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2组均接受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0.8%~3.0%异氟醚的全身麻醉。术毕时,A组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μg/L,B组靶控输注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观察并记录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患者躁动发生率,用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吸痰、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升高,患者躁动发生率,需用镇痛和镇静药处理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或〈0.01);2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可使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提高,降低颅脑手术后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刘栋  罗勇  覃宝全  霍少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93+95-93,9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47例ASAⅠ~Ⅱ级颅内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采用帕瑞昔布钠40mg注射,对照组23例患者注射0.9%NaCl溶液,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导管拨管时(T3)的MAP、HR及两组患者T2、T3时的IL-6、Cor、Glu水平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治疗组于T2和T3两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躁动出现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追加镇静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Cor及Glu水平在T2和T3两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明显抑制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芬太尼皮下注射对老年人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方法:选择80例ASAⅠ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年龄65Ⅲ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年龄6585岁,术中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经三角肌皮下注射芬太尼2μg/kg,观察麻醉前(T0)、全麻诱导后5 min(T1)、术中(T2)、术毕前30 min给药时(T3)、术毕停药时(T4)、拔管前(T5)、拔管时(T6)、拔管后10 min(T7)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观察苏醒期躁动的情况(躁动评分RS)。结果:80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后5 min,其HR、B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各时点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快而彻底。结论:术毕前30 min皮下注射2μg/kg芬太尼预防老年人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确切,对患者苏醒期无影响,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9月~2004年9月,我们行长时间颅脑显微外科手术147例,患者术中经过平稳,能短期内苏醒,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氯胺酮0.5mg/kg,B组氯胺酮1.5mg/kg,C组0.9%生理盐水5mL,每组1/3剂量在推注雷米芬太尼前给予,余下2/3剂量加入雷米芬太尼混合输注。记录全麻开始前5min(T_1)、给药后1 min(T_2)、给药后30 min(T_3)、术毕停药后5min (T_4)、拔管后1min(T_5)、拔管后20min(T_6)各时间点MAP、HR、SPO_2,以及患者拔管后1、3、6、12h的VAS视觉模拟评分,T_4、T_5、T_6、1h、3h躁动评分(RS)。结果三组各项指标T_(1~6)时MAP、HR、SPO_2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_4、T_5、T_6时MAP、HR均高于A、B组(P<0.05)。患者苏醒后各时间点VAS视觉模拟评分、躁动评分(RS)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可能与患者疼痛或痛觉高敏有关。氯胺酮超前镇痛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与所用氯胺酮剂量无关,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迁延性昏迷是长期意识障碍对外界失去反应的状态,主要是由于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损伤所致。脑外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是导致脑外伤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昏迷患者早日苏醒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长期昏迷患者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同时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7.
章放香  殷瑞香  马熠 《江苏医药》2005,31(5):379-380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都是超短效的静脉麻醉药,两者复合的靶控输注(TCI)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通过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为神经外科麻醉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儿童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3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惠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N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静脉复合全麻,T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1.0 mg/kg曲马多,N组为空白对照.记录曲马多给药前、给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组用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 HR、BP明显低于N组(P<0.01),T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P<0.05).结论:全麻腹腔镜手术中超前应用曲马多能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萍  汪辉  朱牡丹 《安徽医药》2011,15(3):361-362
目的比较芬太尼恒速注射和间断注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芬太尼恒速注射组和间断注射组,各21例,比较两组苏醒质量。结果芬太尼恒速注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指令反应恢复和拔管时间等以及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均明显低于芬太尼间断注射组(P<0.05)。结论芬太尼恒速注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明显优于芬太尼间断注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开颅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用于脑科术后镇痛镇静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4组,S0、S1、S2和S3组,每组20例。在硬脑膜缝合结束时,S0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而S1、S2和S3组分别静脉输注舒芬太尼2 mL(0.1μg/kg,0.15μg/kg,0.2μg/kg),四组患者同时均给与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T0、拔管前2 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5 min(T4)及拔管后10 min(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后5、10、30 min及拔管后1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围术期发生不良反应例数。