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数据库中筛选出519例严重ADR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519例严重ADR病例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发生严重ADR的比例很高,占75.3%.引起严重ADR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抗肿瘤药物153例(23.25%),抗生素118例(17.93%)和中药注射剂41例(6.23%).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是发生严重ADR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发生严重ADR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占76.75%.严重ADR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为用药当天,甚至用药后几分钟,最长的993天.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系统均有累及,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比例最高,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病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严重ADR的认识,一旦发生ADR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进展为严重ADR,同时要加强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9年我院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上报的18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更高(82.51%);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9.7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38.25%),其次是消化系统(18.03%);严重的ADR及新的ADR所占比例分别为2.19%和22.40%。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更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院1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上半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汇总统计上半年上报的17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严重的ADR及ADR前10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高年龄段(>60岁)发生率高;男女ADR发生率相当;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94.35%);涉及的药品共有8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5种(占40.23%),共82例(占46.33%),位居首位;ADR类型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5.76%);新的、严重的ADR 45例(占25.42%);ADR排序第1位的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孝虹 《中国药业》2012,21(5):38-3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至少2011年8月上报的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l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4种,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占72.27%),抗感染药物引发的比例最高(占44.09%),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36%).结论 临床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的7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涉及药物品种33个,抗菌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6.84%);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导致的ADR比例最多(占7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6.58%).结论:应高度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合理用药教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和特点,总结规律,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某院2009年至2011年3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系统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86.77%),其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ADR185例,占比最大(58.73%),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282例,占77.69%。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应予重视,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43例血液系统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给药剂型与途径、临床表现、药品品种、临床转归情况、是否超说明书使用等。结果一般ADR 313例(70.65%),严重ADR 130例(29.35%);男258例(58.24%),女185例(41.76%);60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最高(53.05%)。涉及药品品种10类61种,最多为抗肿瘤药(51.92%);药品剂型以注射剂(59.14%)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60.72%)为主;用药后0~3 d内发生ADR(223例)比例最高;39例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以血小板减少/出血和凝血障碍为主;痊愈124例(27.99%),好转278例(62.75%),未好转31例(7.00%),不详10例(2.26%)。结论血液系统ADR比较严重又比较隐秘,应加强防范与治疗,以减少及预防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家跃 《安徽医药》2007,11(11):1053-1054
目的分析宿州市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本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宿州市立医院2006年收集的168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占首位,应用的药物中为抗感染药(101例,占60%)占很大比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6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注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14例神经系统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13类药物,52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18例,占15.78%),其次是眼用药物(16例,占14.04%)和消化系统药物(13例,占11.41%)。静脉用药引发神经系统ADR最多(93例,占81.58%)。ADR均较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头痛、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 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0例,占85.2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2009年各科室呈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49.69%,91.41%为静脉给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1%),严重程度多为一般;因果关系评价肯定9例,很可能24例,可能128例。结论本院应加大对抗感染药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头孢呋辛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的107份头孢呋辛ADR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ADR/ADE报告中,给药方法不合理102例(95.33%),超药品说明书中推荐剂量用药28例(26.17%),无指证用药11例(10.28%)。结论:头孢呋辛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合理使用头孢呋辛,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3,(42):3999-4001
目的:了解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收集并上报的18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3岁患儿比例最高(29.83%);ADR涉及药品种类有34种,抗感染药物占13个品种(124例,占68.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68例;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有121例;严重ADR占19.89%,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最多(44.44%)。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商丘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10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ADR共涉及药品48种,静脉给药途径所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占38.24%;中药制剂占30.4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高。提醒临床应密切关注药品ADR,加强药品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格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上报的134例ADR报告申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ADR严重程度、给药途径以及引起ADR药物的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99%),女性63例(47.01%);年龄最小16 d,最大96岁,年龄分布无差异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例次较高(119例);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茼药物引起ADR例次较高(35例),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3例);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为主(38.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1.27%);严重的ADR共5例(3.73%).结论:应重视抗茼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10年度收集上报的31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ADR报告中,0~12年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224例,占72.02%;其中,以喹诺酮类(42.48%)和头孢菌素类(29.5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0.13%),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19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