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输液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输液室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中,10岁以下患儿构成比较高(109例,48.44%);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115例,51.11%);ADR涉及药品种类有29种,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占43.56%和23.5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143例,63.6%),其次为消化系统(40例,17.8%)。结论: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输液室ADR监测,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225例有效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5例ADR中涉及的药物有82种,以抗菌药物为首位(47.4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4.9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5.5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50%),严重ADR共28例(12.44%)。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报的225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较多;ADR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ADR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等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探索分析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为防范和应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整理分析我院门急诊输液室2010-2011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并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上半年门急诊输液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487份,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178份(36.6%),严重报告27份(5.5%).通过分析发现,其中219例次(44.97%)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统计分析,临床药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提供药学服务,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某中医院2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87.11%),涉及药品13类71个品种,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0.67%)和注射用中药制剂(16.89%);ADR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最多(54.67%),新的ADR24例(10.67%),严重的ADR19例(8.44%)。结论加强医院ADR监测报告工作,规范干预措施,可以降低ADR重复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间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225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的病例中,其年龄段在40~49岁和20~29岁之间发生ADR例数为最多,静脉给药(89.58%)是引发ADR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4种类83种药品;抗感染药物导致ADR例数为最多(53.58%),其中头孢菌素的发生率为最高;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6.14%).结论:加强对中青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和静脉药物的用药监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加强ADR宣传和监测工作,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叶利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254-255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89例儿童静脉输液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4∶1;3~6岁儿童发生ADR例数最多。主要涉及药物为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剂;主要累及系统为皮肤和消化系统。结论:应重视儿童静脉输液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我院)2021年844例输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制订高效的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21年从各个科室收集的并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844例输液ADR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的转归及报告人职业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44例ADR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32例,占39.3%);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为抗肿瘤药物(288例,占34.1%),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96例,占11.4%);ADR的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216例,占25.6%);多数ADR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或痊愈(822例,占97.4%);ADR上报人员以医生为主(840例,占99.6%)。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输液室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应急护理措施,确保输液安全。方法采用Excel2003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输液室共发生178例ADR按年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分析护理对策。结果178例ADR患者中≤10岁者54例,11—20岁者10例,21—30岁者30例,31—40岁25例,41—50岁者31例,51-60岁者15例,≥61岁者13例。178例ADR事件涉及33种药物,抗感染药物达150例(84.27%)发生ADR。178例ADR患者中,过敏反应95例(53.4%),循环系统不良反应52例(29.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0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1例。结论输液室护士应认真学习药理学知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时发现ADR的先兆症状,掌握ADR的应急护理,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6月上报424份ADR报告进行分析. 结果424例ADR中男女比例为1:1.15,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ADR以>60岁年龄段最多,占31.37%;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占86.08%;涉及的药物品种中,由抗微生物药品导致的ADR最多,占42.92%;其次为抗肿瘤药,占9.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26%. 结论 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ADR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14.
15.
药品不良反应2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ADR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21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DR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60%;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荨麻疹等。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和确保人们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牛海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16-117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本院收集的全年药品ADR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患者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的分布、涉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168例ADR患者中,男76例,女92例,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21,年龄段以50岁以上居多,占59.53%。168例ADR患者的给药途径中,经静脉滴注给药的患者占132例,比例达78.57%;经口服给药的患者占15例,比例达8.93%。ADR患者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引发ADR的药品,共占86种,其中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6.90%、30.95%及24.40%,三者共占比例高达92.25%。ADR涉及的部位及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所占的比例最大,达37.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别占30.95%和11.90%。结论 药品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及管理,高度重视药品ADR监测工作,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优化患者给药剂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注射剂,慎用静脉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春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938-939
目的:分析南宁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153例ADR中,以静脉给药产生ADR比例最高(73.86%),涉及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62.74%),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59.48%)。结论: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春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82-83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对272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272例ADR病例报告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1.08∶1)。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中药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该院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给药方式,中成药的ADR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