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0岁,主因发热5d,喘憋2d入院。入院前曾因“感冒”后,咳嗽、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治疗3d无好转。来我院后患者喘憋明显,查血气分析:pH值7.298,PaCO258.5mm Hg,PaO2343.3mm Hg,WBC19.62×109/L,胸片:双下肺感染(图1),心电图:肺性P波,T波低平,请耳鼻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0岁,农民。因13干,多饮,消瘦1个月余.发热,咳嗽10余天于2009年8月15日入院。现病史:患者今年7月份无诱因出现口干、多饮、体重下降。10d前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盗汗。发热以下午明显,最高达39℃,伴有咳嗽。咳黄脓痰,有时痰中带血呈咖啡色。8月6日在鹰潭市人民医院住院,行肺部CT示:左上肺空洞。呈厚壁,无液平。考虑肺脓肿。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例1,女,50岁,工人.因咳嗽、咳痰,左肺致密阴影2周,于1997年5月入院。自1997年4月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稠状痰,无痰血和发热。在我们门诊诊断为“肺结核”,行正规强化抗痨2周,症状无改善,入院.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身高156cm,体重40Kg。精神不振,营养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3岁,农民,于1986年5月21日入院。主诉反复咯血3年,每次咯血最少1~2口,最多500ml。右侧卧位或右上肢抬高时可诱发咯血。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用过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各种止血药物洽疗,效果不佳。曾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1岁,住院号:16731。12天前咽痛伴发烧。体检:体温38.7℃,咽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Ⅱ°,腺窝内散在脓点,颈软,心肺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当日寒战高烧体温41℃,发烧持续,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伤患者必需脂肪酸营养状况的分析 张明谏,王其芳,李小兵,张静琦,刘光晶,李刚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300192,天津 摘要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两周必需脂肪酸的营养状况。方法: 调查分析30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3-7天、8-14天平均每日经膳食和肠内肠外营养途径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量。于伤后1-3天,6-8天和13-15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2、C20:3和C20:4)相对浓度。结果: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3-7天和8-14天平均每日摄入能量分别是: 2272±319 Kcal 和 2575±324 Kcal, 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占总能量的7.3%和8.1%。 伤后1-3天、6-8天和13-15天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C20:3、C20:4相对浓度低于健康人水平(P<0.05); 伤后6-8天和13-15天血清相对脂肪酸浓度C16:1/C18:2 和 C20:3/C20:4比值均高于健康人比值。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r=0.487)、C20:3(r=0.505)、C20:4(r=0.495)相对浓度呈正相关。结 论: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两周机体有必需脂肪酸缺乏的趋势。 关键词 烧伤 营养状况 必需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两性霉素B治愈右下肺胸膜腔毛霉菌病1例王和平(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马鞍山市243000)唐某,男,30岁。因持续性头痛40天伴恶心呕吐发热1月,外院拟诊"三叉神经痛"给地塞米松、巴比妥类药物治疗(用药量不详)无效。于1987年2月22日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8.
姜昭  郭承承 《天津医药》2011,39(8):774-775,781
1病例报告患者男,45岁。主因右眼胀痛3d,于2010年7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胀痛,伴有右侧面部红肿,且进行性加重,出现右侧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无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既往糖尿病史3年,未系统治疗。查体:体温36.5℃,高级皮层功能检查正常,右侧面部肿胀发红,右侧眼睑下垂、眼球外突且固定,双瞳孔左:右=3mm:4mm,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可见视  相似文献   

9.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Mykob-mnkoz)是由藻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的一种真菌所致的疾病。早在1815年Mayer氏首次报道,近年发病增多,但绝大部为死亡病例。Mcbride 1960年收集57例中仅3例治愈。国内绝大部为尸检及病理资料,临床报告不多,未见生存者。我们治愈1例肠道毛霉菌病,并复习文献作一讨论。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修鞋工人。因腹痛、高烧和腹泻入院。检查:急性病容,呈昏睡状。脉未能触知,血压60/40。腹部高度膨胀,全腹肌紧张和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消失。X光见肠管充气、扩张。白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与分析肺毛霉菌病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14例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5例痊愈,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5.7%。治疗过程中,仅1例在用药10 d出现肾功能损害,减量后症状消失,余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肺毛霉菌病的一线药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严密观察和调整剂量可使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7岁。因急性胰腺炎于2009年7月4日住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普外科,于7月7日行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一个月后背部出现皮肤溃疡,面积约10.0cm×10.0cm,深度约3.0cm,颜色鲜红,覆有少许脓苔,经检测证实为毛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毛霉菌病致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7年确诊的2例肺曲霉菌病救治资料,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肺曲霉菌病的住院患者共15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合并感染,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0例,曲菌球菌病4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和咯血.胸部CT病灶形态可为实变、淡薄影、多形性变,部分出现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12例(12/15)初诊误诊,8例(8/15)通过肺组织发现曲霉菌丝或曲霉菌的培养确诊.10例(10/15)患者治愈或好转.结论 肺曲霉菌病多继发于全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低,影像学表现多样.提高早期确诊率、恰当治疗可提高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0岁,因"发热、咳嗽十余天,气喘、声嘶3 d"于2009年6月12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无规律性,最高体温39.5℃,咳白色黏痰,能咳出.后咳嗽渐加重,并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声音渐嘶哑,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6.
17.
吴俊明 《安徽医药》2012,16(2):219-220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果肺曲霉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纤支镜活检、真菌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结论肺曲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诊断应结合活检、细胞学、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及抗癌药物的大量应用,肺曲霉菌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中以肺曲霉菌病为明显,在低免疫状态下,肺曲霉菌病呈侵袭性改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不足10%,很难适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79年以来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二例,均为男性成人,X 线摄片示右上肺点片状“结核样”病变,长期因反复咳血治疗未愈。病期各达5年和15年之久.病程中除咳嗽咳血外,无发热盗汗等症状,痰结核菌检查阴性。二例分别在1979年12月3日和1981年1月19日行右上肺切除术。术中可见病肺广泛粘连不张,肺切除标本可见支气管增厚及不规则扩张,内有黄色稠厚液体和血迹,病理报告为曲霉菌感染。临床上肺曲霉菌病少见,但发病率似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女,36岁。左乳房疼痛半年余,开始乳头流出淡黄色液体,逐渐加重,近两个多月溢血性分泌物,乳头逐渐凹陷。检查:左乳头皲裂及内陷,乳头周围皮肤粗糙,呈湿疹样变。乳头下方触及片状肿物,压痛,挤压时从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及长约3mm的条状物送检。X 线检查:X 线干板显示乳头内陷,乳晕增厚及其下方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导管增粗、模糊,向乳腺根部延伸,结构紊乱,形成假囊性改变,未见肿块及钙化灶。病理报告:乳腺霉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