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和幽门螺杆菌培养试验方法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适用性. 方法 92例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其中41例(44.57%)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将4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同时行13C-UBT、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结果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敏感性为46.34%,13C-UBT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检测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2.68%和90.24%.13C-UBT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C-UBT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检测敏感性均高于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P<0.05);13C-UBT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检测 (P<0.05);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阴性预测值明显小于其他方法(P<0.05).结论 13C-UBT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更能反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变化状况,可作为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特异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父母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调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有家庭聚集现象。方法对104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父母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04位患儿家庭中双亲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有51例,占49%,单亲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有39例,占37.5%,双亲阴性的有14例,占13.5%。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3.
虞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14-3215
目的:研究胃炎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免疫印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结果:152例临床各型胃炎患者中,140人14C-呼气试验阳性(92.11%)。14C-呼气试验阳性组Hp分类抗体中CagA、VacA双阳性或单项阳性者127人(90.71%);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9.3%。结论:14C-呼气试验与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两种方法组合检测,对临床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有简便、敏感、特异、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儿童再发性腹痛患儿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了解其相关性.结果 60例儿童再发性腹痛患儿13C-UBT阳性1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27%.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是儿童再发性腹痛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蔡洁  胡波  桂明 《安徽医药》2013,17(2):234-236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胃镜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中69例行胃镜检查患儿的胃镜特点、12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结果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较轻,腹痛发生1/2~45 d后皮肤出现紫癜。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病变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部为主,但十二指肠黏膜改变最严重。采用黏膜尿素酶试验或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54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类似皮肤紫癜样病变是其常见的镜下特点,有早期诊断价值。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6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和对照组均采用尿素14C呼气检测方法检查HP感染情况,对试验组HP感染阳性患儿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等病变情况。结果试验组的HP感染率65.7%,而对照组的HP感染率30.0%,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74,P=0.0000),试验组18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17例患者在胃镜活检下发现胃黏膜病变,1例在胃镜活检下未发现黏膜病变。黏膜病变多表现为散在片状出血斑、糜烂出血等。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病变发生率最高,胃窦、胃体其次、剩下依次为十二指肠水平部、胃底。结论 HP感染与儿童HSP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阳性的HS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腹型HSP患儿,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将HP( )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过敏、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HP三联疗法.疗程均为2周,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①腹型HSP HP感染率70%;②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和61.11%,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和81.82%,P<0.05).结论:①腹型HSP与HP感染有关;②抗HP三联疗法可提高腹型HSP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因单位体检时发现碳13-尿素呼气试验强阳性,伴反复胃部疼痛、反酸、嗳气,于2016年7月9日来本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胃底、胃窦黏膜充血水肿、欠光滑,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医嘱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esomeprazole,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3127)20 mg bid,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 bid,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 bid,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 bid,口服,作为该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四联方案。患者服药2 d后晨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均随访,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及反复发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尤其反复发作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腹型HSP患儿,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将H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过敏、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HP三联疗法.疗程均为2周,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①腹型HSP HP感染率70%;②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和61.11%,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和81.82%,P<0.05).结论:①腹型HSP与HP感染有关;②抗HP三联疗法可提高腹型HSP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56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以~(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判定幽门螺杆菌是否发生感染的标准,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再将观察组~(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儿童分为治疗A组(常规性的治疗)10例和治疗B组11例(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结果观察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复发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以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间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差异。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被诊断为隆起糜烂性胃炎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14呼气试验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C14试验+)和其他病因组(C14试验-)。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隆起糜烂灶予以活检并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黏膜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情况。结果在所有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89例(54.9%),Hp感染阴性者73例(45.1%)。在两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的腺体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病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较其他原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更易发生腺体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2种疾病,尤其亚洲儿童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现回顾分析行~13C呼气试验患儿60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1],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3C呼气试验阳性患儿60例,采用kx-21电阻法血细胞计数仪,血红蛋白(Hb)80~106g/L 5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27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08例(75.36%),溃疡68例(24.64%)。全部病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232例为阳性(84.07%)。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小儿消化性溃疡也并不少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205-207
目的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序贯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1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序贯治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清除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为79.3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而言,采用序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75例反复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同时予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查作对照,对HPSA酶联免疫法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染色法均阳性结果比较,以评价HPSA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5例患儿中,HPSA酶联免疫法阳性率29.33%,对照法阳性率为30.67%,这两法阳性检测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PSA酶联免疫法与对照法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1%和94.23%.结论 HPSA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住院的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297例(100%)HSP患儿均出现皮疹,其中34例皮疹不典型,合并消化道症状诊断为腹型HSP189例(64%),腹型组中136例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所有腹型HSP患儿均有腹痛,部分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腹泻,患儿消化道症状重,腹部体征轻,1例合并肠穿孔,另2例合并肠套叠。52例患儿行胃镜检查: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点、溃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腹型HSP容易被误诊,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检验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健康体检者100例,对其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与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00例健康体检者中,男性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数17人,阳性率为32.69%,女性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数7人,阳性率为14.58%;在31~40岁年龄段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数为10人,阳性率为25.64%,41~50岁年龄段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数5人,阳性率为27.78%,51~60岁年龄段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数4人,阳性率为33.33%;30岁以下年龄段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P 0.05);男性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实施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加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视度,并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冯春  周磊 《淮海医药》2007,25(3):221-222
目的 观察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1 000例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497例,糜烂性胃炎15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89例,胃溃疡114例,十二指肠溃疡132例,胃癌28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结果 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1%,74%,75%,91%,94%,95%.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联合口服治疗10 d,根除幽门螺杆菌,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于8周后复查血清Hp抗体或14 C尿素酶呼气试验,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9.29%,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2.86%。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用三联根治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