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燕 《安徽医药》2003,7(6):425-425
我国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达10~15%[1],多数患者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此类病人应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1999~2002年,我科对58例肺结核合并无症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古拉定(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和治疗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肝病患者肝损害数量较无基础肝病患者高(P<0.05);肝损害患者慢性HCV感染、其他慢性肝病发生率均高于无肝损害患者(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容易发生肝损害,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重视肺结核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刘黎 《抗感染药学》2010,7(2):127-129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间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的10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59例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患者43例(9.37%,43/459),其中24例(55.81%,24/43)出现肝功能受损;高于非乙肝病人18.75.%(78/416);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61.72%(63/102);更改治疗方案28.43%(29/102);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7.84%(8/102);诱发重症肝炎后死亡1.96%(2/102)。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HBsAg阳性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更易出现肝损害,应选择肝毒性低的抗结核药物;强化期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并给予护肝治疗,以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5.
罗北海  谢冬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39-1539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抗结核药所致较为常见,本文就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预防及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杜秀  路玫 《中国药房》2014,(14):1290-129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1 395例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年龄以19~59岁为主,占58.97%。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15.38%;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36.67%、22.73%,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8.39%。发生时间多为8~14d。预后多良好,有69.23%的患者好转或治愈。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合并有乙肝、入院时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等高危因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沈巧凤 《海峡药学》2013,(8):102-103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临床效果。方法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无肝功能损害),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天晴甘平即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150mg,1日3次,对照组口服葡醛内酯,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9.52%,对照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32.14%,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损害程度亦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可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使抗结核疗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加欣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肝加欣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保肝药物.治疗后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肝加欣能够显著降低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可有效避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60例(抗结核药物+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200例(抗结核药物+肝泰乐),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5例药物性肝炎,对照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