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1999~2004年110例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OPCAB)的患者中,6例术中改用心肺转流(CPB)行冠脉搭桥手术(ON-CAB)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中度低温CPB,自制高钾冷-温血停博液顺灌。结果CPB时间(146.0±101.25)min,平均阻断时间(65.67±25.05)min。4例患者顺利脱机,2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脱机;其中1例术后1天死于心衰,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严格掌握OPCAB手术适应证,必要时尽快建立CPB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循环不稳的情况,应及时应用IABP。OPCAB不能取代ON-CA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所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6例CPB术后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CPB术后精神障碍表现抑郁状态8例,谵妄状态1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CPB术后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应积极预防和综合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MCA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63例临床资料,其中96例实施OPCAB(OPCAB组),67例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组).结果 OPCAB组冠脉造影-手术间隔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少于CCAB组,急诊比例、术后24-h引流量高于CCAB组.结论 OPCAB治疗LMCA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尹寒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409-141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需手术治疗.0PCAB是国内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法,国外自80年代末开展以来,目前欧美发达国家OPCAB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冠脉搭桥术(CABG),有的国家已占有冠脉搭桥术的90%.我院2010年1~3月在非体外循环(CPB)下行6例CABG,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 对805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6例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精神障碍患者中表现为抑郁1例,谵妄2例,认知障碍3例.经过治疗和护理,1例并发心力衰竭死亡,1例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好转出院,4例治愈出院.结论 高龄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抑郁、谵妄及认知障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策略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BH)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10例单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分为0PCAB组(105例)和OPBH组(105例),分别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OPCAB组无一例需转成OPBH.所有患者均在心脏侧壁和后壁区域搭桥.两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和再血管化指数相似;手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OPCAB组明显少于OPBH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低左室射血分数的患者,虽然出血和输血量较大,术后呼吸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较长,但OPBH能取得与OPCAB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荣胜  陈艰 《江西医药》2007,42(8):750-753
虽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自发展至今有着极其明显的进步,但肺损伤仍是CPB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CPB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5~30%,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人体重要器官的损伤,手术创伤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我们认为术中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是OPCAB术式顺利实施的关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9例患者接受OPCAB。其中男性69例,女性40例,年龄45 ̄78岁,体重55 ̄110kg,病程1 ̄22年。心功能(NYHA)Ⅱ级69例,Ⅲ级4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冠脉搭桥术(CABG)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治疗和预防低氧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CABG术的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术前心功能、是否经体外循环(CPB)、CPB时间、输血量、术中输液量为研究因素.结果 278例中,出现低氧血症74例,低氧血症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心功能不全、CPB、输血量与无低氧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心功能不全、CPB、输血量为CABG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心脏不停跳,可避免全身炎性反应、凝血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不同程度的终末器官损害等体外循环(CPB)存在一系列有害作用[1],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5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2月进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4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23±8.31)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17例,慢阻肺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48±0.42).结果 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0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69支.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9例.死亡2例,48例10~18 d 痊愈出院.结论 OPCAB 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 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助于提高OPCAB 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张占军  胡腾  周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99-170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传统应用心肺转流(CPB)相比,可避免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和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1].以往的心脏手术麻醉中,一般常选用的麻醉药为芬太尼,虽然术中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术后的拔管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较长.近年在OPCAB中逐步应用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进行麻醉,可缩短麻醉作用时间且可控性好.为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笔者在临床将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滨  贾明  刘楠  万久贺  周啸  罗智敏  闫晓蕾  周晔  贾士杰 《河北医药》2013,35(11):1632-163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468例脑卒中史患者行OPCAB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有无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分成2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该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术后定义为手术完成入住ICU期间,早期急性脑血管意外定义为术后48h内发生。结果 468例OPCAB手术且术前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52例(11.1%),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病死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OR=6.338,95%CI:2.283~21.019)、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2.737,95%CI:1.267~6.389)、术后急性心肌梗死(OR=3.656,95%CI:1.933~6.894)、术后房颤(OR=3.104,95%CI:1.135~8.016)与术后低血压(OR=4.173,95%CI:1.836~9.707)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行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高。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房颤及术后低血压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舒健  李森  陈勇兵 《江苏医药》2012,38(15):1788-1790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在各大文献数据库中检索以CCABG和OPCAB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的中文和英文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参考文献。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再将提取的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56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23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CCABG和OPCAB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和CCABG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方法:60例患者接受OPCAB手术,术前常规停用阿司匹林5~7 d,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服药后第1天、4天以及10天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天存在AR者17例(28.3%),第4天存在AR者9例(15%),第10天存在AR者2例(3.3%);术前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10天,60例患者整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分别为63(52,70)、13(11,22)、12(10,14)及12(11,14),其下降水平在服药4d后趋于稳定;术后未见AR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早期,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出现AR,这一时期予以更为积极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单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7例。液相蛋白芯片系统(Liquichip)方法检测术前,术后1、4、24及72h的血浆中IL-6、IL-8、IL-10及TNF-α的表达水平,记录患者术后临床资料。结果:CABG组和OPCAB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IL-6、IL-8、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术后1h达高峰(P<0.05),术后72h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TNF-α水平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CABG和OPCAB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房颤(AF)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312例OPCAB患者,对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易致心房颤动的有关因素。结果 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7%,高龄、高血压、急诊手术、血管桥数、术后早期没及时用β受体阻滞剂、血钾浓度是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论 OPCAB术后AF的发生较普遍,围术期需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消防  刘磊  杨博  朱军辉 《安徽医药》2019,40(8):902-905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NCAB)、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短期预后。方法 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125例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ONCAB患者78例,OPCAB患者4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搭桥数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心房纤颤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内动、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OPCAB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少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端桥血管吻合口数量,房颤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资料表明,OPCAB与ONCAB组患者在乳内动脉桥血管、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围术期效果优于ONCAB,术后近期桥血管通畅率,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率无差别。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左主干病变、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适宜选用OPCAB。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合并高血压患者冠脉搭桥术后的心绞痛及死亡率增加.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11月共进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3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的21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6例分为两组,高血压组(A组)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61.5±4.3)岁.  相似文献   

20.
龚倩  葛建军  葛圣林  林敏  周汝元  张琼 《安徽医药》2013,17(9):1552-155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