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友华  刘璠  王洪  沈施仁  吴菊 《江苏医药》2006,32(7):615-617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龄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维生素E组、术中应用FDP组及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每组11例。各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术后1、3、5、7、14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含量。结果 老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红细胞中MDA明显比术前增高(P〈0.05),而Cu-Zn-SOD的含量则明显比术前降低(P〈0.05);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比单纯应用维生素E或FDP能在围手术期更有效地保护红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P〈0.05)。结论 临床上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提倡术前口服维生素E和术中应用FDP,以预防围手术期氧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等有害因子对红细胞的破坏,以及因红细胞损伤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自由基和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发现,机体的老化和疾病直接与脂质过氧化相关,均可导致过氧化脂质升高。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气功前后过氧化脂质(LPO)的测定,观察气功对 LPO 的影响,来研究气功对机体抗老化与疾病的作用,以探讨气功疗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彭兴平  董奇男 《毒理学杂志》1991,5(4):255-255,236
氯丁二烯(CBD)对机体有较广泛的毒作用,尤以肝脏损害为突出。国外报道,禁食大鼠暴露于0.81~1.08mg/LCBD4小时造成肝损害,当浓度达到2mg/L时,可引起大鼠死亡。Plugge(1979)给大鼠吸入100至300ppmCBD4小时,24小时后处死,观察到染毒后的大鼠肝重增加、血清SDH含量增高等一系列变化。CBD还引起血液及肝组  相似文献   

4.
琉璃苣油对脂质代谢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脂饲料中加入6%的琉璃苣油饲喂Wistar♂大鼠3wk,其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LDL-C/HDL-C增加值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Ⅱ胆固醇(HDL2-C)、HDL2-C与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Ⅲ胆固醇HDL3-C比值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下降显著低于单纯食猪油的高脂对照组,琉璃苣油组大鼠血清LDL-C水平低于月见草油组。高脂摄入所致大鼠肝脂质和肝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琉璃苣油致肝脂质过氧化作用低于月见草油。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给老龄Wistar雄性大鼠腹腔注射亚硒酸钠(30μg/kg)15d,观察硒对过氧化氢所致红细胞溶血及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硒降低了过氧化氢对红细胞的溶血率,同时过氧化氢所致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ox-LDL)水平,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ACI患者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ox-LDL,MDA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活力,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CI患者血浆ox-LDL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下降(P<0.01);纳洛酮组治疗2周后,血浆ox-LDL,MDA明显降低(P< 0.01),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纳洛酮可明显减少ACI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一试剂显色法测定32例喉癌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喉癌患者血清LPO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01),Ⅲ、Ⅳ期患者血清LPO较Ⅰ、Ⅱ期者高(P<0.05)。结果提示检测血清LPO含量对喉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 45例银屑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液治疗前后红细胞 4项指数及血中MDA、SOD、GSH -PX含量的研究 ,探讨复方丹参液对它们的影响及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测定银屑病患者用药前后血中红细胞的 4项指数及MDA、SOD、GSH -PX的含量 ,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 4项指数均有异常 ,以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改变最为显著 (P <0 0 5 ) ;血浆MDA水平较高 ,红细胞SOD、GSH -PX活性下降 ,而应用复方丹参液治疗后 ,MCV和MCHC值均有所改善 ,接近健康组 ;MDA水平下降 ,SOD、GSH -PX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红细胞过氧化脂质与血粘度关系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陈友明,马建芳,刘小朋,陈紫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已引起人们重视。我们对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老年人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ry-LPO)含量及...  相似文献   

10.