结果对照组S0组在拔管时、拔管后1 min心率和平均运脉压比拔管前明显加快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S2组和S3组在拔管时、拔管后1 min、5 min比S0组增高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3组比S1组和S2组增幅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拔管后10 min时基本稳定同术前和拔管前;只有S3组拔管后10 min SpO2明显降低,与拔管前及拔管后的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用药组S1组、S2组和S3组与S0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3组的VAS评分比S1和S2组各时间点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3组镇静评分在拔管后比S0组、S1组和S2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的发生率S3组比S0、S1和S2组明显增加,躁动发生率S1、S2和S3组比,S0组明显降低,术后寒颤S3组比S0组明显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各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躁动和寒颤的发生S1组、S2组和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舒芬太尼复合帕瑞昔布钠用于开颅手术苏醒期安全有效;舒芬太尼采用0.15μg/kg的剂量能维持较好的循环稳定,有效控制术后躁动的发生,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苏醒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是较为安全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每日唤醒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纳入研究100例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均为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镇痛和镇静,在此基础上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不予以唤醒,实验组50例患者予以每日唤醒,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实验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2)实验组患者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实验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4.0%)较对照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每日唤醒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改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缩短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降低停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开颅手术中发生颅内感染的25例病例,总结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25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治疗9例,应用比例最高,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幕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8.7%,幕上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2.5%(P〈0.05);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6.2%,非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2.2%(P〈0.05);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将手术时间分为〈3h、3~6h和〉6h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将其分为〈3d、3~7d、〉7d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手术、幕下开颅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停留颅内引流管时间长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要结合抗生素的耐药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郑萍  张正明  余宗圣 《江苏医药》2021,47(5):506-508
目的 观察用熟悉的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围麻醉期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实施熟悉的语言唤醒:术前1 d通过访视和患者建立融洽关系;术毕,在麻醉药停止使用后,用其熟悉的声音呼唤其姓名,每隔15~20 s呼喊1次,...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异氟烷、七氟烷两种吸入性麻醉药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S-100β蛋白、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探讨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全身诱导麻醉后分别以异氟烷、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麻醉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于手术麻醉前(T0)和手术后6 h(T1),1 d(T2),3 d(T3),5 d(T4)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并采用MMSE评分法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计算POCD发生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的浓度。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2)术前两组的MMSE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 d和3 d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且术后5 d内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3)A组术后1 d和3 d时,血清S-100β、IL-1β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6 h,1 d,3 d时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A组比B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可引起老年患者POCD以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炎性因子表达增加,而七氟烷的影响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全切术后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对42例喉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量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除经济状况和身体功能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喉癌全喉切术后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患者肾损伤的影响,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是否能明显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脏的损伤,并考察其临床安全性。方法:择60例择期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U1、U2、U3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5人,治疗组分别于预充液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1、4万U·kg-1及6万U·kg-1,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用量(术中预充液中加入10万U,术后10万U q8h静脉滴注用至术后48 h),各组均分别于术前30 min (T0)、术后第1天(T1)、第3天(T3)、第5天(T5)及第7天(T7)共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同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密切观察用药期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肌酐(Cr):4组术后T1、T3点肌酐水平高于T0值(P<0.05),3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低于C组(P<0.05),U2、U3组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低于U1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3组与U2组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尿素氮(BUN):U1组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同肌酐。(3)安全性:研究期间各剂量组均无乌司他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能够造成患者肾功能损伤,而乌司他丁能减轻围术期肾损伤,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相关性,各剂量组安全性良好。适宜应用剂量为4万U·kg-1,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麻醉,全凭吸入异氟醚及笑气麻醉,丙泊酚、笑气复合麻醉3种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施行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入室静卧10 min(基础值T0),气腹0、5、10、15、20 min(T1~T5),放气即刻(T6)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监测值,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MAP:Ⅰ、Ⅱ组T2~T6时点MAP较T0明显增加(P<0.05);Ⅰ、Ⅱ组T2~T6时点MAP各时点明显比Ⅲ组高(P<0.05)。HR:Ⅰ组HR在T2~T5时点较T0明显增加(P<0.05);Ⅱ组HR在T2~T6时点较T0明显增加(P<0.05);Ⅰ、Ⅱ组T2~T6的HR明显比Ⅲ组各时点高(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及Ⅱ组(P<0.05)。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建立气腹时的应激反应,但全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可较好地控制手术及气腹时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更能避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