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腰椎不稳指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个病理现象,是临床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腰椎不稳的常见原因包括:创伤、退变、感染或肿瘤、峡部不连或滑脱、医源性、神经源性或肌性  相似文献   

2.
腰椎不稳是腰椎退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早期椎间关节松弛导致后关节突半脱位,生理状态下屈曲/后伸活动时出现前后方向的位移超过一定的距离,从而引起疼痛或刺激脊髓神经而出现临床症状,除去创伤性及椎体结构破坏如结核、肿瘤等因素所致的不稳,即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White和Panjabi提出的临床检查评分表:矢状面前屈相对位移〉8%;  相似文献   

3.
张弢 《中国医药指南》2014,(24):250-251
目的观察临床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或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或融合器治疗,随访1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χ2=18.0060,P=0.0000);观察组的并发症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或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率和复发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阳 《首都医药》2021,(4):43-44
目的 探讨经椎板螺钉固定脊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行经椎板螺钉固定脊椎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疼痛与腰椎功能及融合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  相似文献   

5.
周建鸿  祝乾清  杨光 《贵州医药》2010,34(9):822-823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椎弓根完整的脊柱滑脱,常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长期的椎间盘、关节突、周围关节关节囊的退变而导致的椎间关节不稳,脊柱对抗剪力的能力下降,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去仅行全椎板减压,侧隐窝松解术来治疗,虽然收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了滑脱椎体的进一步加重.自椎弓根技术应用以来,滑脱复位与植骨融合使疗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院从2006-12-2010-05对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前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罗春山  赵筑川  田晓滨  彭智 《江苏医药》2007,33(7):745-745,I0001
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对4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加椎体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手术前及随访时的椎间融合情况,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疗效评价。结果获骨性融合59例(91.8%),融合失败行翻修手术2例(3.3%)。术后随访患者椎体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屈伸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后路椎体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应用椎体间碎骨块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方法及适应证,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28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治疗方法 ,其中15例患者在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的基础上采取椎弓根螺钉器械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9例患者同样在开窗减压的基础上予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4例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术后3~5周配带腰背支具活动,支具佩带3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8~64个月),24例(86%)疼痛消失或仅存轻度疼痛能耐受,1例二便失禁现象得到很好的改善,Cobb角平均为5.5°,手术后未出现假关节形成以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进行充分减压处理之后,应用经椎弓根固定恢复腰椎生理序列,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术式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成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老年人体质所限,尽量采用简单手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脊柱是人体活动的轴心 ,特别是下腰椎活动度大 ,负荷重 ,应力相对集中 ,更易损伤和退变 ,临床上 95 %以上的腰椎间盘变性、突出、破裂是发生在 L4~ 5和 L5/S1 (下腰椎 ) ,99%的椎体滑移是在下腰椎 [1 ] 。因此 ,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腿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腰椎间盘病变严重 ,出现空泡、椎间隙宽度不等 ,脊柱生理曲度反弓、消失 ,术前评估中存在腰椎不稳或预计手术后将导致腰椎不稳者 ,我们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隙植骨融合 ,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共行此类手术 30例 ,经 3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ODI、VAS以及患者临床特点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价。评价功能恢复和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VAS平均评分由术前的(8.3±1.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6±1.1)分;ODI平均评分由术前的(56.26±9.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4.13±9.15)分。患者满意度为75%。术后影像学参数包括Cobb角和椎体稳定与ODI评分满意度相关联。结论本研究表明腰椎退变性侧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通过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间和后路融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陈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953-953
目的:探讨提高深度手背烧伤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肌腱、骨质等深层组织毁损情况采取早期切削痂植皮、蚕食脱痂肉芽组织形成后再植皮及前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创面。结果:44例65只手功能良好的20例34只手(52.3%);功能较好的10例15只手(23%);功能障碍的14例16只手(24.7%)。结论:根据深层组织毁损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下关节突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良好。结论该术式能对椎管充分减压,椎间融合满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小吾  高恩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35-2236
目的:评价GSS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用GSS内固定器为腰椎滑脱坚强内固定,根据需要作彻底神经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和足量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87.2%。全部植骨融合成功。结论:GSS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谢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35-2737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天1次,低分子质量肝素钠5 000 U脐周皮下注射,每天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 mg口服,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量1.25 mg/d,每周递增1.25 mg,至5~10 mg/d,疗程1年。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心脏急性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9个月,1年后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治疗组降低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规范用药,找到合适的剂量并坚持服药,比索洛尔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张尔康 《安徽医药》2012,16(6):814-81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探索该病的早期识别、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住我院治疗的44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部分伴有易惊、四肢抖动、嗜睡、呕吐、惊厥;治愈43例,死亡1例。结论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3岁以下小儿,四肢抖动及易惊是重症的早期表现,早期识别和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新宇  陈祖华 《江西医药》2008,43(4):289-290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常规西药加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西药治疗)。主要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ST段改善程度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与对照组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电图ST段下移改善程度和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步长脑心能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胶痛与常规西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立选择经皮穿刺进行针点的新方法及L4、5S1的直接穿刺法,提高PLD疗效.方法总结分析54例经皮穿刺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经验及疗效.结果采用新法选点穿刺的40例及7例L5S1直接穿刺均获成功,54例中优39例,良9例,优良率为88.9%.结论选择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交点为L45椎间盘切吸的穿刺进针点,简单、方便、准确,在腹部垫以高枕(枕厚>20cm)的情况下,…此向下成20°左右角可直接穿入L5S1椎间盘;对多个椎间盘突出者,一般只需选择可能是引起临床症状最主要的一个进针切吸,多可获得痊愈;只要按本法选点进针,正确把握进针方向及凭借针触纤维环的手感,手术完全可在非X线直接监护下完成;术中注意将导管置入椎间盘中层并作多向钳切及防止髓核钳作强力扭转钳夹也是提高疗效,防止并发症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术中采用切下椎板棘突关节突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内固定39例。结果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有明显骨性愈合,12个月后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未见复位丢失。按侯树勋等疗放评价标准:优2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采用自体椎板、棘突及关节突作为骨源联合单枚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并减少了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