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胆疾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胆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γ-GT含量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γ-GT升高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并且呈现出结石性胆囊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γ-GT升高组患者CD3+、CD4+、CD4+/CD8+、NK,含量均明显低于γ-GT正常组;CD8+含量明显高于γ-GT正常组.结论 肝胆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γ-GT水平明显升高,且γ-GT水平越高、机体免疫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ACE、TACE PEI及PEI三种介入方案对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住院进行TACE、PEI或TACE PEI介入方案治疗的PLC病例,记录患者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AFP及B超、CT等检查情况并术后随访4~12周,复查实验室指标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三组的疗效以TACE PEI组最好(P=0.000),生存率以TACE PEI组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P<0.05)。AFP改善以TACE PEI组为最佳(P=0.000),肝功能分级改善率亦以TACE PEI组为最高(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无癌栓、治疗后肿瘤缩小率、TACE次数、是否行TACE PEI治疗、治疗后AFP值及肿瘤直径;多因素分析示:有无癌栓、是否行TACE 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 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少数患者可达临床治愈标准,生存期大于5年。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 PEI治疗者的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FEP-BYO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5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门静脉癌栓的血流变化,癌栓回声改变及癌栓大小的改变以及患者肝功能、腹水变化情况等.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门静脉内癌栓回声增强,癌栓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门静脉血流改善,腹水减少,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用FEP-BYO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安全无创、疗效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临床指标、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组织微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71例肝癌组织中VEGF、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EGFR ,bFGF、PD -ECGF的表达 ,利用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癌组织的新生血管 ,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算每个视野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1)免疫组化表达 :71例肝癌组织中VEGF,PD -ECGF ,EGFR,bFGF,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4 %、73.2 %、54.9%、20.1%、90 % ;(2)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 :根据MVD中位值分组 (血管数≤40为1,41~79为2 ,>80为3) ,(以中位值分组 ,就只能分为2组 )与MVD明显相关有VEGF(P=0.003) ,PD -ECGF(P=0.001) ,EGFR(P=0.004) ,MVD与bFGF和PCNA的表达无关 ;(3)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的VEGF、微血管密度和有无微血管癌栓与患者的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微血管癌栓、VE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结论 :肝癌组织中的VEGF、微血管密度和有无微小癌栓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可作为提示手术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肝病诊断中的八项指标,包括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谷酰转肽酶(γ-GT)、前清蛋白(PA),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找出八项指标在肝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8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60例正常人,使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中的八项生化指标和常规肝功能项目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LP、5'-NT、AFU、ADA、γ-GT显著增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显著增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LP、AFU、ADA、γ-GT升高,肝癌时TBA、5'-NT、AFU、ADA、γ-GT升高,各种肝病患者中CHE和PA都有所降低。结论: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FU、ADA诊断价值较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诊断价值较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DA、CHE、PA诊断价值较高;肝癌患者中5'-NT、AFU、γ-GT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肝癌患者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5.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2%和5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早期复发与下列5个因素有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管癌栓、有无结节融合。结论:大肝癌有血管癌栓是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术后生存和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独立影响的预后因素.结果 24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术后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3.0%和39.5%;术后3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9.4%和71.6%.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生存期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和术中是否输血;而肿瘤大小、卫星灶、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和术中是否输血则是独立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包膜、卫星灶、门静脉癌栓和术中输血是与HCC患者术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早期发现和术中规范操作是改善HCC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河北医药》2012,34(9)
目的 探讨分化相关基因NDRG1和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DRG1和Hpa在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NDRG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无关,而与门静脉有无癌栓,肝内或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A蛋白表达水平与有无癌栓无明显相关性(P>.05),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转移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NDRG1和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 NDRG1和Hpa可能作为潜在癌基因在肝癌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NDRG1和Hpa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8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α-岩藻糖苷酶(AFU),腺苷酸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前清蛋白(PA)等8项生化指标在临床肝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16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8项生化指标和肝常规检查,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E、PA在肝病发生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急性肝炎表现为TBA、ALP、5'-NT、AFU、ADA、γ-GT,慢性肝炎表现为TBA、γ-GT,肝硬化表现为TBA、ALP、AFU、ADA、γ-GT,肝癌则表现为TBA、5'-NT、AFU、ADA、γ-GT显著升高。结论:在进行肝病诊断时,急性肝炎应该优先考虑AFU、ADA、TBA指标,慢性肝炎应该优先考虑TBA和γ-GT指标,肝硬化应该优先考虑TBA、CHE、PA、ADA指标,而肝癌则应该优先考虑5'-NT、AFU和γ-GT指标。  相似文献   

10.
