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护干预对偏瘫患者照护者生活质量及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9月间,在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随访的偏瘫患者的照护者中,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名照护者,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分为干预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干预组实施相关知识与技能指导的介护干预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采用照护能力测量量表(FCTI)及照护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照护者的生活质量与照护能力.结果: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及照护能力在干预前分别为(6.35±2.28)分与(8.87±5.21)分,干预后分别为(5.45±1.62)分与(4.22±3.56)分.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及照护能力在干预6个月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护干预措施能明显缓解偏瘫患者照护者的照护负担、提高其照护能力及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又名中风,常发病急,病情迅速,病死率高,幸存患者80%有严重的后遗症。有15%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重组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部分神经元可再生[2],恢复期功能,因此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改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建立肢体有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对促进机体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观察;对照组仅采取日常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了解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状况、致残数、恢复状况、复发率、生活自理情况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大对脑梗死患者护理观察的力度,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通过对心理护理预后状况的理解,对预防脑梗死症状的复发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致残率,并且还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35例患者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肢体肌力程度以及活动能力表现。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肢体肌力,增强活动能力,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总有效率71.4%。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效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自主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患者肢体肌力,令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符合实验要求的54例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社区康复(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保健、饮食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社区康复措施,只是对肢体进行简单的按摩和活动。观察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社区康复结束后,通过QOLI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避免恶性循环,以令其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科的79例患者均经临床和头部CT确诊为脑梗死,并除外严重并发症。按住院顺序随机分组。训练组(T)40例,对照组(C)39例。再治疗方法上,两组病例均需常规用药,不同的是,训练组根据病例病程的不同阶段,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给予相应的训练,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时,对照组无康复训练,只作常规治疗。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U检验)处理,上下肢有显著差异(P〈0.05)。训练组和照组日常生活活能力恢复有差异,统计学(,检验)处理,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经有效的常规治疗时再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使老年脑血管病偏瘫恢复有较大的影响,提高病后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广大医师理应引起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干预组增加家庭康复指导。并对每组患者在人组时,入组后1个月末和3个月生命质量(QOL)进行评定。结果在家庭康复指导1个月末和3个月末,干预组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各领域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脑出血急性期采用体位护理,对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脑出血偏瘫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36例,女性104例,年龄35~64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社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社区家庭病床护理,观察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主观感受评分,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评分,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应用社区家庭病床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居家照护对晚期癌症患者身心的影响。方法38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19例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19例采用居家照护,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病情变化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46.7%高于对照组33.3%;患者半年生存率为25%,死亡率为60%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生存期为(3.2±1.5)个月高于对照组(2.1±1.1)个月;实验组护理有2例沮丧、3例恐惧、3例抑郁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照护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身心,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往往遗留下严重并发症,影响生存质量。沾化县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3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从时间护理的角度提供护理措施,提高了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家庭康复指导对其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于出院后未接受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接受家庭康复指导,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后3个月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以及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在CNS、FIM以及生存质量各领域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3个月的家庭康复指导后在CNS、FIM以及生存质量各领域的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运动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试验组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基础上采用下肢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舒适护理方案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诊治的4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比较分析。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44例,均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24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总良好率为97.95%(239/24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总良好率为84.02%(205/24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方案在老年高血压护理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对我国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周海晏  吴立新  汪苗  黄青云  叶玲 《安徽医药》2018,22(8):1625-1627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下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均完成随访;对照组40例,完成随访38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出院后进行1到2次电话随访;观察组由多学科合作团队开展个性化的连续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康复护理、出院前准备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结果 出院6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1.13±11.24)分比(70.92±11.73)分]及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评分[(181.80 ±29.09)分比(163.05±20.22)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学科合作下实施连续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训练后功能活动能力评分,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本组康复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2.61±4.13)分高于对照组的(58.72±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评分为(42.52±4.35)分,高于对照组的(26.2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43±3.26)分,高于对照组的(39.21±5.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老年人有四种以上的慢性疾病,由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当地行政部门制定适宜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佛山市南海区社区信息平台中随机抽取45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包括档案建立、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定期随访在内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年,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为期2年的社区综合干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生活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八大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的综合干预,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