和聚合素在mRNA水平的表达,用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测定hIGF-Ⅰ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hIGF-Ⅰ在转染组中琼脂糖电泳318 bp处见到相应的目的 条带,而对照组未出现目的 条带;Ⅱ型胶原和聚合素在转染和对照组中以β-actin为参照半定量检测分别增加到1.3倍和1.4倍(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组细胞爬片有hIGF-Ⅰ表达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胞浆中未见棕黄色颗粒,转染组胞浆中出现大量的Ⅱ型胶原棕黄色颗粒.Western blot显示转染组细胞在7.6 KDa标记处有hIGF-Ⅰ的蛋白条带出现对照组则没有.结论 FuGENE 6介导的重组hIGF-Ⅰ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可有效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有效表达hIGF-Ⅰ及Ⅱ型胶原,表达的hIGF-Ⅰ能在mRNA水平上增加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合成,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金舒文  冯晶  刘伟 《中国药师》2021,(3):421-461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素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外基质退变的影响。方法:采用50μmol·L-1黄芩素处理正常髓核细胞,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髓核细胞的活性。将髓核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未做压力及黄芩素处理)、压力组(髓核细胞置于1 MPa高压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压力+黄芩素组(50μmol·L-1黄芩素预处理24 h后,置于1 MPa高压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 mRNA表达;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lagenⅡ、Aggrecan、MMP-3、MMP-1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Ⅱ、MMP-3水平。结果:黄芩素明显增强髓核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压力组的CollagenⅡ、Aggreca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NK蛋白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压力组比较,压力+黄芩素组的CollagenⅡ、Aggreca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NK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能改善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外基质的退变,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KGN)对终板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终板软骨以及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体外器官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退变组(穿刺注射生理盐水)、KGN处理组(穿刺注射100nmol/LKGN),利用HE染色观察终板软骨及椎间盘形态,番红一固绿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通过Realtime—PCR评价三组终板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退变组椎间盘髓核消失,终板软骨减少,发生明显退变,KGN处理组椎间盘结构较完整;番红一固绿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Reahime-PCR结果显示退变组终板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表达明显下调,KGN处理组中终板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表达上调;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体外穿刺及培养能够诱导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退变,小分子药物KGN能够促进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保护终板软骨及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5.
严慧深  卜平  全俊  曹烨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41-3042,304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椎间盘退变修复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Ⅱ型胶原的量效关系。方法 用细针抽吸髓核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体外培养MSCs,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腺病毒载体转染,标记MSCs。在模型构建成功2周后以每毫升5×106个细胞移植入退变椎间盘内。1、2、4、8周末用免疫荧光双染,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不同时间点MSCs中EGF、PDGF、HIF-1α、Ⅱ型胶原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移植后MSCs中EGF、PDGF的表达在2周时达高峰,分别为(28.92±5.66)%、(40.77±8.13)%,随后下降;HIF-1α、Ⅱ型胶原缓慢上升,8周时达峰值,分别为(55.35±14.06)%、(37.23±9.53)%,2~4周时上升速度最快。结论 早期(2周时)MSCs以分泌营养细胞因子效应为主,后期(4周后)以发挥自我分化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6.
赵家宁  徐宝山  曾超  杨强  马信龙  张春秋  李秀兰  张扬 《天津医药》2014,42(11):1076-1079,1154
目的探讨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经PKH26标记的兔髓核细胞初步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消化分离兔髓核细胞,培养获取P1代细胞,对P1代髓核细胞行番红O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KH26标记兔髓核细胞,MTT法检测标记前后髓核细胞增殖情况,将标记后的细胞接种支架,体外培养4 d后,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体内培养12周后,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1代髓核细胞番红O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标记后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均匀,标记前后髓核细胞光密度(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成像技术显示裸鼠皮下植入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呈现强烈荧光;HE染色见多孔支架内壁有大量髓核细胞填满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细胞周围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以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经体内培养形成的类髓核样组织,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髓核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PKH26荧光标记在牛尾髓核细胞的应用研究。方法 从牛尾椎间盘中分离髓核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1代髓核细胞进行番红O、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P1代髓核细胞进行PKH26荧光染料标记,并对标记后细胞的活性、荧光强度(0、14、28d)及增殖特性进行评估。结果 分离得到的髓核细胞数为1.56±0.35×106/g,倒置显微镜下,原代细胞4d开始贴壁,细胞成群生长,13d铺满瓶底,原代细胞、 P1代细胞均呈类软骨样细胞形态;P1代髓核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异染、番红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PKH26标记前后细胞活性均在95%以上,0d、14d、28d呈递减趋势,但28d时细胞仍可以检测出较强的荧光,标记后的细胞生长曲线与标记前的细胞生长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尾髓核组织中可以分离出数量满意的髓核细胞,而且具有软骨样细胞的表型,可以用作种子细胞;PKH26标记后的髓核细胞无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可以用作髓核细胞体内研究的示踪染料。