汪艳  陈乐 《安徽医药》2016,20(11):2163-216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 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2)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54例应用索拉非尼治疗3个月以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析其客观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54例患者服药1.5月后疾病控制率(DCR)为88.9%,服药3月后DCR为72.2%,患者的中位TTP为6.0个月(1.5~11.5个月),中位OS为11.0个月(3.0~40.0个月)。单用索拉非尼和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位TTP和OS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索拉非尼治疗时间〈4.5月的患者,中位TTP和OS均较索拉非尼治疗时间≥4.5月的患者显著缩短(P〈0.01),治疗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1患者TTP和OS均较治疗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1患者显著缩短(P〈0.05)。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是索拉非尼治疗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结论索拉非尼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癌,不良反应可耐受。单用或联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相当,索拉非尼治疗时间及患者治疗前血清AFP水平与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0例PHC、13例良性肝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肝肿瘤患者(P〈0.01),并与肿瘤直径、AFP水平、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结论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MP-9、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组织中MMP-9、p53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MP-9、p53蛋白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MP-9、p53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组织MVD、肿瘤大小、侵袭行为(血管侵犯情况和肿瘤包膜)等有关(P<0.05).MMP-9表达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MMP-9EM和p53均为反映PHC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膦甲酸钠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 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使用膦甲酸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人口学特点、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膦甲酸钠的患者共1296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5例(1.15%),大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宁夏回族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40例宁夏回族肝癌患者和260例汉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0例回族原发性肝癌患者农民93例(66.4%).同期260例汉族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农民128例(49.3%).合并2型糖尿病回族26例(18.6%);汉族15例(占5.8%).住院后放弃治疗者回族33例(23.6%);汉族12例(占4.6%).确诊原发性肝癌后1~2年存活率回族59.7%,汉族74.2%.回汉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回族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农民较多,与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手术率较低,住院后放弃治疗者较多,确诊后1~2年内存活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 (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sV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VEGF、sV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PHC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VEGF、sVCAM-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 0.05); PHC患者治疗两周后血清IL-18、VEGF、sVCAM-1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较正常对照组仍有升高趋势(P均<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8、VEGF、sVCAM-1水平增高,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与临床病理、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情况,并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近期疗效和预后情况.研究NSCLC脑转移患者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与临床病理、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脑转移NSCLC患者的癌胚抗原(CEA)水平和腺癌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脑转移NSCLC患者(P<0.05).临床治疗有效患者的CE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治疗进展者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腺癌患者的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其他患者(P<0.05).NSCLC脑转移患者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CEA水平也逐渐上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健康状态评分、脑转移病灶数目、CEA水平以及放疗均为影响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EA与NSCLC脑转移患者的病理特征和近期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为影响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1月1日-2012年9月1日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1286例鼻咽癌患者的病理类型、血清EBV-IgA检测结果、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复发、远处转移等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组间生存率差异。 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影响鼻咽癌的预后因素( P<0.05),而性别、病理类型、血清EBV-IgA阳性、治疗方式等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综合治疗比单纯放疗预后好,性别、病理类型、血清EBV-IgA阳性对鼻咽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并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以患者这半年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72.11±4.23)岁;预后良好组(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72.67±4.28)岁。对两组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血清cTnI、NT-proBNP、尿酸水平单一以及联合对预后效果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正态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的定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TnI、NT-proBNP以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效果好的患者(均P<0.0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血清NT-proBNP以及尿酸水平。血清cTnI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灵敏度为0.657,特异度为0.822;血清NT-proBNP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上述指标分别为0.980,0.943,0.956;血清尿酸水平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上述指标分别为0.830,0.943,0.578;而三组指标联合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的上述指标为0.996,0.971,0.956。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TnI、NT-proBNP以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效果好的患者,且血清NT-proBNP以及尿酸水平是预后效果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三者均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且三者联合时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1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6例患者终止妊娠设为终止妊娠组,其余361例患者未终止妊娠设为对照组。分析终止妊娠组患者孕周构成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51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30.17%的患者选择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孕周主要为≥35周及32周~34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氧合指数(PaO 2/FiO 2)、血红蛋白、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会诊时孕周和临床预测胎儿预后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有密切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龄、低PaO 2/FiO 2、低血红蛋白、高SCr、会诊时孕周<24周和临床预测胎儿预后不佳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率较高,其中低龄、低PaO 2/FiO 2、低血红蛋白、高SCr、会诊时孕周<24周和临床预测胎儿预后不佳为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对该类患者加强监测,规范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