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0例直肠类癌 ,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88~ 2 0 0 0年间共收治直肠类癌 10例。男 7例 ,女 3例。年龄 3 5~ 65岁 ,平均 45 5岁。有粘液血便史 8例 ,肛门下坠、疼痛不适 1例 ,无症状 1例。经肛门指检 ,直肠镜检 10例均发现直肠肿块。病变距肛缘 <7cm 7例 ,7~ 12cm3例。位于直肠前壁者 4例 ,后壁者 6例 ,均为单发。肿块 <1cm 1例 ,1~ 2cm 2例 ,>2cm 7例 (其中 >4cm 3例 )。 10例均经直肠镜活检明确诊断。 1例B超、CT疑肝转移。二、方法 :局部切除 1例 ,局部扩大切除 2例 ,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下诊治结直肠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结直肠类癌患者,并对其结肠镜下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类癌男、女患者所占比例为13∶4,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女性。直肠类癌最大径<1cm,内镜下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差,黏膜下的肿物质硬呈黄色,最大径大于2cm的多数已发生转移。结论熟悉内镜下类癌的特症能有效提高肉眼诊断率,对于1cm以下的类癌选择内镜下切除术不但安全且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3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双镜联合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50 mL,平均恢复半流饮食时间3 d,平均住院时间9 d。出现1例为吻合口漏。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均无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对小肿瘤和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癌肿者实施双镜联合治疗,可准确病灶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本文分析了22例直肠类癌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22例病人中,1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68.2%,5年生存率77.2%。直肠类癌以便血、便秘或排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 cm者占45.4%,1~2 cm者占22.7%,大于2 cm者占31.8%。结论直肠类癌症状无特殊性,诊断不易。〉40岁有直肠肛管症状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有怀疑者应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生林  马维东 《河北医药》2003,25(5):337-337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76年10月至199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收治直肠类癌19例,占同期直肠肿瘤的1.05%(19/1809)。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直肠类癌以便血(47.4%)、便秘或排便痛(36.8%)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cm者占47.4%,1~2cm者占15.8%,大于2cm者占36.8%。结论 直肠类癌术前不易诊断,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术后5年存活率达78.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直肠类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组。生物学行为良性类癌患者45例纳入A组,生物学行为恶性类癌患者33例纳入B组,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效果和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对比,B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直肠类癌的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其中生物学行为良性类癌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5例;分别采用结肠镜治疗和双镜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8/45)、2.2%(1/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双镜联合治疗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具有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直肠类癌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彬 《天津医药》2011,39(9):865-866,884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别对40例直肠类癌:早期瘤体<1cm行局部切除治疗,但当瘤体>1cm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0例病例中瘤体<1cm 36例(90.0%),瘤体距肛缘3-8cm有36例(90.0%),男女比例1.35:1,误诊病例有9例(25%),随访病例有34例(85.0%),2例病例死亡,其他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直肠类癌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疗中应避免误诊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即直径<1cm),若无肌层浸润,可行局部切除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4例,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1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类癌的主要手段。直肠类癌的大小、浸润程度和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肿瘤直径<1 cm10例,1~2cm 7例,>2cm1例;7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根治术,3例行肛门局部切除术,7例行圈套电凝切除术.除1例瘤体直径> 2cm患者手术后出现肝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存活.结论 直肠类癌患者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直径< 2cm的直肠类癌极少发生转移,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直径< 1cm者可局部切除或高频电凝切除;直径>2cm或侵及肌层或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直肠类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内镜下局部肿物切除术5例,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8例,Miles手术1例,Dixon手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2.
孔刚  张勇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58-59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结直肠梗阻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总结分析收治的61例急性癌性结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全组患者61例,一期切除癌肿肠吻合38例,治愈出院,hartman术12例,造口愈合良好出院,单纯造口解除梗阻11例,术后死亡5例。结论急性癌性结直肠梗阻多数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在加强监护及围手术期处理下,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各种方法解除梗阻是紧迫、合理必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腹部外科的手术治疗已经近20年,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切除术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病理切片确诊的10例直肠类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例类癌病例中,直径小于1cm为2例,直径在1~3cm之间的为6例,直径大于3cm为2例,且直径大于3cm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有类癌综合征。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肿瘤的特性,早期诊治是关键,且术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2001年间收治的42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42例患术前均进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类直肠癌33例,占78.6%,恶性9例,占21.4%.30例做了经肛门局部切除或骶尾部切口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施行Dixon手术,术后随访5例死亡。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直肠镜检查和活检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肿瘤大小常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直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直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类癌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于胃肠道内,且多位于直肠和阑尾.现将我院2002年-2010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2(56.4±7.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个月.其中2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便频、腹痛、腹泻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便血及便频为多见;8例体检发现无任何症状.本组30例患者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所有肿瘤均位于距肛门4~12cm,其中4~8cm处25例,>8cm 5例.肿瘤直径<1cm者16例,1~2cm者8例,>2cm者6例.  相似文献   

19.
直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直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类癌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于胃肠道内,且多位于直肠和阑尾。现将我院2002年-2010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五华县中医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12例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6.5%。患者预后生存与肿瘤大小以及性质相关,肿瘤大小≤3cm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3cm患者预后(100%vs 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以及交界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优于恶性肿瘤患者(100%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胃肠道间质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术中所见肿瘤的侵袭、位置大小以及术中快速病理结果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