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喜  姜正华  朱慕云 《江苏医药》2007,33(12):1207-120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但与其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 NSCLC患者存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且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变化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lauss法以及乳胶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为严重,则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脑梗死面积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比较预后不同情况(存活与死亡)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NHISS评分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存活与死亡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二者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映雄 《安徽医药》2018,22(3):460-462
目的 研究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骨创伤125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观察组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第1、3、5、10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观察组125例住院患者按照创伤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伤组、重伤组、严重伤组,统计不同创伤程度的各组各个检测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骨创伤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F=53.2,P=0.02):观察组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严重伤组>重伤组>轻伤组(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r=0.61,P=0.03).结论 骨创伤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快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将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辅助判断骨创伤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梗死和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24 h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并与50例健康人员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员在D-二聚体的数值上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D-二聚体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并可为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乳腺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前乳腺癌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及健康组(P<0.05和P<0.01);D-二聚体浓度、阳性率随病变的恶性程度升高而有上升趋势(P<0.05和P<0.01);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术后D-二聚体改善程度明显高于Ⅲ期乳腺癌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危险分层与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患者201例,根据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运用Gemini评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判断。术后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分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Gem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在高血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1),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8,P<0.01);随着患者Gemini评分的升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同样升高(P<0.05),Gemini评分为重度血管狭窄和中、轻度血管狭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三组患者M 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95%CI 1.33~3.46,P<0.01)。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与PCI患者的血管病变有关,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病情预后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环 《河北医药》2007,29(6):580-58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稳定组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展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肺癌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化疗后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所选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n=100)、急性脑梗死组(n=100)、冠心病组(n=100)三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可以对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 I)、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的水平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心肌梗死和9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Tn I、HCY、D-二聚体的浓度另外选择9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在心肌梗死中CTn I、HCY、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脑梗死中HCY、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Tn 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CY、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心脑梗死关系密切。而CTn I、HCY、D-二聚体的浓度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CTn I也是区别心脑梗死的标志物之一。三者的联合检测,不仅能区分心脑梗死,也有助于了解心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对于疾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CT影像、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颅脑损伤组分别于伤后24h内、3d、7d、14 d空腹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颅脑损伤组各时间点的NSE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后患者NSE和D-二聚体水平与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CT影像呈明显正相关;与伤后3个月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测定患者血清NSE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分别行常规治疗与HBO治疗,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三组D-二聚体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HBO组患者痊愈率与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HBO组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0 d后HBO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D-二聚体能够有效反映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效果,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够取得显著地效果并降低血浆内D-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书 《淮海医药》2005,23(5):348-349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并与2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断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用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下降,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呈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动态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程判断及疗效观察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92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之间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的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越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结论 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D-二聚体在血中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期望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晨7点测量空腹血尿酸、D-二聚体,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中型、重型两个亚组,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亚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亚组(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推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7~12月确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冠心病患者及正常者(对照组)各80例。比较并分析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意义。结果脑梗死及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含量与病情有关。(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对判断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 [Lp(a)]、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再将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三个亚组,对比三个亚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组患者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高于中型组、轻型组(P 0.05),轻型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最低。结论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孙谦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128-12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6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浆DD水平,并与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6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的平均浓度为(1468.4±35.7)μg/L,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均≥500μg/L,阳性率为100%。健康者的D-二聚体的平均浓度为(326.7±21.5)μg/L,D-二聚体平均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肺栓塞的程度,并对预后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