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家属6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抑郁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6周的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后SDS及SAS评分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SDS与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家属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大大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腋部臭汗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住院择期手术的腋部臭汗症患者于人院后第二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进行调查,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患者SAS均分为(53.21±10.23)分,SDS均分为(55.27±10.17)分,均高于国内常模,SCL-90测评中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凶子均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结论:腋部臭汗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支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干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7例自残性断指再植住院患者心理进行测评,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术前测SAS标准分为(54.32±8.36)分、SDS标准分为(47.23±5.68)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护理干预1周后测SAS标准分为(43.78±6.90)分、SDS标准分为(41.36±4.65),与首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经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和促进再植指的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与常模。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晚期肿瘤患者及其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为实施临床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各462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评估.分析晚期肿瘤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SAS量表和SDS量表阳性率,观察不同亲缘关系照顾者的SAS量表和SDS量表阳性率,对比晚期肿瘤患者SAS量表和SDS量表评估结果和国内常模标准分,并分析不同因素对晚期肿瘤患者SAS量表和SDS量表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晚期肿瘤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SDS量表阳性率分别为58.01%和61.90%,SAS量表阳性率分别为48.05%和53.03%;患者配偶的SDS、SAS量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3.94%和70.80%,患者兄弟姐妹的SDS、SAS量表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5.71%和25.89%;本研究晚期肿瘤患者SDS量表评估结果为(53.06±10.42)分,SAS量表评估结果为(44.13±9.17)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标准分(均P< 0.05);接受手术治疗、不了解病情的患者SDS、SAS量表阳性率显著高于接受非手术治疗、了解病情的患者(均P<0.05).结论 晚期肿瘤病人及其照顾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晚期肿瘤病人及其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哺乳期人工流产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让患者在人流术前24~72h自评,根据指导语提示不记名独立完成评定。结果 40例患者的SAS、SDS总分均值分别与常模比较,P<0.01,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结论剖宫产后人工流产患者在人流术前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应对她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拟行电子胃镜或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行检查前的心理状况。方法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140例电子胃镜、60例电子肠镜检查患者及正常人群健康自愿者200例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及相关统计分析。结果电子胃镜及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组分值均高于常模,同时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总粗分及标准分均值亦高于常模,由此表明电子胃镜及电子肠镜检查前患者的焦虑及(或)抑郁情绪明显升高。结论电子胃、肠镜检查前应积极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一定的综合心理干预的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减轻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及不适,配合医师更好的完成检查,提高检查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9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共98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总体评分为(51.18±11.85)和(59.69±11.752),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其中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高达87.8%,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也达45.9%,母亲的SAS、SDS评分均高于父亲。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缓解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住院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 入选2007~2009年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16例,在CAG或支架植入后2 d内选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入选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在患者出院后1年通知其门诊回访,再次进行SAS和SDS量表的测评.结果 共有361例(32.3%)患者接受了门诊随访,收回有效问卷361份.平均随访时期为患者出院后(14.8±4.3)个月.回访时患者SAS、SDS标准分显著低于其住院时的基线值(P<0.01),但仍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常模分值(P<0.01).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患病率显著低于住院时各自的症状患病率(P<0.01),其严重程度也较住院时显著下降.女性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回访时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患病率与住院时无显著差异.基线SD6评分、既往心肌梗死史与门诊随访依从性负相关.结论 国人住院冠心病患者出院后1年焦虑和抑郁状况显著改善,但仍未恢复至正常人群水平;女性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后1年焦虑和抑郁状况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人工流产术妇女术前焦虑抑郁与心理压力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对200例术前未婚人工流产术妇女进行术前调查,分析SAS、SDS与CPSS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人工流产术妇女CPSS评分总分为(27.52±6.39)分,HRS者检出率为39%;SAS、SDS评分分别为(56.38±13.25)分、(53.38±11.25)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8)分、(41.38±10.57)分(t=193.47、14.64,P0.01)。术前未婚人工流产术妇女焦虑抑郁与心理压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加重术前未婚人工流产术妇女的心理压力,消除焦虑抑郁情绪能够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有4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占70%)、4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占67%),家属的焦虑、抑郁状态和其与患者的关系、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与照顾患者的时间、患者的住院次数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家属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2.
中风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及其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风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6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测评SAS及SDS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中风偏瘫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由(48.3±11.5)和(49.8±11.8)降为(41.4±7.2)和(41.9±7.6)(P<0.01)。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35.7%和48.4%降为9.5%和18.3%(P<0.01)。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可缓解中风偏瘫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深圳市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135份,将其所得分数与健康人群或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突发性聋患者SF-36各个维度计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精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等维度生活质量下降最为明显。与常模比较,突发性聋患者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为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量。结果与常模比较,乳腺癌患者SAS,SDS均高于常模(t=6.55,P<0.01;t=6.51,P<0.01);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5.76,P<0.01;t=-4.53,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2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周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需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多虑平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4年12月入住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ICU需机械通气的15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患者多虑平联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轻、中度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识别I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早期给予多虑平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恢复造成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其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并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疏导后,再次测评SAS及SDS,比较心理疏导前后的差异。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AS和SDS得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值(t=12.69,P0.01;t=15.04,P0.01);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疏导后,其SAS及SDS评分显著降低(t=8.66,P0.01;t=9.32,P0.01),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显著下降(x2=4.253,P0.05;x2=4.119,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具有焦虑和抑郁倾向,心理疏导可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CT扫描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入院CT扫描患者(意识清醒者),以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然后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CT复查时再以SAS,SDS进行评估,两次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干预对CT扫描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患者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反应,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入住CCU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在入住时和1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对评定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CCU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焦虑抑郁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83-128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况。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从人院到出院期问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焦虑、抑郁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