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循环牵张微应变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与纤维环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人退变椎间盘组织来源于1例2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取材,病理学诊断评估其退变程度,无菌条件下酶消化法分别原代培养髓核与纤维环细胞,并对细胞系进行鉴定。将第3代细胞接种于硅橡胶膜载体上,利用EF3200力学试验仪搭载的BioDynamic生物反应舱系统,对其施加频率为0.25 Hz,应变为0、5万、10万和15万με的加载3 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微应变环境下2种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退变髓核与纤维环细胞应力加载后生长状态良好。随着微应变的增加,髓核细胞S期细胞比例在10万με、15万με时均高于纤维环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环细胞PI值在各微应变加载组均高于髓核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应变刺激对人退变髓核与纤维环细胞的增殖总体效应是一致的,但是相同的微应变刺激对纤维环细胞增殖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髓核细胞。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流式细胞术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纤维环细胞 牵张微应变 增殖指数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腺病毒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cDNA(adHGF)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 (MSC)后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 抽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骨髓 ,密度梯度离心获得MSC。取兔膝关节软骨 ,体外培养软骨细胞至第 3代。adHGF转染第 5代MSC ,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活力 ,阿尔新蓝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氨基己糖多糖 (GA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adHGF转染MSC后H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Ⅰ、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原代MSC为短梭形、簇状生长 ,传代细胞呈长梭形、旋涡样生长。adHGF转染前后细胞增生状态差异无显著性。MSC转染后GAG含量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SC转染前后I型胶原阳性 ,转染后Ⅱ型胶原弱阳性。转染后HGF表达量在转染 1周内最高 ,达 12 0 5ng/ml,并可持续至 6周。RT PCR表明MSC在adHGF转染前后均表达I型胶原 ,转染后微量表达Ⅱ型胶原。结论 M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自然转归是趋向于成骨。MSC不仅是HGF的源细胞 ,而且可作为靶细胞接受外源目的基因的转染并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Fas/FasL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检测退变髓核中Fas/FasL基因表达水平,阐明Fas/FasL基因的过度表达是导致髓核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腰椎间盘在Fas/FasL基因的过度表达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超常的凋亡,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甚或突出。方法选用20只清洁级成年日本大耳白兔,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2组,即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麻醉后,手术造成腰椎间不稳;并加以异常应力,以促进造模。对照组(n=10):对照组同法麻醉,作皮肤切口后直接缝合;两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术后1M、2 M随机各取5只兔子行病理学检查证明造模成功,同时检测两组动物髓核中Fas/FasL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术后2月模型组兔腰椎间盘2造模2月后,对照组兔腰椎间盘病理学检查无明显退变表现;而模型组造模2个月后,出现纤维环断裂,髓核向后突出,说明造模成功。2检测本实验提取的总RNA纯度高,RT-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紫外透射仪下可见扩增之特异产物条带,且目的基因片段产物与引物设计之目的片段大小完全吻合;Fas mRNA、FasL mRNA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髓核中有Fas/FasL基因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Fas/FasL基因的过度表达是导致髓核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腰椎间盘在该基因的过度表达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超常的凋亡,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甚或突出。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观察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乙醇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乙醇刺激组)、低剂量组(5 mmol/L3-MA+100mmol/L乙醇)、高剂量组(10mmol/L3-MA+100mmol/L乙醇)。RT-PCR分析各组HSC活化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SC中自噬水平标志蛋白LC3Ⅱ、α- SMA、Ⅰ型胶原表达;MTT法检测3-MA对乙醇诱导的HSC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α- SMA、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及LC3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却显著减少(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α-SMA、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及LC3Ⅱ表达量逐渐减少(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中α-SMA、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及LC3Ⅱ表达减少(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加入3- MA处理后的HSC增殖显著减少(P<0.05)。结论3-MA可抑制乙醇诱导的HSC-T6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α- SMA、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HSC增殖,且高剂量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fluzine,D i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 iac fibrob 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B,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D ip对CFB增殖的影响;羟脯氨酸测定检测CFB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RT-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经典型蛋白激酶Cα亚型(cPKCα)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 ip能明显抑制AngⅡ诱导CFB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或P<0.01)。