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汤韧  刘祖雄 《医药导报》2005,24(8):657-659
微生态制剂是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将活的正常菌群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生物制品,用以补充和充实人体微生物群落,纠正微生态失调,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物质。在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的各种儿童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微生态制剂疗法以其高效、低毒、不会引起细菌耐药性等优点,为儿童的各种急、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继红 《中国药业》1999,8(1):55-56
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疾病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但由于该类药品生产厂家众多,菌种、含量不一,在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就微生态制剂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常用的著名品牌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庞超  王玉珍 《河北医药》2015,(1):108-110
肠道菌群与人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在消化、免疫和抗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菌群失调更是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组成、数量、与疾病的关系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做一综述。1胃肠道菌群的概况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成人胃肠道中定植着1 000~1 150种菌种,微生物数量多达1 013~1 014个,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1],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初步探讨短时添加肠道微生态制剂对于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g1)、治疗组2(g2)及对照组(g0),g1组生后即添加益生菌,g2组生后1周添加益生菌,g0组不添加益生菌。留取各病例生后1d(t0)、7d(t1)、14d(t2)3个时间段大便标本,利用HiSeq2500 PE250实验分析各组内病例在3个时间段肠道内部分有益菌变化。结果 (1)本研究共检出4个菌门为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类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三组病例出生24h均以大肠杆菌、链球菌为优势菌,随着日龄增长,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明显增加。(3)g0组双歧杆菌在3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出,虽含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g1、g2组双歧杆菌增加明显,较g0组有统计学差异。乳酸杆菌在t0时刻所有标本均未检测出,随后逐渐增加。g1、g2组乳酸杆菌含量较g0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助于肠道有益菌定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对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连续观察9d,记录患儿发生腹泻的情况。结果经过9 d的治疗后,预防组发生腹泻16例,发生率占32.0%(16/50),对照组AAD17例,发生率为53.1%(17/32),两组数据比较,预防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预防组总有效率84%(42/50),优于对照组62.5%(2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糖尿病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作为糖尿病(DM)组,其中由于病情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患者84例,不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患者34例;84例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5例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其余39例未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另选取106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非DM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 DM组中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以及应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结果 DM组患者肠杆菌(9.52±0.75)logN/g显著高于非DM组的(9.13±0.78)logN/g,双歧杆菌(7.01±1.84)logN/g、乳杆菌(6.74±2.85)logN/g及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比值(B/E)(0.74±0.19)显著低于非DM组的(8.30±2.16)logN/g、(7.50±2.35)logN/g、(0.91±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中单纯采用抗菌素治疗患者治疗10 d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0、15 d的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态免疫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EN)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EN治疗,研究组给予微生态免疫制剂联合EN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道黏膜屏障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免疫制剂联合EN可有效调节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比例,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道微生态,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10.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微生态制剂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如临床治疗范围、与抗生素合用、如何正确使用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及结论: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治疗急慢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辅助治疗等疗效肯定,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动力障碍性疾病,微生态制剂是否可作为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种选择还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非肠道疾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予以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例)、将予以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6例).比较两组治疗21 d后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程度、免疫功能(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大鼠肠内菌群变化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38只IHC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姜黄素低剂量组(9只)、姜黄素高剂量组(10只)、阳性药物组(10只),9只健康大鼠设置为对照组。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姜黄素200、400 mg·kg-1灌胃;阳性药物组熊去氧胆酸60 mg·kg-1灌胃;对照组与疾病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为每天一次;干预14 d。检测肝功能指标、胆红素代谢指标、炎症指标;qRT-PCR反应定量检测肠内菌群;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α)、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疾病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降低,白介素-10(IL-10)均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加,大肠杆菌均减少(P<0.05);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ALP、ALT、AST、GGT、TBIL、DBIL、TBA、IL-1β、IL-6、TGF-β1均降低,IL-10均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加,大肠杆菌均减少(P<0.05)。与疾病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可改善亚急性IHC模型大鼠肝功能、胆红素代谢、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certain probiotic strains can be useful in improving human health. The use of probiotics has received attention as a natural way of restoring body's normal microbiota, and an alternative and inexpensive way of preventing 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out side effects. The best-documente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comes from trials o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mainly infectious diarrhoea. The enhancement of local as well as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 by probiotics also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obiotics in preventing infections at distal mucosal surfaces, such as those in the oral cavity, respiratory and urogenital tract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robiotics are still unclear, but may include strengthening of the non-immunological gut barrier, interference with pathogen adhesion and growth inhibi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local mucosal immune system in the gut, as well as of the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82-84
目的探讨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2014年海华社康中心儿保门诊儿童,高铅血症患儿29例,1∶1配对健康对照儿童29例,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即B/E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铅血症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两组P值均是0.000),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升高(t=11.1,P=0.000),肠球菌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t=0.497,P=0.623),高铅血症患儿B/E值为(0.75±0.3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1±0.36)(t=-7.5,P=0.000)。结论高铅血症患儿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5.
霍星宇  耿婕△ 《天津医药》2020,48(5):460-464
心血管疾病作为目前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有 报道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参与到心血管疾病(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发生发展的过程 中。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组成,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进程,而这种治疗方法也成为了一个治疗心血 管疾病的新方向。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心 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关系,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进行疾病治疗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2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58例)和非失调组(54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非失调组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应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失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菌药物种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失调组联合应用2种或3种抗菌药物的例数显著少于失调组,非失调组应用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比例显著高于失调组。非失调组患者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比例和肠外营养天数均显著低于失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失调比例为多。结论影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应用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比例和肠外营养天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POD)的老年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方法: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选取其中有POD发生的患者13例(POD组),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72.62±3.25)岁;同时随机选取无POD...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9,(5):705-709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肠道菌群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的正常生理状态、抵抗致病菌侵袭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阻塞性黄疸可对肠道微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地诱发急慢性腹泻、多种生理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阻塞性黄疸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为阻塞性黄疸的诊治、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是否增加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建立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后对其多次重复腹腔注射过敏原OVA(ovalbumin,卵清蛋白),观察其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OVA干预前,3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第36天和第43天时,抗生素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43天时,抗生素低剂量组血清Ig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 多次腹腔注射OVA致敏可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且生命早期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起的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持续至生命后期,对后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徐德荣  徐志红  陈磊垚  许立 《安徽医药》2023,27(6):1107-1111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22年1—3月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6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50 mg/kg)、氧化苦参碱中剂量组(100 mg/kg)、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10只。根据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并采用16S rRNA评估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氧化苦参碱可降低小鼠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IL-6含量分别为(29.64±5.31)ng/g、(111.31±11.47)ng/g、(44.97±7.22)ng/g、(100.67±11.44)ng/g、(74.12±6.55)ng/g、(68.78±6.98)ng/g;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