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击(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输血、抗休克的同时急诊手术治疗,治疗组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升高幅度明显较低(P〈0.05),恢复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IL-8、TNF—α水平升高幅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脾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轻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患者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变化,术后7 d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各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心功能指标LVEF、LVDD、NT-pro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为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TNF-α、IL-8、IL-6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AECOPD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影响. 方法 选择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并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 kU,q8 h,连用7 d. 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天的血清TNF-α、IL-8含量.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TNF-α、IL-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IL-8含量,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患者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TC组30例,乌司他丁干预组30例,两组除乌司他丁治疗外无其他差异,分别检测第1、3、7天血浆中的TNF-α、IL-6水平,选择同期在院体检中心20名健康体检者设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的TNF-α、IL-6水平,三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1)第1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ATC组TNF-α、IL-6水平及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C组与干预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2)第3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T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3、P=0.001);(3)第7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4)。结论 (1)血浆中TNF-α、IL-6的水平影响了ATC的发生发展过程。(2)应用乌司他丁可抑制ATC患者血浆中TNF-α、IL-6水平,并可以降低其峰值水平,实验证明应用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ATC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烫组(S组)、烫伤延迟复苏组(B组)和烫伤延迟复苏+乌司他丁组(U组)。U组在烫伤后延迟复苏的同时,于伤后6h、12h分别予乌司他丁20 000 U·kg~(-1)腹腔内注射。伤后24h处死大鼠,测定伤后24h肺、肝干湿重比,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值和血浆丙二醛含量。结果:B组IL-8、TNF-α、乳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S组,肺、肝干湿重比低于S组(P<0.01),U组大鼠肺、肝干湿重比为0.229 4±s 0.001 2、0.275±0.008,血清IL-8和TNF-α值为(226±16)ng·L~(-1)、(514±24)ng·L~(-1),血清乳酸与血浆丙二醛含量分别为(4.5±0.8)mmol·L~(-1)、(2.52±0.27)nmol·L~(-1),均比B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OFR)代谢物丙二醛(MDA)、TNF-α、IL-6、IL-8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喻。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手术伴有缺血-再灌注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U组于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u/kg,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滴6000u/kg;C组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相同时间静脉注射。于上止血带前(TI)、松止血带后5min(T2)、15min(T3)和30min(T4)抽取术侧股静脉血,测定TNF—α、IL-6、IL-8、MDA、NO浓度。结果C组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8、MDA含量较T1时显著增加(P〈0.01),U组仅L时较T。时增加(P〈0.05),U组T2、T3、L时TNF—α、IL-6、IL-8、MDA含量较C组低(P〈0.05),血浆NO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OFR代谢物MDA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应用于中暑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中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中暑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以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为观察指标,评价乌司他丁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乌司他丁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均较观察组显著降低,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中暑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疗效和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IL-10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提高治疗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IL-8、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5例AA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IL-8、TNF-α水平.结果 血清IL-8、TNF-α水平AA组及急性AA(AAA)亚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AA(CAA)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A亚组明显高于CAA亚组(P<0.05).AA组血清IL-8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A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8和TNF-α过量分泌可能在AA特别是在AAA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镇  霍立志  王腾春  石汝骥 《中国医药》2010,5(11):1028-1029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临床诊断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其中ⅢA型组34例,ⅢB型组26例)和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前列腺液(EPS)中IL-8和TNF-α浓度.分析各组EPS中IL-8和TNF-α浓度差异. 结果 ⅢA型组EPS中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61±2432)ng/L、(259±165)ng/L,与ⅢB型组[(2257±1237)ng/L、(104±39)ng/L]和对照组[(1675±685)ng/L、(67±2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B型组EPS中IL-8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检测EPS中IL-8及TNF-α水平可能有助于Ⅲ型前列腺炎的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3.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60例EMS患者(Ⅰ、Ⅱ期34例,Ⅲ、Ⅳ期26例)及30例对照组(同期非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TNF-α水平. 结果 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Ⅲ、Ⅳ期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 结论 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TNF-α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其中轻症组50例,重症组40例;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的各因子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及IL-8浓度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MPP病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及非丹参治疗组,每组24例;选择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4、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S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P〈0.05)。奥曲肽治疗组与非奥曲肽治疗组入院时3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7d后两组SAP患者3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奥曲肽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曲肽可降低SAP患者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烧伤后创面愈合及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于入院时(烧伤后3 d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219例中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98例、非焦虑抑郁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浅域度烧伤创面、深域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治疗5、10、2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焦虑抑郁组患者浅域度烧伤创面、深域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长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焦虑抑郁组患者一直显著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会导致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延迟,使TNF-α、IL-6、IL-8水平一直在较高浓度,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建议在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NF-α和IL-8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本院神经内科3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24h内及3、7、14d时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存在显著差异(P〈0.01),灶周水肿变化规律为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观察组出血3、14d与24h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和IL-8的水平能动态反映灶周血肿、水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大叶性肺炎急性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采集、离心、冻存,观察两组TNF-α、IL-6、IL-10浓度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IL-10浓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降低, IL-10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治疗前血清中的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治疗前血清中IL-10的浓度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水平变化是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尤瑞克林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山东省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9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尤瑞克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意识状态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 88%高于参照组的77.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意识状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尤瑞克林辅助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积极意义,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