赵喜荣  宋守宗 《药学实践杂志》2000,18(2):77-79,,90,
目的:通过对45例银屑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液治疗前后红细胞4项指数及血中MDA、SOD、GSH-PX含量的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液对它们的影响及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方法:测定银屑病患者用药前后血中红细胞的4项指数及MDA、SOD、HSH-PX的含量,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4项指数均有异常,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改变最为显著(P〈0.05),。血浆M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高碑店市医院收治的12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第7d分别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是否有下肢DVT形成,然后将下肢DVT的发生与否与临床可疑因素进行但因素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7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损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骨折类型(是否陈旧性骨折)、D-二聚体水平、有无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等.将所有患者按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有83例,非DVT组有387例.将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作为因变量,探讨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对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0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7.7%.两组患者在年龄(40/83与268/387)、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57/83与283/387)、预防血栓形成措施的应用(58/83与196/387)、D-二聚体水平(16/83与122/387)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712、14.836、9.876、5.313,均P <0.05).年龄≥40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0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为住院脑卒中患者DVT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详细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6例脑卒中后偏瘫并经超声检查证实的DVT患者资料与同期收治的94例非DVT卒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时间平均为16 d。 DVT发生于高龄患者(≥65岁)44例,占66.67%;严重瘫痪者42例,占72.72%;长期卧床者52例,占78.78%;伴发疾病中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常见;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5.02±1.38) g/L,明显高于非DVT组的(2.74±1.6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1)。结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高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等是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给予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2008年收治的46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一系列规范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治疗,有41例经1个疗程达到临床治愈,无发生肺栓塞现象。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复杂,早期预防干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中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并需手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早期干预组在入院第1天开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而常规护理干预组是在术后才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组DVT发生率6.2%,常规护理组DVT发生率26.7%,早期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有明显效果,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18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愿意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资料,收集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体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施术时间、切口大小与抗凝药策略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情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抗凝药使用情况、施术时间长短、切口大小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施术时间长短、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切口大小、抗凝药应用策略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6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行介入溶栓,同时予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其中24例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显效58例(86.6%),有效9例(13.4%)。临床治愈时间10~25d,平均(18±8)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随访率为92.0%(61/67)。结论DVT患者应及早诊断,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及时应用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活血等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宁  刘金彪 《中国医药》2014,(7):1037-103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 探讨乳腺癌患者DVT的发生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2例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发生DVT分为非血栓组(331例)和血栓组(21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参数的差异,包括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既往DVT病史以及血D 二聚体值等。结果35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DVT者21例,DVT发生率为6.0%。血栓组患者于术后3 d发生DVT 10例(47.6%),术后3~7 d者8例(38.1%),化疗期间出现DVT者 3例(14.3%)。非血栓组患者年龄低于血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4)岁比(57±6)岁,P<0.05]。非血栓组与血栓组间既往有DVT病史、血D 二聚体≥500 μg/L和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VT病史:2.1%(7/331)比23.8%(5/21),血D 二聚体≥500 μg/L:6.6%(22/331)比47.6%(10/21),临床分期≥Ⅱ期:52.9%(175/331)比90.5%(19/21),均P<0.05]。2组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 其年龄、临床分期、D 二聚体水平等均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相关, 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对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6月的45例关节置换患者为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关节置换常规护理;选取2012年7~12月的45例关节置换患者为观察组,围术期在关节置换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专科护理,包括采用Autar量表式进行前瞻性的分析、评估,筛选出中、高风险患者。制订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重视疼痛管理,早期提供功能训练椅及循环驱动冰桶冷敷仪联合弹力绷带、圆筒垫、沙袋、进行个案护理。三级护理质量监控,比较两组的Homans征、Neuhof征、DVT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Homans征、Neuhof征、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预见性、有计划性地采用专科护理预防,可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效预防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握拳频次对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2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1组(A1组,每天3组握拳运动)、实验2组(A2组,每天6组握拳运动)和对照组(C组).置管后第1、2、3、21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TMFV)以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A1、A2组置管21 d后的Vmax、TMFV增加,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A1组和A2组血液流速及血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患者置管后应尽早做握拳运动,每天至少3组握拳,从而减少血液瘀滞,预防UE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