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云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20):38-41
目的 探讨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55例行下眼袋整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结膜入路整形术,对照组患者行皮肤入路整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及下眼袋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率93.3%高于对照组的68.0%,下眼袋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眼睑外翻、流泪、水肿、异物感、皮肤瘢痕、感染、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0、6.7%、3.3%、6.7%、0、3.3%、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8.0%、24.0%、28.0%、24.0%、20.0%、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框下凹陷、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过程、术后恢复过程、术后恢复效果及总体评价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29±1.43)、(98....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且保留眶隔脂肪整形术的具体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眼袋突出者分组:眼睑整形组(36例)、释放整形组(36例),对眼睑整形组患者所用的整形术为:眶脂去除+支撑固定术。对释放整形组患者所用的整形术为:经结膜入路进行脂肪释放并对眶隔脂肪予以保留类的整形术。之后,比较眼睑整形组患者和释放整形组患者的整形成效。结果释放整形组患者的整形成效、切口恢复情况比眼睑整形组的患者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且对眶隔脂肪予以保留的眼袋整形术所体现的整形成效更好,能使眼袋突出者的症状得到很好地改善、恢复,可避免由于去除脂肪后造成的远期眶隔凹陷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一穹窿间手术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20例经胼胝体一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8例,无死亡病例;其中颅咽管瘤12例,星形细胞瘤6例,垂体腺瘤2例。术后出现多饮、多尿、电解质失调患者14例,短期缄默症患者3例,术后浅昏迷患者1例(术后48h内),高热、嗜睡及轻微精神症状2例,经积极治疗均在1—3周后出现明显好转。结论经胼胝体一穹窿问人路利用解剖生理间隙进行操作;对第三脑室的暴露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对周围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经积极治疗多可恢复,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囊肿均顺利去顶,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35min,术中出血量10~8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3~10d,所有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随访1~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入路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20例均在全麻下用自制水囊建立后腹膜腔,距肾实质5mm用电钩或电剪切除囊壁。结果所有囊肿均顺利去顶,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35min,术中出血量10~8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3~10d,所有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随访1~12个月,20例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后入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期颅咽管残存上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儿童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内肿瘤之一占16%。儿童颅咽管瘤多为釉齿质型,并且全部有钙化,90%以上有囊变。颅咽管瘤生长于鞍区和(或)鞍上区。瘤体大小和肿瘤生长方向各异,可长向鞍上、第3脑室底、 相似文献
10.
阮庆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9)
目的 观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第三脑窒内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术野暴露范围大,提高了全切率的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阮庆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3):133-134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第三脑窒内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术野暴露范围大,提高了全切率的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肾囊肿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脐白线人路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双肾囊肿。结果全组49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后随访6~12个月B超复查无囊肿复发。结论瘢脐白线人路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双肾囊肿具有操作便捷、时间短、损伤轻、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疤痕隐蔽、易于学习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DL量表评分5级分法对术后存活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死亡0例,长期卧床2例,ADL量表评分5级分法评估如下:Ⅰ级14例,Ⅱ级7例,Ⅲ级16,Ⅳ级3,Ⅴ级2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及彻底止血,减轻术中脑组织牵拉损伤及术后脑水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提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疗效优、预后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24例。前路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obb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术前Cobb角分别为(26.41±4.23)、(27.87±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前路组的Cobb角分别为(15.25±1.92)、(16.68±1.39)°,后路组的Cobb角分别为(4.12±1.85)、(5.51±1.21)°。术后1周、12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方式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无差异,但后路手术对脊柱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前路手术,且后路手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小骨瓣外侧裂入路与传统去骨瓣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去骨瓣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清醒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术后7d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清醒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术后7d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恢复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恢复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能够明显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在睑袋伴泪沟畸形患者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将应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行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治疗的睑袋伴泪沟畸形的4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常规行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治疗的睑袋伴泪沟畸形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泪槽相关表面解剖结构比例、术后B...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TLICS评分≤4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就诊的74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案确定分组,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2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使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保守组使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锥后凸Cobb角、伤锥前缘高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为(16.41±3.56)分、(2.35±0.27)分,VAS评分分别为(2.34±0.42)分、(2.75±0.56)分,分别低于保守组的(19.21±3.03)分、(4.80±1.39)分、(4.23±1.27)分、(3.67±0.81)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伤锥后凸Cobb角分别为(3.12±1.26)°、(3.46±1.43)°,分别小于保守组的(19.2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