②CFB细胞G0/G1期百分率随D ip浓度增加而增加,S期、G2/M期百分率和增殖指数随D ip浓度增加而减少,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③D ip能降低PCNA蛋白表达,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D ip能够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和TGF-β1mRNA的表达(P<0.05或P<0.01)。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 ip(10、100μmol.L-1)组ERK1和cPKCα阳性表达低于AngⅡ组(P<0.05或P<0.01)。结论D ip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的增加而起到了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其抗纤维化作用与其降低TGF-β1基因表达以及抑制cPKCα、ERK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c)相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肽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CFB,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MTT法检测CFB的增殖;羟脯氨酸测定检测CFB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间质胶原酶(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27^kip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一定浓度范围里,crocetin能抑制AngⅡ引起的CFB增殖和胶原合成,并呈剂量依赖;(2)CFBG0/G1期百分率随crocetin浓度增加而增加,S期、G2/M期百分率和增殖指数随crocetin浓度增加而减少,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Crocetin能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TIMP1、TGF-β1的表达,提高MMP-2的表达;(4)Crocetin能增加P27蛋白表达。结论:Crocetin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合成起到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分泌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复方乳酸钠(LR)血液稀释时在体内的容量动力学特征.方法 2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行高容血液稀释(HVHD),30 min内恒速输注LR 30 ml/kg,继续观察60min后进行全麻诱导.Ⅱ组行等容血液稀释(NVHD),先行采血10 ml/kg,后按Ⅰ组方法 输注LR.输液前及输液开始后的90min内,每5分钟测定血红蛋白(Hb)及细胞压积(Hct), 并记录总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数据.用容量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结果 B组容量增加和容量扩张效力显著大于Ⅰ组(P<0.05).Ⅰ组输注结束时的液体保留率只有38%,明显低于Ⅱ组的60%(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 :Ⅰ组的目标容积(V)、清除率(K_r)明显比Ⅱ组大(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 :Ⅰ组的中央室目标容量(V_1)、周边室目标容量(K_r)和液体转移系数(K_1)也明显比Ⅱ组大(P<0.05).结论 与HVHD比较,NVHD容量扩张效力高.  相似文献   

16.
汪敏  赵敏 《安徽医药》2018,22(4):631-634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简称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简称sFGR)的围生儿结局、临床处理及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30例单绒毛膜双胎sFGR的临床资料,根据脐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分为Ⅰ、Ⅱ、Ⅲ型.结果 30例单绒毛膜双胎sFGR中,Ⅰ型患者13例,围生儿均存活;Ⅱ型患者10例,发生一胎胎死宫内4例,3例存活胎围生期均死亡,1例孕中期引产,出生后放弃抢救死亡1例,2例围生儿均死亡;Ⅲ型患者7例,发生一胎胎死宫内2例,1例存活胎围生期死亡,1例孕中期引产,出生后放弃抢救死亡1例,2例围生儿均死亡.Ⅰ型大胎体质量明显大于Ⅱ、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小胎体质量明显小于Ⅰ、Ⅲ型(P<0.05),Ⅱ型胎儿体质量差值明显大于Ⅰ、Ⅲ型(P<0.05).Ⅱ、Ⅲ型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Ⅰ型(P<0.05),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正常者(P<0.05),发生sFGR<26周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发生sFGR≥26周者(P<0.05).结论 Ⅰ型围生儿预后最好,Ⅱ、Ⅲ型围生儿预后较差.Ⅱ型和Ⅲ型、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及发生sFGR<26周是导致单绒毛膜双胎sFGR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贫血(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emia,RA-A)的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和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150~ 17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在大鼠左后肢足趾注射生理盐水0.625 ml/kg;模型Ⅰ组同一部位注射2.5 mg/ml的Ⅱ型胶原1.5 ml与5 ml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乳化液0.625 ml/kg;模型Ⅱ组在模型Ⅰ组的基础上,于大鼠左侧大腿肌肉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25 μg/kg构建大鼠模型.分别测定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以关节肿胀度和大鼠体重;并于造模第39天,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IL-1、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及大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造模第2、5、10、17和39天模型Ⅰ组和Ⅱ组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踝关节肿胀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第10、17和39天,模型Ⅱ组RBC和HG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Ⅰ组(P<0 01),且模型Ⅰ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第39天,模型Ⅱ组IL-6、IL-1、TNF-α和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Ⅰ组(P<0.01),且模型Ⅰ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Ⅱ组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损伤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Ⅰ组严重.结论 本研究方法成功获得RA-A的动物模型,是适合研究RA-A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Ⅱ (IGF Ⅰ ,Ⅱ )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组初次诊断的 2型糖尿病病人 6 8例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4 3例。糖尿病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5~ 10mg ,每日 1次 ,早餐前服用 ,疗程 4wk。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IGF Ⅰ和IGF Ⅱ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 ,糖尿病组治疗前FINS ,IGF Ⅰ ,IGF Ⅱ水平较低 ,FBG和HbA1c水平较高 (均P <0 .0 1)。治疗后 ,FBG和HbA1c下降 ,FINS ,IGF Ⅰ ,IGF Ⅱ升高 (P <0 .0 1)。结论 :每日服用 1次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以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血清IGF Ⅰ和IGF Ⅱ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