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爱丽  杨晶 《医药世界》2007,(9):108-10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三烯B4(LTB4)含量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2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IL-17、LTB4含量,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LTB4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COPD缓解患者血清IL-7、LTB4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OPD患者血清LTB4、IL-17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LTB4、IL-17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IL-17含量与LTB4含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IL-17、LTB4可以趋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呼吸道,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患者90例(COPD组),按肺功能结果又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相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比较2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COPD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OPD组血清IL-17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血清IL-17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781,P〈0.05)。COP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A1组)、100例稳定期患者(A2组)及100例健康人(C组)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IL-17水平。并作肺功能检查,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FEV1%)。结果 A1组血清IL-17明显高于A2组[(73.1±58.4)pg/mlvs.(34.8±21.6)pg/ml](P<0.01),A2组血清IL-17高于C组[(16.4±7.6)pg/ml](P<0.01)。A1组血清IL-17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夏婧  周影娜  张湘燕  张程 《贵州医药》2011,35(8):691-694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水平,对IL-17,MMP-9在COPD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COPD组),并按肺功能分级分为Ⅰ级(轻度组),Ⅱ级(中度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患者病情改善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I...  相似文献   

6.
袁菲  陈慧  朱丹  陈芙蓉  余岚  陈卫松  徐继林 《江苏医药》2021,47(12):1219-1222,封2
目的 探讨IL-17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47例(COP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15例(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IL-17A基因rs2275913、rs197422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急性加重期、32例缓解期COPD患者和20名健康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和TNF-a。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49.5±15.6)和TNF-a(37.2±11.1)及缓解期组血清IL-6(18.4±5.3)和TNF-a(27.7±7.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L-6(8.0±2.3)和TNF-a(21.6±8.2),急性加重期组又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IL-6和TNF-a呈正相关(r=0.610,P<0.05)。结论 IL-6和TNF-a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与COP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规律,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IL-2、sIL-2R的含量。结果COPD组IL-2含量为(65.66±12.98)pg/ml,与健康对照组(128.15±17.12)p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sIL-2R含量为(98.61±14.12)pg/ml.与健康对照组(91.01±9.98)pg/ml相比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COP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患者IL-2、sIL-2R含量在COPD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3和IL-17A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对象一般资料,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FeNO检测和肺功能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6水平。对患者出院后1年进行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加重,将患者分为急性加重发生组46例,急性加重未发生组37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FeNO、IL-6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ROC曲线分析FeNO、IL-6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FeNO、血清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显著降低(P<0.05);FeNO、IL-6水平与COPD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血清瘦素、白介素8(IL-8)及白三烯B4(LTB4)含量变化。同时观察COPD患者血清瘦素与IL-8及LTB4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缓解期患者各38例,健康对照者3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采用双抗加心ELISA法测定IL-8和LTB4含量。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瘦素、IL-8和LTB4含量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清瘦素、IL-8和LTB4含量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LTB4含量均与瘦素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参与了COPD炎症过程,而与IL-8和LTB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无其它炎症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40例,其中吸烟者20例,非吸烟者20例,缓解期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对象40人,无吸烟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I SA)对各组COPD患者的血清IL-17和ICAM-1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2)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组血清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3)急性加重期吸烟组患者血清IL-17、ICAM-l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4)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与ICAM-l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507,P均〈0.05),且在急性加重期这两个因子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4,0.367,P均〈0.05),与P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6,-0.366,P均〈0.05)。结论 (1)IL-17和ICAM-1可能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且与疾病分期及缺氧严重程度相关。(2)IL-17可能促进ICAM-1的表达,二者均与COPD全身炎症相关。(3)吸烟是促进COPD患者IL-17和ICAM-1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白三烯C4(LTC4)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方法COPD组34例,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和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LTC4和NE蛋白的含量。结果血浆LTC4蛋白的含量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158.17±14.63)pg·mL^-1和缓解期(68.73±14.62)pg·mL^-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1.02±7.15)pg·mL^-1(均P〈0.01),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血浆NE蛋白的含量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219.92±31.66)ng·mL^-1和缓解期(95.43±10.39)ng.mL^-1高于健康对照组(73.39±18.71)ng·mL^-1(均P〈0.01),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COPD患者血浆LTC4和NE蛋白的含量升高,即使在缓解期也高于正常。LTC4和NE可能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按入院及门诊就诊顺序选择COPD患者90例,分为两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n=30),COPD缓解期组(n=60).选择正常健康人60例,分为两组;老年健康组(n=30)、非老年健康组(n=30),均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CRP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所有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测定患者的血清IL-8、CRP,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对是否合并血糖水平异常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与COPD严重程度呈负线性相关;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vs.75%,P<0.01);稳定期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8为(123.25±18.50)、(158.61±11.27)ng/L,CRP为(20.35±12.46)、(31.68±10.23)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Vl、FEVl/FVC(%)为1.66±0.45、82.04±10.65,对照组为1.49±0.50、76.63±1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B1用于COPD的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抑郁焦虑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钱会  桂淑玉 《安徽医药》2012,16(8):1126-112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与血PaO2、PaC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时在未吸氧状态下检测动脉血气分析,于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缓解时分别检测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并与33例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T3、FT3、T4、FT4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1周后,33例病情缓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T3、T4与PaO2呈正相关,血清T3与PaCO2呈负相关,TSH在各组中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明显变化,与PaO2、PaCO2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动态观察血清甲状腺素的变化,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轻重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A two-par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ophylline serum concentration data at a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 The investigation was unique in its use of ambulatory patients instead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for assessing the use of laboratory tests. As has been found in other studies that examined different drugs and involved hospitalized subjects, this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the ordering, applic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these data when judged against established criteri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ppropriate use of these drugs between physicians specializing in pulmonary versus general medicin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also are the findings that confirm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er use of these tests and improvement in patient outcome, and the demonstr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nical symptoms and subtherapeutic and toxic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heophylli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