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放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高压氧预防晚期癫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文  邹洁冰  张巾英 《河北医药》2008,30(9):1359-1359
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是颅脑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开放型颅脑损伤,其发病率在20%~57%[1].早期癫痫一般发生于伤后1周内,占2%~6%,晚期癫痫出现于伤后1周以上至数年[2].此类癫痫多由于脑组织瘢痕形成、脑萎缩及颅内并发症(如血肿、脑脓肿等)所致.早期应用高压氧能否预防开放型颅脑损伤晚期癫痫,国内外报道不多.本文对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56例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外伤性癫痫15例,首次癫痫发作在颅脑损伤后3h~7年。术前患者均行了脑电图检查和CT或MRI检查。在皮层脑电图信号监测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结果术后11例已完全停止发作,3例已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手术有效率93.33%。结论外伤性癫痛的临床特点包括局灶性发作多见,癫痈发作形式多样和致痈灶在影像学改变附近。手术切除病灶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早发癫痫患者共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通过分析开放性颅脑损伤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情来探究早期癫痫患者发作的有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策略。结果从抽取的病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行开放性颅脑损伤术的患者年龄偏低并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运动区附近脑挫伤、颅内血肿等症状的发病率较高。结论针对行开放性颅脑损伤术的患者需要及时做好早期癫痫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加强对早期癫痫的发作控制,有利于病情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占闭合性颅脑创伤的2.22%,多为车祸伤,多发生于对冲部位,伤后早期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较轻且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2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10例、中15例、重残1例、死亡9例。结论CT是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脑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是颅脑外伤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对104例外伤后癫痫患者分别予以抗癫痫药物或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湖北省中山医院收治外伤后癫痫患者104例,男75例,女29例;年龄18~52岁,平均28.6岁;伤前均无癫痫病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颅脑外伤术后癫痫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显微开颅手术、人工硬脑膜的应用以及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因素与外伤性癫痫的关系。将所选择病例随机分为3组作为研究(每组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开颅手术、人工硬脑膜减张修补硬脑膜缺损、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对照组采用非显微开颅手术,无硬脑膜修补,术后无系统预防癫痫治疗。结果显微手术组患者癫痫发生率为6.66%,其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22.50%;硬脑膜修补组癫痫发生率为0,其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11.36%;药物预防癫痫组癫痫发生率为8.88%,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25.64%。各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显微手术、硬脑膜减张修补以及开颅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对减少术后癫痫发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25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比较术后癫痫发作与未发作患者之间的基本情况。结果年龄≤40岁、颅内血肿、脑外伤、脑肿瘤、脑挫裂伤、顶额叶损伤是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观察,尽早发现异常,早期给予丙戊酸钠预防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1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手术及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方法对1994年6月~2000年11月所收治的2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治愈及明显好转141例(66%),重残20例(9%),死亡52例(24%).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正确的处理等综合措施将直接改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10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年龄、GCS评分、线形颅骨骨折等九种因素与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膜下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与颅脑损伤后早期癫亲有关,经我因素分析,GCS评分、硬膜下血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与年龄、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有关,上述四种因素同时存在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均小于8分,本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当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同时伴有显著的脑组织受压症状时,均实施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和挫伤脑组织,合并有严重脑挫裂伤患者实施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本组患者中单纯血肿清除术6例,其余34例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25例患者存活,15例患者死亡,存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2.6%和37.5%.术后发生并发症:脑积水患者3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患者5例,肺病发生感染患者8例.治疗后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4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恢复良好,占25%,轻度残疾患者6例,占15%,重度残疾患者8例,占20%,1例患者植物生存,占2.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及时手术和有效降低颅内压并有效防治并发症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与继发性癫痫关系的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道兵 《安徽医药》2010,14(2):198-19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与继发性癫痫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21例颅脑外伤患者中47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癫痫与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脑电图检查情况及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放性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8.21%),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7.29%);重伤癫痫发生率(24.11%)明显高于轻伤(3.47%);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最高(55.31%).外伤性癫痫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80.85%。经两年抗癫痫治疗,发作完全控制。结论脑外伤后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度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最易发生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颅脑外伤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积极处理原发伤,合理治疗,可降低发病率,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癫痫,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间急性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然后两组患者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CS)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6.67%,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外伤性脑梗死,其患者病死率较高,如果及时发现该病症,应及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同时行去骨瓣减压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郝彬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34-13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CS)评估:良好21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性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死1例,硬膜下积液3例,减压区脑软化灶2例,外伤性癫痫4例;死亡原因:顽固性颅高压、脑干功能衰竭4例,1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注意营养支持,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火器颅脑穿通伤并颅内异物存留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非火器颅脑穿通伤并致伤物存留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此类伤者的临床处理方法 .结果 5例伤者均于伤后早期行开颅手术治疗,1例一侧肢体轻瘫,4例痊愈;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癫痫发作和脑脊液漏.结论 头颅X线和CT检查是手术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伤后防止致伤物移位,尽早开颅清创,取出致伤物,防止继发性损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原理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病人22例,占756例颅脑外伤的2.91%,车祸伤多见,大多位于对侧部位.手术治疗15例,保守7例.伤后6月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致残率高.如积极治疗,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高洪伟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61-16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本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经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72例患者,进行开颅探查,清除血肿手术112例,其中15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进行二次手术,术后死亡5例,余患者术后病情好转;60例患者予保守治疗,2例脑干损伤患者经治疗后无好转,分别于伤后2、5d死亡。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例,经治疗后好转。患者住院时间3~14个月。治疗后69例患者出现智力障碍,53例出现肢体活动障碍,38例出现经常性头痛、头昏,19例患者癫痫发作。部分患者有两种以上上述后遗症发生,无明显后遗症患者28例。结论:颅脑损伤病情重,发展迅速,后遗症发生率高,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应仔细慎重对待,避免漏诊及误诊,为早期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努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常规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片0.2~0.4 g,tid,连续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30 μg·d^-1,连续治疗3周。两组均观察及随访1年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而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干预治疗外伤性癫痫,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行二期玻璃体术在开放性眼外伤中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眼科接诊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95例,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进行分组,早期治疗组48例,为开放性眼外伤发生3 d内进行二期玻璃体术,晚期治疗组47例,在开放性眼外伤伤后1~2周进行二期玻璃体手术,于治疗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眼部损伤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晚期治疗组治疗有效率(74.47%)显著高于早期治疗组(56.25%)(P<0.05);早期治疗组并发症率(10.42%)显著低于晚期治疗组(29.79%)(P<0.05)。结论在患者眼部受到开放性损伤的1~2周进行二期玻璃体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并发症率较高,而在开放性眼损伤3 d内进行早期二期玻璃体术虽并发症较少,但临床效果一般,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患方意愿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志坚  周国林  曹水江 《江苏医药》2002,28(11):866-867
颅脑创伤后急性脑肿胀的外科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去骨瓣减压术是否有效及其手术指征尚无肯定结论。而颅脑创伤后一侧大脑半球脑肿胀伴薄层硬膜下血肿患者 ,尽管伤后早期意识障碍可能较轻 ,但病情发展迅速 ,常在伤后数小时出现严重颅内压增高表现 ,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对此类患者如何正确掌握手术指征 ,有时颇为棘手 ,就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指征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共收治 2 3例外伤性半球性脑肿胀伴薄层硬膜下血肿 ,其中男 18例 ,女 5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4 7 5岁 ,占同期重型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13例(7.2%)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著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